《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這幾天大家應該都被推薦了一部韓國的電影,由樸俊昊指導的《寄生蟲》,於今年五月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

並獲得了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大獎。

目前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9.2,評分能在九分以上的電影即使有持反對意見的人也不可否認這部電影一定有過人之處。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其實在看到電影海報和電影名字時,還以為這是一部類似於《漢江怪物》的驚悚片,沒想到看完電影才發現這部電影刻畫的情景真實到讓人心痛。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電影開篇便講述基宇一家四口住在骯髒、破舊的半地下室,電話打不通,家裡也沒有網,只能蹲在家裡最高的地方——馬桶那裡去蹭披薩店的WiFi。

基宇的父母都沒有工作,閒賦在家。一家四口通過給披薩店折外賣紙盒賺生活費,沒錢時吃飯就隨便應付,有錢時便能吃點好的。

基宇高考了四年都沒有成功考上大學,而基宇的妹妹基婷雖然繪畫天賦極高但卻因家裡沒錢上不起培訓班,繼續荒廢人生。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基宇的同學給基宇家裡送來了一塊石頭,因為他要出國留學想要拜託基宇給他一直輔導的高中女學生多慧繼續輔導英語,至於為什麼選中基宇是因為他不放心其他同學,而覺得基宇毫無威脅。(只是沒想到後面被打臉得如此迅速)

其實也能看出這裡從基宇的同學開始便是從一個人的出身就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即便基宇的能力很強,長相也不錯,但在基宇同學眼裡這些所有的外在優勢都會被基宇的出身所掩蓋。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通過基婷偽造的學歷證書,再加上巧舌如簧,基宇成功應聘上了多慧新的家庭教師,並且在第一節課的時候就讓多慧喜歡上了他,至於基宇喜不喜歡多慧,如果去深入探究則會發現現實真的是太過悲哀。

多慧的媽媽單純、善良,因此也很容易被騙,多慧的弟弟多頌頑皮愛鬧,基宇聽說夫人想要找個學藝術的人指導多頌畫畫,便撒謊把妹妹也推薦了過來。

之後又通過一系列手段讓富豪家裡的司機和前用傭人成功被辭退了,至此基宇是大女兒的英語老師,基婷是小兒子的藝術指導老師,爸爸則是富豪家裡的司機,媽媽負責富豪家裡所有的家務。

在人前他們裝作不認識彼此,而在多慧一家外出時,偷偷摸摸享受富人的生活,泡澡喝紅酒,躺在可以打滾的沙發上。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當議論到這家的夫人非常單純和善良時,基宇的媽媽說了一句話。

是有錢所以善良,我要是有錢,我也很善良。


聽起來有些牽強附會,可人生過得久了你會發現事實真的如此,現在也有很多情感類的文章在表述這個觀點。

富人失去了玩具可以再買,可以肆無忌憚地分享給別人,而窮人失去了玩具可能就真的失去了,更不想把好不容易得來的玩具分享給別人。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當富豪一家外出露營的那天晚上,前傭人找上了門,說是遺留了東西在地下室,當打開地下室時讓基宇一家人大跌眼鏡。

原來前傭人在地下室了藏了自己的老公,之前在富豪家裡工作時,趁著富豪外出時每次都會偷偷把東西送一點給自己的丈夫。

而這個時候前傭人也發現了基宇一家的秘密,兩家人展開了鬥爭,結果以基宇一家的暫時勝利告終。

可沒想到因為下暴雨富豪一家很快回來了,這個時候基宇手忙腳亂好不容易逃了出來,冒著大雨趕回家中,卻發現家裡已經快要被大雨淹沒了。

有些人因為大雨只是無法露營,而有些人可能因為大雨就會失去家園。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對曾經擁有過的東西再拿起的時候放下很容易,可對於不曾擁有的東西一旦拿起放下將會變得很艱難。前者被世俗稱作豁達,後者被世俗稱作執念。


嘗過了富豪生活的基宇一家難以再回到半地下室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當基宇拿起石頭的那一刻,當基宇看著樓下在聚會的富人問多慧自己是否適合這裡時,在基宇的心裡已經有些東西開始變質了。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同樣富豪一家在某種意義上和基宇一家也十分類似,她們雖然看似單純和善良,但卻很會無意中傷了別人的心。

就拿電影中一直在強調的味道來說,富豪一家一直說基宇一家四口身上有一種味道,男主人說這種味道無法用語言形容,偶爾坐地鐵的時候也能聞到。

富豪一家表面上對基宇一家和藹可親,但從骨子裡從來就沒有正視過她們,這不是一個對等過程,我可以想笑就對你笑,但你不可以想和我說什麼就說什麼。

而造成這種雙標的原因則是電影想要描述的主旨階級。

這部電影能獲得大獎想必也是因為電影的主旋律把這種階級用一種隱喻的方法強烈地展示了出來。其實不難發現國外的電影人普遍鍾愛這種類型的電影。

像是之前大受好評的懸疑佳作《逃出絕命鎮》,還有同一導演今年的作品《我們us》,這兩部電影都是暗指階級的存在。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寄生蟲》:憑什麼它能拿下金棕櫚大獎?

但其實這種電影展示階級的存在意義是好,但卻不適合我們平民去看。

因為無論拍了多少電影,社會有多大的進步,階級始終都會存在,當窮人變成富人就不會存在階級了嗎?當世界真的變成完全沒有貧富差距,這個世界又會變成什麼樣?


仔細觀察基宇一家就會發現這種萬全無法理解的窮根本原因也是來自自身的侷限性,就像基宇爸爸推崇的無計劃生活方式,還有開篇一家人疊紙盒也要糊弄的工作態度。

比起這類不靠自己努力想要一步登天的“窮人”沒有成功還要抱怨不公的場景,我們或許更想看到一個“窮人”通過自身努力撕掉身上標籤的勵志故事。

既然從落地的那一刻出身就是既定,或許我們無法改變大多數的事情,但努力的過程總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