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大學生捐卵還貸看當代沉迷物慾的年輕人


​從新聞中看到一個名叫曉雯(化名)的女大學生,僅僅是為何買蘋果手機和辦健身卡在同學的推薦下借了“校園貸”,但是因為貸款利息太高而還不起,曾經考慮過通過出賣肉體獲得還貸款的錢,但最終沒有放下自尊,後來通過廣告看到了捐卵,廣告可能就是在學校的洗手間的門上,如下:

從女大學生捐卵還貸看當代沉迷物慾的年輕人

洗手間的捐卵廣告

從女大學生捐卵還貸看當代沉迷物慾的年輕人

校園捐卵廣告

​ 對於過度消費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似乎這很容易,每個月也會自然排除一枚,而且還不用出賣肉體和尊嚴,事件快,價格高等等,但她們卻沒有考慮或瞭解其中的危害(不孕不育,感染等)。

曉雯(化名)也是這樣,在加了中介微信後,曉雯按中介的要求把自己的照片、身高、體重、學歷、血型等信息發了過去。之後中介告訴她有醫療機構對她的身體進行檢查,合格後有需求的客戶會和她“面試”,可以得到3、4萬的;但曉雯並不是太滿足要求,但因為貸款平臺催的急,威脅要曝光她的裸照等,最終她選擇了低價盲捐,但得到的錢並不夠還貸款。

從女大學生捐卵還貸看當代沉迷物慾的年輕人

裸貸的大學生


曉雯並不是個例,在金錢至上,娛樂至死,盲目攀比的今天,很多人過度消費,因為無力償還最終借套路貸,然後走上裸貸、試藥、取卵、夜總會面試、出賣身體。。。。

這不僅是一個校園貸的問題,而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一些眾人眼中的高智商者,優秀大學生,為何會陷入校園貸之中?對於套路貸或者校園貸科普宣傳的可以說非常多,不論是官方媒體還是自媒體社會學者等等都多次不斷地說這種消費方式非常危險,為何還是有許多大學生選擇這種方式?

真的只是愛慕虛榮、思想單純?我覺得不僅是如此,因為這難以解釋這些現象,比如裸貸事件,雖然受害者多數是大學生,但是也有不少已經工作的人,難道她已經在社會上工作了好幾年還不知道是不是有問題,安不安全?其中的根源是我國人的僥倖心理,一是覺得我應該能換上,不會有事的;二是覺得很多人都從上面貸款,不會有事的;其實這不是個別人會如此想,而是我國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總是覺得壞的事情不會落到自己的頭上,這可以說是鴕鳥心態也可以說是民族性,其中原因很多,在國內不好討論。

其實不單單是大學生取卵還貸,還有比如老人跌倒了扶不扶,遇到搶劫是否該制止,p2p暴雷的受害者是否值得同情和理解,窮人是孩子對不對等等這些在一個現代的人看來本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其實從這些問題總題可以看出我們缺乏的有三樣:

一、是邏輯思維,缺少一種理智客觀有邏輯的判斷事物的能力。

二、缺少必要的社會嘗試,不論是經濟還是其它都缺少。

三、同理心,我們缺乏同理心,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我叔伯姑父去世了,辦喪宴,我二大爺他們去了一直問人家要煙並催促快點吃飯。

最後以 德國著名神學家兼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的一首詩來結束本文:

納粹殺共產黨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接著他們迫害猶太人,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然後他們殺工會成員,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後來他們迫害天主教徒,我沒有出聲——因為我是新教徒;

最後當他們開始對付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發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