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我軍共產生175名開國中將。這些中將都立下赫赫戰功,各有各的經歷,其中劉昌毅中將猶為傳奇。

劉昌毅曾經在一次戰役中身受重傷,數日昏迷不醒。戰友們都以為他犧牲了,把他放入了棺材,當要合上棺木的時候,他竟然“復活”了。此外,他還有一段傳奇佳話,那就是單刀赴會,通過比武一舉收服3000好漢。

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開國中將劉昌毅

劉昌毅,1914年11月2日出生在湖北黃安(今紅安)馬鞍石村,家境貧寒。小時候,他跟著江湖人士學武術,武藝精通。1929年,劉昌毅然參加革命。在戰鬥中,他不怕犧牲,驍勇善戰,經過戰火硝煙考驗,1931年11月,他成為紅4軍12師師長36團2營6連的一名排長,他所在的紅12師師長是陳賡。

陳賡是黃埔軍校一期學員,經過戰火洗禮,無論帶兵打仗,還是軍事技能,都是一流的。劉昌毅耳濡目染,受益匪淺。他曾對戰友開玩笑地說道:“我雖然沒有讀過黃埔軍校,但是我的老師可是黃埔軍校的,我也算是黃埔軍校的弟子了!”

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黃埔“三傑之一”陳賡大將,被劉昌毅視作老師

1932年年底,紅四方面軍進軍川北,創建川陝蘇區,劉昌毅因文武雙全,軍政兼優,深得首長的欣賞,先後擔任紅12師36團2營營長、紅9軍軍部交通隊指導員、紅9軍第27師第76團團長。

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1934年6月,劉昌毅率團隊參加萬源保衛戰。一天,他上陣地偵察敵情,突然敵軍一發炮彈落在他身邊,彈片斜插進他的嘴巴,牙齒被削去好幾顆,一隻胳膊也炸斷了,渾身是血。因流血過多,他被戰友送到醫院後,一直昏迷不醒,幾天後醫院告知:劉昌毅沒有呼吸了!

戰友們聽後十分悲痛,含淚把團長裝入棺材。劉昌毅有一把手槍隨身攜帶多年,十分喜愛,細心的通信員胡少榮想著把手槍放到棺材裡,一同隨葬。當他輕輕掰開劉昌毅的右手時,突然看到他的手指顫動了一下。胡少榮大驚,再次去握他的手時,他的手竟然動了起來,再摸一下他的鼻孔,還有微弱呼吸!胡少榮欣喜若狂,大聲地朝戰友喊道:“團長活過來了!他沒犧牲!”

戰士們得知消息,個個轉悲為喜,七手八腳把他從棺材裡抬了出來,火速送到了醫院繼續治療。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劉昌毅竟然起死回生。

康復後,劉昌毅踏上了長征之路。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偵察科科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太行軍區南下第六支隊司令員等職。他任南下六支隊司令員的時候,曾單刀赴會,通過打擂臺比武的方式收服3000好漢,譽滿全軍。

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劉昌毅回湖北紅安老家看望鄉親

1944年初,劉昌毅率領南下第6支隊來到豫西開闢根據地。在根據地,劉昌毅聽說有一個名為“武聖學”的抗日團體非常有名望,共有3000名成員。劉昌毅想,既然是抗日團體的話,何不聯合起來一同抗日?於是,他派人去拜訪這個團體的首領楊明照。

楊明照有些江湖習氣,對來訪人員有些傲慢,回覆道:要歸順六支隊可以,但必須讓劉昌毅和他比試比試,否則,難以服眾!

劉昌毅一聽,欣然答應。要知道,劉昌毅自幼習武,而且長期苦練,武藝高強,哪會怯楊明照?

楊明照按照約定擺了擂臺。聽說有首長要和楊照明比武,當地群眾都趕來看熱鬧,“武聖學”數千人統一著裝擺出陣勢,楊明照端坐在擂臺中間,兩邊的隨從手拿大刀,側目而立,威風凜凜。劉昌毅一身戎裝,獨自騎著高頭大馬單刀赴會。按照事先定好的規矩,比武三戰兩勝。

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劉昌毅將軍故居

第一戰是比拳腳。楊明照果然有些真功夫,前幾個回合劉昌毅有意讓著他,楊明照略佔上風,到了快結束的時候,劉昌毅看準楊明照的破綻,一腳踢中了楊明照的肚子,劉昌毅勝。

第二戰比的是刀槍。楊明照這個團體就是以刀棍著稱的,天天舞刀弄棍的,惡戰幾個回合,劉昌毅輸了。

第三戰比的是騎馬射擊。樹上掛了一隻雄雞,楊明照飛身一躍,騎上馬背,手一揚一槍打中雞的肚子。劉昌毅上馬後連開兩搶,一槍打中公雞的頭,一槍擊中掛雞的繩子。

看到劉昌毅槍法如神,眾人無不拍手稱奇,楊明照也輸得心服口服,甘拜下風。楊明照也是一個說到做到的好漢,真心帶著三千人馬聽從八路軍的指揮。

後來,劉昌毅參加瞭解放戰爭和對越還擊戰,先後擔任第二野戰軍三縱隊副司令員、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劉昌毅被授予中將軍銜。

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任對越還擊戰東線總指揮

1978年底,在許世友的“欽點”下,原本在南京軍區擔任副司令員的劉昌毅,調到廣州軍區任副司令員,協助許世友指揮對越自衛還擊戰東線作戰。1979年3月,部隊撤回國後,劉昌毅仍留在廣西前指,負責防禦作戰任務。

在此期間,已65歲的劉昌毅帶領人沿著中越邊境反覆勘察,選定幾十個防禦要點,對每個設防點都要親自察看、研究和反覆論證,直到滿意為止。在排兵佈陣上,他更是絞盡腦汁、親力親為,哪個團、哪個營駐紮在哪個地方,哨位怎麼佈置,他都一一核定,完成了邊境防禦重任。

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劉昌毅(左)與許世友(右)

關於劉昌毅參加對越還擊戰,有位作家還曾發文講了一個軼事。戰前,許世友與劉昌毅對飲,考察劉昌毅是否老了。有人說2人喝了6瓶茅臺,劉昌毅醉了三天。但劉昌毅事後說:“胡說八道!戰前我和許司令只喝了一次酒,加起來不到一瓶。”這就是網上流傳的“許世友喝酒選將”。

1999年11月1日,劉昌毅在廣州逝世,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團長手槍入棺隨葬,通信員掰開右手,發現手指動了,大驚

劉昌毅將軍墓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