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三巴"的?

西江月(楊慎)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

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冢荒臺。

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在漢末三國時期,有一個地理方面的稱呼,就是"三巴"。比如說在曹操擊敗張魯,控制漢中盆地的時候,劉備手下的偏將軍黃權就跟劉備勸諫:"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可以說劉備後來發動"漢中之戰"的決策,也與黃權有一定的影響。這裡面的"三巴",指的就是巴郡、巴西郡、巴東郡。三巴對於成都平原來說非常重要,巴東郡是對荊州的前線,巴西郡是對漢中的前線(失去漢中的時候),巴郡居中,佔據水路要道,有聯繫益州各郡的作用。後來蜀漢四大鎮戍中,就有江州都督。而巴郡、巴西郡、巴東郡原先就是從巴郡劃分出來的,在劉璋統治時期。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個過程。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東漢時期,出現拆分巴郡的提議

"三巴"的拆分是在劉璋統治益州時期,這個時候東漢朝廷已經名存實亡,成為軍閥並立的局面。而在東漢時期,就是東漢朝廷仍然維持著對地方保持著控制的時候,就有巴郡太守向朝廷提議分巴郡的情況。當時的巴郡太守叫做但望,他大概也是第一個提出拆分巴郡的人。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但望提出分巴郡的時間是在永興二年(即公元154年)三月,當時東漢的統治者還是漢桓帝。但望希望拆巴郡的原因也比較簡單,就是因為巴郡實在是太大了,很不好治理。巴郡治下有十四個縣:江州、宕渠、朐忍、閬中、魚復、臨江、枳、涪陵、墊江、安漢、平都、充國、宣漢、漢昌。東至荊州南郡;北接漢中平原;南與犍為、南中地區相連,按但望的評價:"南北四千,東西五千,周萬餘裡。"

古代的通訊手段和交通方式比較落後,中央對地方、州治對各郡、郡治對各縣的控制遠不如現在。巴郡幅員遼闊,對於監臨長官來說,在治理上會造成比較大的困擾。比如某個地方出現盜賊,郡督郵到地方的時候,在路上會耽誤非常多的時間,效率低下;地方太大難以面面俱到,又容易給一些起義軍秘密聯結的空間;除了這些隱患之外,一些公務也非常難處理,來往十分不便。加上當地還有虎患,更增添了在趕路途中的風險。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所以但望希望將巴郡分為兩郡,一個郡治設在臨江縣,另一個設在安漢縣,基本上是將巴郡分為東西兩部,不僅減輕官吏負擔,也照顧了東西兩部的風土人情(巴郡東部山川險峻,西部較為平坦,兩地風俗不同),還保證兩部都有各種資源產出,不會厚此薄彼。這不僅是但望的意思,還包括郡掾趙芬、馮尤、龔榮、王祈、李溫、嚴就、胡良、文愷、陳禧、黃閶、毋成、陽譽、喬就、張紹、牟成、平直等人。可見巴郡的情況,確實給郡中長吏造成較大困難。不過這次請求分郡被東漢朝廷駁回。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劉璋對巴郡的拆分

巴郡的拆分時間,不同史料有不同的說法。在《宋書·州郡志》中記載,在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益州牧劉焉帳下司馬(按《後漢書·百官志》中的記載,州牧的官吏中並無司馬一職,或許是根據當時動亂的社會背景所置的武官,大概就如同孫堅的郡司馬)趙韙提議拆分巴郡,原文中是以漢安縣以下為永寧郡。不過漢安郡實際上是犍為郡所轄的縣,小編個人以為,這裡的記載有誤,可能是安漢縣以南,包括墊江、江州、枳縣等縣。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然而按照《華陽國志》中的記載,趙韙提議拆分巴郡的時間是在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要麼《宋書》記載有誤,要麼初平元年趙韙這次提議被劉焉否決,等到興平元年扶植劉璋上位後,又提了一遍。至於《晉書·地理志》中初平元年劉璋分巴郡的說法就很不切實際,因為在當時益州還是劉焉統治。《三國志·武帝紀》中曹操分巴郡的說法,想來也是陳壽為曹操專美。

《華陽國志·巴志》中的記載比《宋書·州郡志》要清晰很多:從墊江以北諸縣為巴郡,治所在安漢,這裡面有一點小小的私心,趙韙是安漢人,他想保留巴郡的名字;從江州向東北方的臨江縣,這個範圍為永寧郡;接下來從朐忍縣再向東到魚復縣,就是後來的永安,這個範圍為固陵郡。這就是"三巴"的雛形,也可以說就是"三巴"。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趙韙聯合益州一些本土大戶對劉璋發動叛亂,結果在次年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被鎮壓。在同年魚復人蹇胤向劉璋請求巴郡之名,或許就是與趙韙叛亂並且失敗有關。大概是為了一碗水端平,劉璋將其重新命名,原先的巴郡命名為巴西郡;永寧郡命名為巴郡;固陵郡命名為巴東郡。這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巴"最終的劃分。另外涪陵人謝本又請求將涪陵縣拆分為丹興、漢發(另說漢葭)兩縣,再設置一個郡國,就是巴東屬國,後來改名為涪陵郡。至於為什麼稱為"三巴"而非"四巴",小編認為第一是稱呼不同,第二也是重要性決定的。涪陵位處山嶺之間,範圍狹小,位置偏僻,其對於益州的重要性與"三巴"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劉璋拆分巴郡的原因

那麼劉璋為什麼要拆分巴郡呢?小編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就像但望所說,巴郡確實地盤比較大,管理起來比較困難。將幾乎佔據二分之一(目測,可能不準確)的成都盆地面積的巴郡一分為四,多設置三套管理班子,確實能夠解決但望等人所面臨的問題。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第二是手下官吏的需求。我們看劉璋分巴郡的舉動都是由部下提議的。趙韙最早提出拆分巴郡,然後建安六年謝本請求以涪陵設置巴東屬國,都得到了劉璋的同意。那麼益州官吏為什麼願意拆分巴郡呢?小編以為大概是為了爭取一些政治上的權益。如果巴郡是一整個郡,那麼就只能有一個太守,加上郡丞、曹掾史等等佐吏。將巴郡分為四個郡國,那麼就會多出三套郡守的配置,能夠分到利益的人更多。所以這些人要積極請求拆分巴郡這樣一個大郡,為自己謀利。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第三是劉璋本人的需要。劉焉、劉璋父子對益州的控制,不能說達到特別牢固的程度。尤其是劉璋時期,漢中張魯明確抵抗劉璋的命令,和劉璋反目成仇;南中各郡對劉璋的服從程度,雖然沒有找到明文記載,但是從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來。董和性格正直、崇尚節儉、節制權貴,劉璋迫於益州本土大戶的壓力,對董和一再疏遠,從成都令到巴東屬國都尉(這裡是明升暗降),再到益州太守,直接支到南中地區。然而建伶縣令爨習犯法,爨習是李恢的姑父,李恢因此被牽連免官。董和的態度是"以習方土大姓,寢而不許",加上後面蜀漢對南中控制疲弱的情況來看,劉璋對南中的控制應該也不是特別牢固。

聊一聊劉璋是如何將益州巴郡分為

這樣一來,劉璋這個益州牧所控制的區域只有成都盆地,廣漢郡、蜀郡、犍為郡、巴郡(還有廣漢屬國、犍為屬國、蜀郡屬國)。而巴郡的地盤非常大(雖然人口並不是最多的),相應的巴郡太守的控制範圍也非常大。將巴郡一分為四,無疑是分化了巴郡太守的權力,加強了對巴郡或者說"三巴"的控制。就像諸葛亮平定南中地區後,就對南中五郡重新劃分為七郡,減少南中各郡太守掌握的資源。那麼拆分巴郡,無論是對於劉璋這個統治者,還是一些官吏(除了巴郡太守),都是一件好事情,在東漢時期也有前人提出過。這件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參考文獻:《華陽國志》、《三國志》、《後漢書》、《晉書》、《宋書》、《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