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600年前經典一役開啟276年大明王朝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

——《憤題和尚詰問》

這樣的霸氣,出自於朱元璋。

在經歷了鄱陽湖大戰之後,朱元璋意氣風發。這一戰,他出生入死,與死對頭陳友諒在鄱陽湖的風浪中毫無保留,見生死,定乾坤。

鄱陽湖大戰之前,朱元璋的地盤一邊是保守又有錢的張士誠,另一邊是霸氣外露糾纏不清的陳友諒。在這三角關係中,和尚出身的朱元璋看不上器小的煙販子張士誠,直奔打漁出身的陳友諒,非要磕一個你死我活。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贏了,可他贏得也並不輕鬆,開始差點被活捉, 最終卻靠著身邊的能臣猛將,以20萬的軍力一舉殲滅60萬軍力的陳友諒,不得不說: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600年前經典一役開啟276年大明王朝

有時候你的實力強不強,不僅僅取決於你自己,還取決於你的對手。

陳友諒是個猛人。

元末的時候,大多窮人都沒什麼體面的名字,朱元璋原名朱重八,陳友諒原名陳九四,更誇張的是,陳友諒的爺爺姓的是謝,他奶奶才姓陳,可到他爸爸那就改姓陳了,看來也是個倒插門。

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出生的孩子,卻是個猛人。他文武雙全,小時候讀了書,膂力過人,又學了些武藝。元末群雄逐鹿,他投了軍,跟了徐壽輝手下的將領倪文俊,混出了點成績後,殺了倪文俊自稱勤王,殺了趙普勝自立為漢王,最終殺了徐壽輝,徐壽輝一死,陳友諒便以採石五通廟為行殿,即皇帝位,國號漢。

心狠手辣如陳友諒,就是這麼霸道。

他遷都江州,也就是現在的江西九江,這個鄱陽湖邊的美麗小城,是他的國都(可惜只有兩年1359-1361),之後此處也是他的葬身之地。

他五行裡估計全是水,家裡是漁民,從小和水打交道,遷都於眾水彙集的地方,建了最強大的水軍,死也死在船上。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600年前經典一役開啟276年大明王朝

陳友諒這一關,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不得不過。

大家都是出來搶佔市場的,誰搶到了最大的份額誰就能站上最高的舞臺,這件事本身就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當時朱元璋先後攻佔蘇南、皖南、贛北和浙江的部分地區,而陳友諒控制了安慶、九江、武昌三個戰略重鎮,佔地廣闊,力量強大,僅水軍力量就10倍於朱元璋。因此,陳友諒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礙。

從1360年開始,兩個人就搞得很不愉快,江南“話事人”只能有一個,陳友諒打朱元璋的南京,朱元璋佈下天羅地網,先使下反間計,又派人打陳友諒的後方江西上饒進行牽制。此戰陳友諒失利後,朱元璋乘勝追擊,一路向西,耍的不亦樂乎,僅僅一年間,就攻佔了蘄州、黃州、興國、黃梅、廣濟、樂平、撫州等地,收編龍興(即洪都,今南昌)守軍,連下瑞州、吉安和臨江(今江西清江縣),實力大大增強,控制區迅速擴展。

這一仗,弄得陳友諒很尷尬。南京沒搞下來,市場份額還被朱元璋給搶了一大半去。遭受非議的陳友諒心想: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600年前經典一役開啟276年大明王朝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聰明人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陳友諒心想:老子是聰明人。老子非得把朱重八這塊茅廁裡又臭又硬的石頭一腳踢開。

1363年,陳友諒終於等到了機會試試腳。

那一年,是鹽販子張士誠先動的手。張士誠看中了南京邊上的安豐,這安豐雖然不是朱元璋的地盤,但作為南京的屏障,朱元璋不得不管,於是又帶著主力部隊一路向東。

陳友諒看到朱元璋走遠了,彷彿聽到黃齡唱起了《癢》:

"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來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風光~~"

陳友諒心想:bei-si-kei ! (九江話:弄死他!)

這一次,陳友諒傾巢而出,誓雪前恥!

他選擇了攻打洪都(江西南昌)。

1363年4月,陳友諒帶著60萬的水陸大軍於十一日圍攻洪都,為了拿下洪都,他甚至祭出了中世紀最強利器、古代的航空母艦——樓船。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600年前經典一役開啟276年大明王朝

其實陳友諒對於洪都是熟悉的。當初他第一次打洪都時,將樓船開到城牆邊,利用高大的艦尾登城,走著就上了城牆,攻城so easy(太容易)。而這一次,他詫異的發現城牆不在贛江邊了。原來朱元璋早就把城牆往後移了,樓船隻有遠遠的看著城牆幹嘆氣。陳友諒罵孃的同時,只能採取攻城戰,可原本以為守城的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是個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紈絝子弟,沒想到對方突然換了個表情,丟了一句“呵呵”便跟陳友諒死磕,在南昌的幾個門之間拆東牆補西牆,四個字,堅持到底。

終於,守到雲開見月明——朱元璋來了。

朱元璋抵達九江後,兵分多路守住鄱陽湖幾處要害,徹底切斷陳友諒的出路,自己則親率水師由九江都昌進入鄱陽湖,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朱元璋:別看你今天鬧的歡,老子給你拉清單!

轟轟烈烈的鄱陽湖大戰,隨著朱元璋的到來正式拉開帷幕。這次水戰歷時37天,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隻之多、戰鬥之激烈都是空前的。

陳友諒也等待著這一刻。

對著洪都他憋了一肚子氣,最終等來了命中註定的那個男人, 他還等什麼,bei-si-kei ! (九江話:弄死他!)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600年前經典一役開啟276年大明王朝

7月20號,天地無光,在煙波浩渺的鄱陽湖上,兩個男人相遇了。

這一刻,陳友諒身後鉅艦聯結佈陣,遮天蔽日。而朱元璋的部隊則心中暗想,嘿嘿,你這是奧拓連成排,裝奧迪呢。雙方開戰後打打停停,一直僵持著。

陳友諒也不是吹出來的,他身邊有一員猛將張定邊,這人幾乎就要了朱元璋的命。

當時朱元璋在水軍的旗艦上,張定邊瞅準了機會,帶著三艘船從大部隊裡衝了出來,在水面上四處晃悠。朱元璋的部隊看了也沒太在意,心想小子你這是開了定速巡航陣前兜風給老闆看呢。試探了一會,張定邊突然一刻不停的向前衝,直奔朱元璋的旗艦,等朱元璋軍的將領反應過來時已晚,張定邊雖被包圍,卻越戰越勇,一路擊敗朱元璋各路將領,先後斬殺拼死救駕的韓成、陳兆先、宋貴三員大將,衝出一條血路。

朱元璋的旗艦看到此景也慌了手腳,慌亂之中一頓操作猛於虎,結果——船隻擱淺了!

眼看著朱元璋就要成為俘虜,此時身邊忠心死士和他互換了衣服,拖延了時間,而不遠處的常遇春一箭射中張定邊,張定邊只得作罷,朱元璋逃過一劫。

朱元璋吃了一虧,他也忍不了這口氣。第二天開了個會,身邊的郭興說,對方樓船不足為懼,對付這種食材,硬啃可不行,小心崩了牙。我建議給他串成串,裹上雞蛋液,粘上面包糠,用火燒一燒,燒至金黃酥脆控油撈出,老人小孩都愛吃,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600年前經典一役開啟276年大明王朝

朱元璋也饞啊,於是依計行事,趁黃昏順風開了幾艘裝滿火藥的小艇衝入敵軍,一時間陳友諒軍中火光沖天,大船著了火跑又跑不掉,只能當柴火用了。此戰中陳友諒弟弟陳友仁及大將陳普略等活活被燒死。

戰爭是很殘酷也很繁瑣的,想要一口氣弄死對方可沒那麼容易,一般來說,只要人沒死光就還有得打,就得慢慢的耗,誰耗不下去了,就乖乖認輸。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幾十萬人就這樣在鄱陽湖打了一個多月,互有勝負,但漸漸的,陳友諒耗不住了。

只能說朱元璋更賊一點,他一開始就想好了關門打狗的策略,陳友諒也的確沒辦法畢其功於一役,他只能一邊打一邊想,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時間越久,他越清楚,逃唄,逃回武昌二次創業。可是,他逃不出去啊!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  600年前經典一役開啟276年大明王朝

八月二十六日,打了一個多月的陳友諒軍退到了九江湖口,此處為鄱陽湖入長江的咽喉,眼看希望就在眼前,可朱元璋早已佈下天羅地網,四處都是他的舟師與火筏,陳友諒註定無處可逃,打到黃昏,煩悶的陳友諒從船中伸出頭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結果被飛箭爆頭,葬身於鄱陽湖之中。

鄱陽湖大戰就這樣伴隨著其中一方主帥的殞命而落下了帷幕。

鄱陽湖大戰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為朱元璋一統江南掃清了障礙,奠定了基礎。五年過後,朱元璋稱帝,開創大明王朝。

這場大戰足夠戲劇化,主角足夠出色,過程足夠精彩,裝備足夠精良,計謀足夠毒辣,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當之無愧。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此戰幾乎是《三國演義》版本赤壁之戰的原型, 演義中赤壁之戰的細節在鄱陽湖大戰中都能找到原型,可在《三國志》中卻不見蹤影。很多歷史學者都認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借鑑了鄱陽湖大戰中的情節。

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是英雄。碧波盪漾的鄱陽湖為兩位英雄佈下了戰場,見證了一段傳奇戰史。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歷史做出了它的選擇,朱元璋是成功的那一位。

作為一個九江人,倒是挺為陳友諒惋惜的,他遷都九江,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厲害的水軍,可卻處處鬥不贏朱元璋,也許這就是天命吧。

最後,以朱元璋的《廬山詩》結尾,這霸氣的心境的確是陳友諒無法比擬的。

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


九江火板兒,九江人,關注九江歷史文化時事。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

請回答1992:九江若只如初見

「九江往事」李公堤究竟姓不姓李?看小壩的今生前世

記憶九江:甘棠之畔 百年環城路

【記憶九江】那個曾經承載了我們汗水和歡笑的老體育場

【記憶九江】九江有兩個八里湖 你知道嗎?

【記憶九江】你還記得九江港前的地下通道嗎?

【留住九江舊時光】福如里老宅:城區最後的木質結構老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