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讓你單曲循環。

沒人能讓你單曲循環。


沒人能讓你單曲循環。

“ 沒關係,安穩睡去”

文 / 譚敏


一。


人都是喜新厭舊的。


這一點,從聽歌這件事上就看得出來。


第一次聽到《你的揹包》,是在初中女朋友的MP3裡。


在那個沒有智能機的年代,為了學會這首歌,我把林夕的詞抄在了語文課本的封頁裡。


但這份心動並沒能持續多久。


單曲循環了幾周以後,當陳奕迅的聲音再次順著耳機線傳來,旋律已經熟悉到讓人有些麻木。


我愣了一下,然後皺了皺眉,還是按下了下一首。


說起來挺奇怪的,人們形容自己對一首歌的中意程度,最常用的說法往往是:


“我可以連續聽多少天都不膩。”


但這個時間可能只是一年,或者幾個月,如果設置成鬧鐘鈴聲的話,還會再縮短一點。


沒人能讓你單曲循環。


二。


有沒有延長喜歡的辦法?


當然也有。


在聽膩了陳奕迅的原版後,我的播放列表裡添加了很多翻唱:女版莫豔琳、翻版蕭敬騰、演唱會版孫燕姿......


甚至是不帶歌詞的吉他指彈,都能給我帶來新一輪的感動。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花心,但換一個角度想你就會發現:很多所謂的花心,其實也是另一種專一。


有人說,延長喜歡的前提,是認清喜歡的原因。


而人們之所以會為一首歌點下紅心,最常見的理由無非兩種:


要麼是因為歌曲本身(旋律),要麼,是因為演唱的人(嗓音)。


如果你的喜歡來自於旋律,那你可能也和我一樣,熱衷於尋找一首歌的不同版本。


但如果你喜歡的是那個唱歌的人,相比之下就要好很多。


即使放下了《你的揹包》,也還有《單車》可騎,可以看著腕間的《陀飛輪》,從《好久不見》聊到《不如不見》。


只不過漸漸地你又會發現,並不是他每一個時期的曲風你都能接受,當喜歡的嗓音遇到了討厭的旋律,又會有新的矛盾。


於是你只能安慰自己,喜歡他已經算幸運了。


畢竟還有很多歌手,連製造這種矛盾的機會都沒有,他們的曲庫裡,只躺著一首反覆唱了十年的歌。


沒人能讓你單曲循環。


三。


喜歡確實可以被延長,但還是會有過期的那天。


所以我越來越理解那些聽歌時總是隨機播放的人,總覺得他們比我更早的看開了一些事情: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追求的是某個人,有些人追求的則是一種感覺。


只可惜,人會變,感覺也會。


於是,只能下一首,再下一首。


在不斷的遇見和分開之後,耳朵也逐漸變得疲憊,隨著大街小巷的神曲轟炸和新一代歌手的後繼無力,聽歌這件事,也從最初的享受走到了後來的無感。


雖然偶爾也會在私人電臺裡發現一些驚喜。


但還是太少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那種把歌詞抄在作業本上的心動,已經從生活中的必需品變了奢侈品。


後來在辦公室和同事聊到這些的時候,他似乎聽懂了我話裡的意有所指:“不管是歌變了還是你變了,不喜歡就不聽了唄,耳根清淨一點,沒什麼不好。”


他把掛在脖子上的耳機取下來扔到一邊:“別想這個了,早點做完下班才是正事。”然後重新打開了筆記本。


我點了點頭,在這個年紀,再去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感動,確實有些不太現實。


沒人能讓你單曲循環。


最後。


我一直覺得,自己這些年的變化挺大的。


不僅是外貌和社會身份,追求的東西也變了很多,或者說,是少了很多。


不再期待能在生活中遇到一個特別的人,也不再強求列表裡能有一首單曲循環的歌。


直到為這篇文配樂的時候,同事把這首很久沒聽的歌傳到後臺,前奏響起的那幾秒,我突然楞住了:


原來,喜歡不僅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輪迴。


當耳朵再次被那個熟悉又陌生的旋律抓住,我腦海裡慢慢浮現出一個畫面。


那是第一次聽這首歌的下午,我坐在教室的窗邊,分享著身邊那個女孩的耳機,然後支著下巴,氣氛莫名的安逸。


在這個突然降溫的春天,隔了這麼多年後,我突然想起那個夏天的陽光。


當時總覺得,光線裡的溫度留不住。


現在卻都能感受到。


沒人能讓你單曲循環。


作者/譚敏

插圖/ 日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