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将军:三国名将职场上的必经之路

偏将军:三国名将职场上的必经之路

偏将军关羽奋勇杀敌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许多日后成名的将军均有过做偏将军一职的履历,对于这个职位许多人都很陌生,小司马讲史首先让大家了解以下什么是偏将军:

"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偏将军官名始于春秋,在将军中的地位较低,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三国均置,属第五品。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

由此可见,偏将军在军中的地位稍低。可三国时期的一些名将均有过做偏将军的履历,如大家所熟悉的关羽、赵云,曹操集团中的张郃、徐晃等。拿破仑·波拿巴曾说过:

"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

这句名言的意思跟"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差不多。做大将军肯定是每一位职业军人的梦想,三国时期的一些将领对此也是梦寐以求,可三国时期将军位等级森严,三国的军职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
在此序列中,偏将军无疑是最低层次的。其实,一名将领能够做到偏将军这一职务,也是不容易的,下面小司马讲史就给大家讲一些三国名将是如何做到偏将军这一职务的?

偏将军:三国名将职场上的必经之路

武将官阶表

  • 来得最容易的"偏将军"

200年,对于关羽来说是很不走运的一年,在这一年,他作战失败,被曹军俘虏。曹操爱惜人才,竭力劝降关羽为自己所用,为此,他天天宴请关羽,赠豪宅,送美女,能讨关羽欢心的办法他都试了一遍,可最后还是无功而返。有一天,一个谋士给愁眉不展的曹操提议,封他关羽个官做不就为你所用了。曹操想了又想,觉得有道理,就封关羽为偏将军。对于关羽来说,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 从偏将军到大司马,曹真不愧为人生赢家

曹真,字子丹,三国曹魏时期名将,曹操的养子。曹真力大勇猛,曾参与过镇压黄巾起义,有军功。后来,曹真追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军功,被曹操封为偏将军。曹真是个志向远大的人,他不甘平凡,被封偏将军几年后,他又因功先后被封为镇西将军、上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大将军,直至后来的大司马。曹真能够从偏将军做起,直至做到魏国的大司马,这与曹魏政权对他的重用有关,更与他自己拥有超强的个人能力有关。曹植对其评价颇高:

"知虑深奥,渊然难测。执节平敌,中表维藩。恭以奉上,爱以接下。纳言左右,为帝喉舌。曹大将军也。"

曹真自幼丧父,他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传奇的一生。

偏将军:三国名将职场上的必经之路

勇不可挡数陈武

  • 英年早逝的偏将军

陈武,三国时期东吴猛将。陈武和关羽一样,都曾做过别部司马一类的小官。陈武仪表堂堂,放到今天来说就是型男一枚。长得酷不算啥,关键是陈武为人也好,上至单位领导,下至左邻右舍对他评价都很高。陈武追随孙策、孙权参战无数,因其作战勇猛,杀敌无数,深受领导好评,便被加封为偏将军,相比关羽,陈武的偏将军是拿命换来的。215年,合肥之战中,陈武不幸战死,孙权闻之痛哭流涕。罗贯中对他有评:

"宽厚施仁德,乡闾尽感恩。功勋标史记,名姓写麒麟。阵死儿孙显,身亡器宇存。至今江上冢,谁不吊英魂?"

曾经做过偏将军的名将还有不少,比如徐晃、张郃、高览、赵云、马超、徐晃、于禁、周瑜、王子服等。另外还有一些三国名将之子也曾做过偏将军,如张辽之子张虎、朱治之子朱才、陈武之子陈表等。缘何有众多的三国名将愿意从偏将军一职做起,开启自己的职场路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1、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各路诸侯间冲突不断,客观上为这些武艺超群还未成名的武将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你去投军,就要从底层做起,起初关羽的职务也仅仅是别部司马。其他名将刚开始也是无名之辈,比如张飞就是个屠夫。从默默无闻的小兵小卒,到天下皆知的大将军,这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名将自然也心知肚明。
  • 2、 三国时期将军位等级森严,没有军功,要想做到高官,比登天还难。武艺超群但还未成名的武将们只有在战场上拼命杀敌,多立战功,才有在职位上晋升的资本。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经常会出现大将们争着出战对敌的场面,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想立功,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是这些名将不得不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军功,从而得到职位上的升迁。
  • 3、 文中所出现的这些三国名将志向远大,他们不辞劳苦,甘愿从底层做起。这些名将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现在适逢大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候,许多人都希望找一份工资高、待遇好、活还轻松的工作。殊不知,他们的这种不愿从底层做起,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心态影响了他们的前程。三国时期的这些名将们的确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 上述几点就是那些三国名将们起初愿意从偏将军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登上人生顶峰的原因。
偏将军:三国名将职场上的必经之路

二将争功

总结: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森严的将军位制度,客观上也逼迫那些未成名的武将们在战场上拼命搏杀,他们职位的每一次升迁,都离不开他们的血和泪。他们从默默无闻的偏将军,到天下人皆知的名将,其中心酸自有体味,唐代诗人曹松有诗为证: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参考书目:《三国志》、《三国官制》等

文:小司马讲史 图;来自网路与站内,侵删。

偏将军:三国名将职场上的必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