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众所周知,孙中山和黄兴是中国同盟会的主要创立者,是辛亥革命时期为民族独立而奉献爱国热血和激情的先驱。

当时号称“孙黄”的两人不仅是至交,他们还有一位共同的朋友、一位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革命朋友,他就是赵声(也可称赵伯先)。

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赵伯先

赵伯先出生在一个风景如画、被誉为“天下第一江山”的美丽城市——镇江。他出生于1881年,当时的旧中国先后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当时无数的有志之士一样,赵伯先对满清封建主义充满了悲愤,认为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救民族于水火。

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镇江

为了号召千万同胞争取民族独立、推翻满清封建主义的统治,他于1903年创作了《保国歌》。这篇宣传作品得到了无数爱国人士的支持和传播。著名爱国人士章士钊当时十分积极地印发数万份用于宣传,由于这首保国歌写出了广大爱国者的心声,因此社会影响巨大。

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章士钊

还是在1903年,二十多岁的赵伯先在日本认识了黄兴,后来又与孙中山相识相知。他们三人因为同样的爱国热情、同样的民主革命理念而成为亲密的朋友,情同手足。1906年深受江南新军爱戴的赵伯先被推选为同盟会的长江盟主,当这一申请提交至孙中山审核时,孙中山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批准。1910年作为具体组织谋划广州起义的赵伯先又被推选为香港同盟会会长。

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孙中山

世人皆知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以及由此役闻名于世的七十二烈士、皆知此役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虽然这次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它在中国爱国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这场战役本身以及这些牺牲的革命烈士其实都与赵伯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

因为深受孙中山和黄兴等同盟会核心成员的信任,赵伯先在1911年的年初被选为广州起义的指挥,他对待此次革命起义的事业极其认真,他曾向孙中山表示对此役将“以身报国”绝不退缩。事实证明他为了组织和筹备此役深入实践、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事与愿违,因为一些突发情况起义的时间一改再改,还未来得及赶到广州的赵伯先听闻广州起义因为各种复杂原因而最终失败了,且所有参与革命起义的爱国者中只有黄兴死里逃生,赵伯先随即病倒,一个月不到病情加重,病中愧叹“吾负死难诸友矣”、“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久便与世长辞。

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七十二烈士墓

他短暂的一生都在为民族独立而奋斗,但他未能看到数月之后的辛亥革命、未能亲眼看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未能亲眼看到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到来。当他去世时,凡是听闻他对革命事业作出的奉献、凡事对他革命事业有所了解的人无不感伤落泪。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孙中山等人遵循赵伯先遗愿将他迁葬到他深爱的故乡镇江。

新中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宋庆龄女士为重新建造的伯先公园亲笔题写园名,表达对赵伯先革命事业的敬意。

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镇江伯先公园

历史随着滚滚的时间长河不断地向着远方飞逝,但伯先公园依然还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在这里,巨大的赵伯先雕像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永不磨灭的爱国情怀。

与孙中山、黄兴情同手足却英年早逝的青年,宋庆龄亲笔为他题字

赵伯先雕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