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很多很多人問我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我知道很多人不是因為這個詞的字面意思而迷惑。而是在把玩過程中找不到它價值參照點,越玩感覺越不值,所以才困擾不已。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問題,下面我就針對這個問題說一下自己的主觀看法,對於不對,希望都能給大家多一個參考角度,閒話不多說,我們開始……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極端的歧途

簡單的說,HiFi的本意是High-Fidelity的縮寫,翻譯為“高保真”,是在過去設備基本都很簡陋的情況下,忠實的還原聲音的標準。但這個標準早在30多年前就已經基本達成,所以現在的發燒(HiFi)我們可以把它籠統的理解成為高級音頻回放系統,而正是這樣一個理解現在的玩家又主要分為兩個派別。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一個是所謂的唯物派,他們的想法就是發燒(HiFi)就是堆料。簡單的說他們認為回放系統和電腦主機是一個邏輯。用的東西越好,回放效果也一定越好。所以對於他們來說10萬以下聽個響,他們認可的把玩邏輯。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還有一半唯心派,他們認為音樂是一個走心的藝術手段,設備不應該成為它的價值承載體。而關於那些聽感上的不足可以通過軟件或者一些補償的手段,在後端加以彌補。用人話說他們認為設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欣賞能力和設備的解決辦法。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關於歧途的解釋

首先關於唯物論的堆料黨,我想說的是,一般進入了這個狀態以後,設備的檔次一般會高過錄音棚好幾個等級。這裡就出現了一個悖論。我之前偶然間去過一次錄音棚,問了他們所用的設備大概是一個什麼價格。比如說音頻線,她們也就是用5塊錢到50塊錢左右每米的線,而堆料派用的線材都是平均幾千元每米的,更別說回放設備,因為錄音室的回放設備只不過是一整套設備當中的一個功能而已,所以它的成本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誇張。所以以上這樣一種行為與其說是發燒,倒不如說是你拿一個好幾萬一套的水晶杯,在喝4塊錢的洋河大麴,而結果卻一樣可笑。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說完了設備上的堆料,我們順道來說一下音頻的堆料,好多人玩抓軌,也就是通過一些黑膠唱機、CD機或者磁帶機去抓取一些曲目放在數碼播放器上播放,嗯~其實這樣的事情我也會做,但是一首歌抓個500MB,我是不能理解的。而且在這一點上,後期我也做過一些實驗,抓軌的文件大小其實在每首歌10MB左右往後,就已經對於音質沒有太大改善了,而20多兆大小的文件和500多兆的文件相比,反正我個人是無法聽出任何區別的。這是因為抓軌的帶寬就那麼大,而大文件格式的音頻大部分都是軟件自己填充的空白信息。所以我個人對於這種誇張的抓軌邏輯是相當鄙視的。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說完了唯物論的堆料黨,我們再說說唯心以音樂為主的這一個群體。其實見到你他們的想法是更接近正確價值觀的,只不過這批人在吵架的時候就把自己歸類到了發燒的這個圈子裡,比如說b側耳機、比如說小米頭戴式耳機、比如萬魔。大家別誤會,以上這幾款耳機,其實都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耳機。但我個人認為這種過分美化聽感的行為,已經只能發燒這個概念太過遙遠。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而真正的發燒追求的是在還原音樂本質的前提下,對於細節做一些微調或者美化。這種邏輯就像單反與手機的照片一樣,但凡由於各種參數優勢,直出的文件就可以達到很高的一個美感,我手機拍攝的照片就需要大量後期的填充,才能達到可以接受的效果,但這種填充出來的效果與單反對比,你就會發現手機拍攝的東西缺乏一種質感。所謂發燒音樂也是同理。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我認為的發燒(HiFi)是什麼?

其實我對於發燒的概念理解非常簡單,總共有四個點,動態、瞬態、解析和結相。你在這四個條件達標以後,就屬於個人風格的取捨問題了。一套系統在滿足以上這些特點以後,其實價格就基本已經到了一個七八千元了。再加上取捨中摸索的成本,個人認為玩發燒你沒有個一兩萬塊是搞不定的。而這個價格也剛好否定了以上關於發燒的兩個流派。

玩家真諦:發燒(HiFi)到底是什麼?看完本文你將不再迷惑

尾巴

很顯然這篇文章不是寫給那些萌新看的,更多的是我對自己玩耳機的一些經驗總結。如果這篇稿子依然像上一篇持續火爆的話。我會考慮從頭寫起,將發燒(HiFi)這個被稱為玄學的愛好,抽絲撥繭,儘量用一個“主觀的”客觀的角度推廣給大家。耳機搞的創作不易,如果大家喜歡我寫的這一篇用主觀角度聊耳機的文章,請務必關注一下小呂,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