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山、海神的崇拜是潮汕最重要的民俗事象,是地域文化的表層,而它的內核,卻是這方水土千百年來的文化心態。潮汕的三山國王崇拜與天后崇拜,代表著農耕文化與海洋文化,抽象地說,即山之仁與水之智,千百年的薰陶,鑄就了潮州人兩種核心心態,其中有非常優秀的一面,這就是所謂的“山海人文”。

潮汕是很奇特的山、海神並列的地區,其中山神屬土地崇拜,村口地頭、建築工地用三塊石頭壘成的神位與那壘五色土的莊嚴的社稷壇,本質上沒什麼兩樣。有人統計過,清代單是潮州城裡大大小小的福德廟(土神)就有幾十座,神主都是手持元寶、朝笏的鬚眉皆白的慈祥老兒。

真正的山神三山國王是後來居上的地頭保護神,據說原是輔佐唐太宗、宋太宗的戰神,說白了,是中原人的潮汕神。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潮州人傳說:隋唐之際,這三位金甲神人降臨的時候,在潮汕西部的玉峰石界,古楓樹忽然吐出了蓮花,清香四溢,百姓稱奇。其實這是人們給新神賦予了美的形象,新神的崛起,實則是那時中原人避難南移,飽經戰亂的人們太需要強有力的保護神了,於是,神仨就從揭陽西部的明山、巾山、獨山的石穴中跳了出來。

紅臉、烏臉、白臉,三山國王威嚴如京劇面譜,斷不像孫悟空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懦弱的土地老兒,其氣勢,竟嚇得當年小日本鬼子寧可餐風飲露、也不敢夜宿其廟;明貺廟確實有些衙門氣象:村裡有人死了,就必須報“地頭”,哪家添個男孩了,要報“燈頭”,有的鄉里,娶了親,新娘子在元宵夜還要到國王宮裡“向神報到”。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揭西河婆有首民謠唱道:“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這三位王爺明擺著都是山民出身,而燒炭的三王爺竟還居中正位。原來,他們與鳳凰山古畲的田社神是一脈相承、都是山地農耕文化——山之仁的使者!它們雖然只統轄粵東與閩南的部分鄉土,但三山國王廟的崛起,如一座觀稼亭,在平原形成之初,已從山地上眺見:潮汕未來將是一片金黃的稻作之光!

三山國王母廟是揭西的霖田祖廟,子廟從鳳凰山地到南澳島的峭壁海隅,大小几百座分佈於大潮汕,其在潮州城內有白沙廟、西關廟或不少小型的如潮州城西門國王宮巷口的袖珍廟,各守其土司神職。

廟中有的三位國王爺齊全,也有的只有一、兩位的,如楓溪區古巷鎮的陳姓、蔡姓當年人少村小,合建一廟,後生齒日眾即兩分,再建新廟。再如潮安縣沙溪鎮的石鼓、溝頭、古樓三鄉也是各奉一位王爺,這符合中原移民的聚居規律。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山地文化影響深遠,譬如在形式上,畲人昔為潮州土著,那留著崎鬃髮式的畲女至今還生活在福建北部,如果不是宋代曾侯噩的強制命令,潮州女子至今也許還梳著蠻妝高髻,唱著畲歌仔呢!

內容上,山之仁是勤勞、安土、寬容、隱忍、順天,或表現出閉塞、偏狹、侷限、自私;風俗文化常有兩面,舉例種田如繡花精細,也可能工於心計。

再說海神,天后宮是潮汕最常見的堂皇廟宇。宋時福建湄洲島林默娘有靈性、預兆力,逝而為神,能海國安瀾。據說漁民在海上船危,直呼媽祖佑我,神即出現。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林默娘

林默娘慈眉善眼,皇敕劍印在身,左有千里眼、右有順風耳兩神聽差。媽祖廟始終面向大海,與其說保佑漁民,不如說是在鼓勵一切勇於向海洋索取的智慧和努力。潮州人尊其為直系親屬,明知大海有風險,願得神佑向海行,絕對的“現世報”的敬神方式,你看高高的船桅上,飄揚著“海利大進”、“海利第一”的吉祥旗......

天后宮在潮汕沿海隨處可見,著名者如南澳島深澳天后宮、媽嶼島放雞山天后宮、汕頭昇平區老媽宮、澄海樟林天后宮,潮州城的東門樓下、鳳凰洲、急水山皆有天后宮,代代香火不斷。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南澳島深澳天后宮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媽嶼島放雞山天后宮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媽祖生”,是粵東名副其實的海洋節,熱鬧非凡。饒平縣的柘林港闔港的漁船、商船一艘緊挨著一艘,密匝匝如浮橋,幾華里海面可在船上行走,鼓樂、標旗、唱漁戲、鞭炮,祭拜媽祖的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山、海神的崇拜是潮汕最重要的民俗事象,是地域文化的表層,而它的內核,卻是這方水土千百年來的文化心態;潮汕的三山國王崇拜與天后崇拜,代表著農耕文化與海洋文化,抽象地說,即山之仁與水之智,千百年的薰陶,鑄就了潮州人兩種核心心態,其中有非常優秀的一面,這就是所謂的“山海人文”。

大王爺教書,二王爺屠豬,三王爺燒炭。潮汕三山國王是何方神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