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你應該挺喜歡的吧

春晚,你應該挺喜歡的吧

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簡稱為央視春晚或春晚,是中央電視臺在每年除夕之夜為了慶祝新年而開辦的綜合性文藝晚會。起源於1979年,正式開辦於1983年,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項目。

央視春晚涵蓋小品、歌曲、歌舞、雜技、魔術、戲曲、相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把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帶入到狂歡之中,打造"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節日景象。

央視春晚於每年除夕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軍事農業頻道、少兒頻道等現場直播

春晚,你應該挺喜歡的吧

節目背景

春節聯歡晚會是現代媒體和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它的產生絕非偶然。1979年,中央電視臺錄製、播出了"茶座式"晚會,名為"迎新春文藝晚會",執導晚會的是鄧在軍以及《西遊記》的導演楊潔。不過,因為1979年全國的電視機不過485萬臺,沒有產生社會影響。

1983年,中國的電視業進入到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快速發展的階段,電視業的快速發展,電視的普及,為春晚的產生提供了技術前提和保障。而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的物質生活逐漸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終較為匱乏,獲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娛樂方式較為單一。基於此,中央電視臺藉助電視手段向全國人民演繹了春節這樣一個隆重的文化事件,為全國人民奉上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

從第一屆春晚開始,春晚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從總體上說,在這30多年的時間裡,春晚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一枝獨秀、獨佔鰲頭,到90年代的在探索中成長壯大,至新世紀的日趨成熟,接受巨大考驗。固定的收視時間,相對穩定的節目形態,有助於觀眾產生收視慣性。春節聯歡晚會歷經近30載的積澱,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春晚模式",打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

春節作為中國最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凝結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認同情懷,展示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中華文化傳統的深邃厚重。歡樂、平安、幸福是所有華人的共同心願,春晚將這些心願通過節目所承載的文化體現出來,滿足了受眾的需求。中央電視臺選擇除夕夜這一特別的日子,舉辦舉國同慶的節日晚會,自然將"團結"、"歡樂"、"祥和"作為其不變的主題。

節目製作

春晚以歌舞秀開場,以歌舞、曲藝、戲曲節目為主體,用《難忘今宵》作為結束曲為晚會畫上句號。在傳播方式上,以現場直播為基本手段,採用EFP(電子現場製作)和ESP(電視內景即演播室節目製作),多機拍攝,現場切換,同期錄音。現場直播實現了拍攝與播出的同時性,強化了"此刻"的概念,增強了觀眾的現場感和參與感。多機拍攝、導播現場切換,通過不同機位,不同角度,豐富了畫面表達,將各個表演層面和側面展示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在具體操作上,如武警官兵和駐外華人機構的恭賀新春,零點敲鐘,重要時事及相關人物的穿插出場等都形成了一定的套路。

節目特色

春晚的受眾是全球所有華人,34年來,隨著創作環境和受眾審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創作者從未停止過對春晚的探索與創新。春晚走過了文藝節目匯演、文化時尚追蹤和新民俗傳播這樣幾個階段,在探尋節目內容和形式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歌舞類節目

20世紀80年代:內容上主旋律歌曲是主導。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家傳媒機構,面臨的最大任務便是如何體現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做到上情下達。因此,央視春晚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20世紀80年代初期,歌舞類節目數量形式上出現歌伴舞,歌曲聯唱萌芽。

20世紀90年代:在形式上出現了宏大的歌舞場面。經濟與技術的發展,為晚會創作者提供了經濟和技術保障,讓創作者有足夠的經費呈現華麗的服裝,絢麗的舞美。

新千年:內容上以流行歌曲為主,出現原生態歌舞,專門為春節聯歡晚會創作的歌曲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當年流行的歌曲,常常會出現臺上演唱、臺下大合唱的場景。表演者也多是觀眾比較熟悉和喜愛的明星。在看慣了這樣的節目後,一種全新的表演方式"原生態"歌舞打動了觀眾,來自全國各地的原生態歌手用風格各異、極具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的歌曲,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民間文化。

語言類節目

20世紀80年代:形成期,不穩定,而後相聲小品熱,佔據大半江山。小品又稱戲劇小品,是最短小的戲劇作品,融合多門類藝術形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初只是一種用來進行表演或導演基礎訓練的形式,目的在於通過這些不同的練習,使開始學習表演或導演的學生掌握表演或導演的最基本元素。

20世紀90年代:反映了深刻的社會主題,由形體的滑稽轉為語言的幽默。相聲與小品的界限模糊,兩者相互學習、融合。在不斷的實踐摸索中,無論是演員表演還是主題內涵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新千年:語言類節目日趨成熟,不斷追求創新。《賣柺》突破了小品中主人公的積極正面形象,第一次以反面人物作主人公。2002年,姜昆、戴志誠表演的相聲《妙趣網生》將網絡上的流行詞語、笑話加入其中,使相聲這門古老藝術更具現代性。一些節目中濫用網絡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節目的傳播效果,但當年的初次嘗試,創作者、表演者力求創新的精神是不容否定的。2006年打破了語言類節目由北方人一統天下的局面,既豐富了表現形式,也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求。

戲曲及其他類節目

在春晚創辦初期,戲曲節目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1983年第一屆春晚中,袁世海表演的《坐寨盜馬》一張口便贏得滿堂彩。隨後的幾年裡,不但老藝術家表演的節目廣受好評,推出的大量新人也得到觀眾的喜愛。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戲曲本身所具有的節奏慢、唱詞唸白不易懂等特點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也使得戲曲節目在春晚中的地位不斷下降。儘管創作者們也試圖以更豐富的形式吸引觀眾的眼球,如戲曲小品、戲曲歌舞、戲曲反串等,但終究未能改變戲曲節目日漸衰落的局面。從1991年的春晚開始,戲曲節目逐漸改為聯唱,每個劇種的表演沒有獨立的節目。

春晚陪伴全球華人走過了近30個春秋,雖然飽受爭議,但春晚的影響力和潛在的巨大功能並未受到很大沖擊。創作者要通過大膽創新,不斷改革,以更好地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重現春晚往日的輝煌。

其它特色

2019年1月17日下午,百度與中央電視臺舉辦聯合新聞發佈會,正式官宣百度和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達成獨家互動合作。紅包活動主題為"好運中國年",從1月28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月4日除夕。

春晚當天,紅包互動將分為四輪發放,觀眾可以通過最新版百度 APP 參與互動,只要打開百度 APP根據春晚主持人的互動口令,就能拿到紅包。

紅包活動的"主陣地"除了百度 APP 以外,還有好看視頻、全民小視頻、百度貼吧、百度極速版、百度網盤、百度知道、寶寶知道等多個 APP。

春晚,你應該挺喜歡的吧

會場設置

1996年春節聯歡晚會,第一次設立了春晚分會場。時隔20年後,2016年央視春晚進行創新改革,在全國東、西、南、北設4個分會場,以實現"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的創作基調,4個分會場將和央視主會場同步直播,這一形式在後來的春晚中保留了下來。

春晚,你應該挺喜歡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