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省的督軍,權力非常大,威風八面,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

督軍是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統治在各省所設置的軍事首腦的稱呼,總攬全省的軍事政治大權,在民國也屬封疆大吏,那麼一省之督軍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呢?

一個省的督軍,權力非常大,威風八面,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

督軍在民國初期指各省的行政軍事長官。辛亥革命時,稱都督,最初是總攬全省的軍事政治大權,但不久以另設地方民政事務的民政長,都督變成專管軍事。袁世凱死後,都督改稱督軍,此後名稱一再更改,或稱督理、或稱督辦,但性質不變,都是一省之最高軍事、民政長官。督軍是北洋軍閥時期最常見的官職之一,同時期還有鎮守使、巡閱使、護軍使等具有典型北洋軍閥特色的官職。

北洋軍閥時期,不少地方大軍閥都出任過都督之職,比如山西督軍閻錫山,江蘇督軍馮玉祥、四川督軍蔡鍔、雲南督軍唐繼堯、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民國政治舞臺上的風雲人物、大腕級別。第二次直奉戰爭奉系取得勝利,與郭松齡關係緊張的姜登選搶了他的位子當上了安徽督軍,結果姜在逃離安徽返回奉天途中,遭到郭松齡扣押後被處死。可以想象督軍在北洋軍閥時期確實是很有吸引力的地方軍政大員。

一個省的督軍,權力非常大,威風八面,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

那麼一省督軍一般能有多少軍隊呢?這個就是因省而異了,少則一兩萬,多則十萬都有。比如山西人閻錫山,自辛亥革命後就佔據了山西,依附過袁世凱段祺瑞等,閻錫山一直對老家情有獨鍾,自當上山西督軍後便逐漸控制了山西的軍政大權。到直奉大戰爆發前,閻錫山已經擁有嫡系部隊共達12個旅,總兵力約有7萬多人,在各省督軍裡面已算是擁兵甚眾了。

又比如江蘇督軍馮國璋,因為反對袁世凱稱帝,雖然名義上有2師3旅,但袁世凱以各種理由調人,實際兵力居然只有1.3萬人,馮國璋離開江蘇入京後,李純繼任江蘇督軍,江蘇兵力不足的情況才有所改變。到直奉大戰爆發前,齊燮元當督軍的時候,江蘇已經有中央第6師、第19師、江蘇第1、2、3師和5個混成旅,總兵力也增加到了6萬多人。

一個省的督軍,權力非常大,威風八面,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

奉天督軍張作霖

當督軍當的最牛的當屬張作霖,1916年張作霖當上奉天督軍的時候,手上軍隊最多時擁有3個師加5個混成旅,總兵力在八萬左右,就是這八萬的東北子弟兵,最後浴血奮戰掃除異己幫助張作霖坐上了東三省巡閱使和蒙疆經略使的位置,成了著名的東北王,兵力一路擴大到20萬以上,張作霖得以憑著雄厚的資本發動兩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接打到關內,在北京就任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位國家元首。

一個省的督軍,權力非常大,威風八面,到底能擁有多少軍隊?

相比閻錫山、馮國璋、張作霖,像福建督軍李厚基、浙江督軍盧永祥,他們擁有的軍隊就少了很多,也就三四萬人的水平。還有些督軍,有名無實,成了光桿司令,最典型的就是直隸督軍王承斌,他原是23師師長,吳佩孚以任地方督軍就不宜兼任軍職免了他的23師師長職務,就算是這樣,直隸地盤上的6萬多兵力還是握在曹錕手中,再加上馮玉祥所部3.5萬人和胡景冀的1萬多人,整個直隸11萬多的兵力,竟然都是“名花有主”,王承斌成了一個光桿司令,他這個督軍做的該有多憋屈啊。

所以說一省督軍所擁有的軍隊差距還是很大的,這才要看這些督軍野心大不大,有野心的都會想辦法擴充自己的實力。督軍作為北洋政府時期的地方軍政大員,隨著北洋政府的垮臺也很快被廢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