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上的臥薪嚐膽,亨利四世與格里高利七世的比較,誰是勝利者

導語:

從1077年1月25日開始,連續三天,到了27日,亨利四世來到卡諾莎城堡下向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教宗聖額我略七世)懺悔,史稱卡諾莎之恥或卡諾莎之行。對於歐洲中世紀,或許人們的印象中僅有"黑暗"兩字。卡諾莎之恥或許可以揭開這段歷史的"黑暗"面紗,因為它極具代表性,也足夠精彩,可以全面展示歐洲中世紀王權、教權和諸侯之間的權力遊戲。

歐洲史上的臥薪嚐膽,亨利四世與格里高利七世的比較,誰是勝利者

玩耍圖另外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更好理解的標籤:歐洲版"臥薪嚐膽"。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歐洲版的越王勾踐:德意志王國國王亨利四世,以及歐洲版的吳王夫差:羅馬教宗格里高利七世,最終亨利四世廢除了格里高利七世。 一、亨利四世向格里高利七世懺悔認錯簡單來說,因為當時亨利四世當時被逼上了絕境。第一,亨利四世面臨強大的世俗諸侯壓力。亨利四世從小命運多舛,1056年,他的父王一虔 誠者亨利三世意外去世,6歲的小亨利即位德意志國王,母親阿格尼絲攝政。與很多宮廷中"孤兒寡母"的故事一樣,這樣的政權極不穩定。諸侯們開始大肆擴大自己的力量。

歐洲史上的臥薪嚐膽,亨利四世與格里高利七世的比較,誰是勝利者

格里高利七世圖幼年的亨利四世在12歲時還經歷了被"綁架"的命運,安諾成為帝國的攝政後,竊取了王室領地的公爵們勢力更加強大起來。這就如同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一樣,由於朝廷內部被一位諸侯王把持,導致其它諸侯王有藉口以此發動叛亂。1073年,薩克森爆發叛亂,再加上安諾的干政,這讓親政後的亨利四世身心俱疲。二、亨利四世面臨日益嚴峻的宗教壓力在11世紀前,修道院院長、主教以及各地方教會神父均受世俗政權的控制。不僅如此,連教皇權位也受人挾制。亨利四世在任時,羅馬教廷發起的克呂尼改革讓教會相對於王權越來越具有獨立性,敘任權之爭的天平開始傾向教廷一方。

1073年,格里高利七世繼任教宗,並立刻頒佈著名的《教皇敕令》(二十七條) ,宣稱:"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權力","教皇有權廢黜皇帝";"教皇有權解除人民對邪惡統治者效忠的誓約?....還特別提到:"一切君主應親吻教皇的腳"。例如後來的大名鼎鼎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紅鬍子 腓特烈一世曾兩次親吻教皇的腳。亨利四世斷然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

歐洲史上的臥薪嚐膽,亨利四世與格里高利七世的比較,誰是勝利者

亨利四世圖1076年2月22日,因敘任權雙方無法達成和解,格里高利七世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開除、廢黜和放逐亨利四世。被絕罰者不在一年之內獲得教宗的寬恕,他的臣民都要對他解除效忠宣誓。10月,在特雷布爾舉行的帝國議會上,很多人都給亨利四世提出了過高的要求,要求他必須完成。將在1077年2月2日 奧格斯堡舉行的帝國議會,選舉新國王。倍受擁戴的國王被刺身亡,法國國民十分憤怒,法庭上人們紛紛要求絞死兇手弗朗索瓦.拉瓦萊克。法官在最後的判決前對兇手拉瓦萊克說到"你有什麼為自己辯解的嗎?",拉瓦萊克回答道"我是為了保護上帝的尊嚴而殺他的,上帝 會寬恕我的!亨利這個胡格諾他是個騙子、異端,為了自己的私利他竟敢欺騙偉大的上帝,他一直都是胡格諾,他從來沒有真正的信仰上帝,他給上帝的僕人帶來了災難,殺了他上帝會寬恕我的"。

悲痛萬分的人們聽見這個殺手竟然如此狂妄,紛紛憤怒的高呼"絞死他!絞死他!"5月27日,兇手拉瓦萊克被處以極刑。由於此時教權和諸侯聯合在了一起,亨利四世不得不服軟,寒冬中,他踏上翻越阿爾卑斯山的征途一卡諾莎之行。卡諾莎之行的最終解決發生於1077年的1月28日,也就是說,距離開會的日子僅僅相差最後4天。如果那時亨利四世仍然沒有被原諒,格里高利七世或許就贏了。

歐洲史上的臥薪嚐膽,亨利四世與格里高利七世的比較,誰是勝利者

格里高利七世圖

三、原諒亨利四世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 格里高利七世的最終目的是控制德意志國王,擴大教權和敘任權。如今既然亨利四世示弱,並且打交道這麼多年,與其去期待那個未知的不可控的新國王,或許亨利四世會更好控制。

第二,或許是真的,或許是被誇張演義了故事情節,卡諾莎之恥也源於此。亨利四世一路風餐露宿,最終1月25日到達卡諾莎城堡的山下後,他脫帽赤足,身穿苦修士簡陋服飾冰天雪地來到教堂門前請求格里高利七世原諒。他妻子貝爾塔也加入了懺悔儀式。三天均如此。壓力來到了格里高利七世-邊,他深知如果拒絕的話,歐洲的道德規範將視其做法為荒謬的濫用職權。亨利宣佈悔罪,他就必須得到原諒。即使他知道這很可能是假懺悔。

歐洲史上的臥薪嚐膽,亨利四世與格里高利七世的比較,誰是勝利者

亨利四世婚禮圖

第三,對於這趟行程,也有另外一種描述。格里高利七世在赴德參加會議的途中聽說了亨利四世進入意大利境內,便慌張著躲進了卡諾莎城堡。亨利四世是否真的在冰天雪地中赤足三天也存在巨大的疑問,有說法是在山下的村裡度過的。而格里高利七世對於將要發生的故事,是他所不能想象的,他是怎麼也沒有想到,亨利是否會兵戎相見。

28日,格里高利七世終於打開城堡之門,標誌亨利四.世被逐出教會正式結束。有了宗教的加持,亨利四世重新獲得了民眾和一-些諸侯的支持,隨後,亨利開始對叛亂的諸侯一一擊破。甚至"恩將仇報"揮師南下,於1084年 佔領梵蒂岡城,廢黜了原先原諒他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任命新教皇克雷芒三世,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結語:至此一個完整的臥薪嚐膽的故事講完了。從中我們看到,歐洲中世紀王權,教權和世俗諸侯三者是合縱連橫相互制約的關係,而諸侯勢力是歐洲政教之爭的關鍵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