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茨主教座堂

說起美因茨大教堂,我個人覺得歷史意義要大於其宗教和建築方面。因為美因茨大主教是德國曆史上“七大選帝侯”中三大宗教選候之一。

美因茨主教座堂

美因茨大教堂,正式名稱美因茨主教座堂,德語:Mainzer Dom,德語的Dom相當於意大利語的Duomo,英語:Mainz Cathedral。教堂因為是獻給聖馬丁,也稱聖馬丁大教堂(Martinsdom)。聖馬丁是位四世紀的基督教聖人,出生在羅馬帝國潘諾尼亞行省的薩瓦瑞亞(今匈牙利境內),因隨父駐軍法國,後來做了圖爾的大主教,故稱圖爾的馬丁。在西歐是比較著名的基督教聖人,很多城市都有聖馬丁教堂,馬丁.路德的名字就是因其而來。

美因茨主教座堂

教堂有千年的歷史,史上也是不斷地被毀、重建以及改擴建,直到今天也還在不停地維修。所以風格也是多樣重疊的(羅曼、哥特、巴洛克)。周圍的一些建築也是將大教堂包裹了起來,不太容易看清教堂的外立面。

美因茨主教座堂

前文簡單列了一下美因茨的歷史,這裡再說說美因茨的宗教史。

早在羅馬帝國的4世紀,美茵茨就有基督教團體活動了。

經歷過5-7世紀民族大遷徙的混亂再平靜後,美茵茨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個城市,在文化、宗教和政治方面,它的影響都非常大。

大概在6世紀,美因茨有了第一位大主教西多尼烏斯。

8世紀中,美因茨大主教聖博尼法斯從美因茨出發向未開化地區的日耳曼人佈道,並在今荷蘭一帶殉道。

780年或782年美茵茨被提升為大主教駐地,成為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教區。

9世紀和10世紀,美茵茨獲得了“金色的美茵茨”的稱號,併成為采邑總主教區,總教區主教同時擁有美茵茨的世俗統治權。之前去過的特里爾也是如此。

975年,一位叫威利吉斯(Willigis)的美因茨大主教,開始了建造大教堂的工作,最初教堂的風格被稱作奧托尼亞式(前羅曼式,以德意志奧托王朝命名),比照羅馬的老聖彼得教堂而建。這位大主教同時也兼任帝國總理大臣(Arch-Chancellor),服侍過三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奧托二世和奧托三世)。奧托二世死時(983年),奧托三世才三歲,威利吉斯還做過一段皇帝的攝政,相當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真正統治者。所以權利可想而知,自然,美因茨也獲利不少。

1009年,教堂毀於火災,隨後重建。

1081年,教堂再次毀於火災,當時的皇帝亨利四世(就是卡諾莎之辱那位)下令重建,重建後的教堂又帶有倫巴第風格。

13世紀時,美茵茨的大主教上升為帝國大總理、美茵茨選帝侯和選帝侯國的領主。美因茨大主教在七大選候中居首位,在霍亨斯陶芬王朝與其對手之間的鬥爭中,美茵茨利用這個機會從雙方獲得了許多好處。

1244年大主教齊格費裡德三世為了換得市民的支持,向美茵茨授予了廣泛的特權,從此大主教只在名譽上是美茵茨的主宰,實際上城市由一個24人組成的城市議會統治。這些特權中還包括美茵茨市民除在保護城市外,不必為大主教提供軍事服務的權利。從這個時候開始美茵茨實際上成為了一座自由城市(直到15世紀)。

16世紀的宗教改革也影響到了美因茨,美茵茨不是宗教改革的中心,雖然大主教阿爾布雷希特不反對新教的思想,但他也依靠販賣贖罪卷斂財,這正是路德特別批判的。

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中,美茵茨被新教的瑞典軍隊佔領,瑞典軍還搶劫了教堂。但新教始終無法在美茵茨立足。三十年戰爭還未結束,瑞典軍隊就不得不退出美茵茨,此後天主教又佔了上風。新教徒在市內不準獲得市民權,直到1802年為止在美茵茨沒有新教社團。

1802年,因為美茵茨作為聯州要塞,也有新教的普魯士士兵駐紮,美因茨成立了第一個新教教會。通過城市和經濟的發展,新教教會在市內也發展迅速。現在兩個教會的教徒數目大致相等。

拿破崙佔領時期,教堂做過豬圈,做過醫院,做過軍營,還險些被拆除。

美因茨主教座堂

八角形穹頂就是亨利四世時重建的外形。1106年亨利四世去世,建教堂的資金支持一下斷了,否則教堂的規模還會更大。沃爾姆斯和施派爾大教堂都是亨利四世資助建造的。

美因茨主教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

聖馬丁騎馬像,與聖馬丁有關的很多雕塑和繪畫都是騎著馬的。

美因茨主教座堂

拉班努斯.毛魯斯(Rabanus Maurus Magnentius,780–856),一位美因茨主教,加洛林時代最傑出的教師和作家,被譽為“德國教師”。他創作的讚美詩《Veni Creator Spiritus》(聖靈的召喚),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還在教堂使用。雕刻中手上的文字即是拉丁文NENI CREATOR SPIRITVS。

美因茨主教座堂

圍著教堂轉了一大圈,才找到教堂的入口。

美因茨主教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

要是在法國,抱著自己腦袋的肯定是聖德尼,但在德國我就看不懂了。

美因茨主教座堂

教堂內部,依舊保持著建築初建時的羅曼式風格。

美因茨主教座堂

教堂是大主教的座堂,也是主教的住所。大概在15世紀,美因茨選帝侯宮建成後,大主教搬去那裡居住。其實沿萊茵河往北走不遠就是美因茨選帝侯宮,我沒有去看,是二戰被炸燬後重建的。

美因茨主教座堂

二戰中,大教堂也多次被炸,很多地方都是重建的。

美因茨主教座堂
美因茨主教座堂

中殿牆壁上的一些繪畫,作於19世紀中。

美因茨主教座堂

逃往埃及

美因茨主教座堂

東方三博士

美因茨主教座堂

獻於聖殿

美因茨主教座堂

傳統上,德意志國王的加冕都要在亞琛大教堂(後面行程會去),但也有些國王、王后或公爵領主等在這裡加冕。比如,

1022年,亨利二世加冕為德意志國王,成為首個破例不在亞琛加冕的德國國王。為他加冕的就是教堂的建造者,威利吉斯大主教。

1024年,康拉德二世在此加冕為國王(亨利二世死後無嗣,被選帝侯選出的國王)。

1105年,造老爹亨利四世反的亨利五世,被亨利四世的反對派擁戴在此加冕為國王。他爹亨利四世就是卡諾莎之辱的那位。

最有名的就是那位曠世奇才,腓特烈二世,1212年12月9日在這裡加冕為德意志國王。

這是教堂的主祭壇。

美因茨主教座堂

很多歷史上的美因茨大主教葬在教堂內。

美因茨主教座堂

勃蘭登堡的阿爾布雷希特(Albrecht von Brandenburg,1490-1545)。美因茨大主教,選帝侯。出身於霍亨索倫家族,也是勃蘭登堡藩侯。曾因幫助教皇利奧十世在德國販賣贖罪券(為了重修羅馬聖彼得大教堂),遭馬丁路德95條論綱抨擊。說到為什麼教皇偏偏要在德國發行贖罪券呢,因為當時德意志地區領主一盤散沙,群龍無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徒有虛名。

美因茨主教座堂

霍伊森斯塔姆的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of Heusenstamm,1508-1555),前面那位大主教的繼任者,兩個墓碑的設計者為同一人。

美因茨主教座堂

管風琴。

美因茨主教座堂

屬於拿騷家族的拿騷禮拜堂的祭壇。

美因茨主教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
美因茨主教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
美因茨主教座堂

聖馬丁割袍贈乞,傳說聖馬丁將自己的長袍割開送給乞丐。

美因茨主教座堂

哥特風格的玻璃花窗。

美因茨主教座堂

耶穌下架

美因茨主教座堂
美因茨主教座堂

這個地下墓室,還是亨利四世時期規劃的,由於皇帝的去世,造成資金短缺,沒有按照原來的規模完成。

美因茨主教座堂

教堂外面還有一個15世紀建的修道院,這是迴廊。

美因茨主教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
美因茨主教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

從修道院看哥特式鐘樓

美因茨主教座堂

教堂的背面,中間的塔樓重建於1875年,而兩側的兩個小塔樓,依舊是10世紀威利吉斯留下的法蘭克建築。

美因茨主教座堂
美因茨主教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

教堂東側的廣場Liebfrauenplatz,上面有個紀念柱,叫做釘子紀念柱(Nagelsäule),是一戰期間為了募捐而製作的一個橡樹木頭柱子,捐款的人可以通過買(捐款)不同大小的釘子釘在柱子上。據說當時募捐15萬馬克。由於木頭的變質,2006-2011年,紀念柱被重新設計裝飾過,大部分被金屬包裹起來。

美因茨主教座堂

教堂的銅模型。

美因茨主教座堂

從這個模型,反而更能看清教堂的建築結構。

美因茨主教座堂美因茨主教座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