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事件后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瑞幸事件后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资本市场

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事件发酵后,对中概股信用带来了连带风险。4月8日,又有中概股公司先后暴雷,好未来教育集团在例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员工不当行为",做空机构指控爱奇艺涉嫌通过会计手段虚增营收和夸大用户数量。在探讨后续诉讼、罚款、赔偿等问题的同时,也对我国注册制的推行起到警示作用,未来需要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水平,重塑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公司”的认知,找回中国品牌的国际信任。

中概股风波不断

风波不断的中概股,近日成为了市场关注焦点。2020年1月31日,做空机构浑水公司(MuddyWaters)发表了一份匿名报告,指出瑞幸咖啡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编造了某些财务业绩指标。该报告显示,自2019年第3季度以来,瑞幸咖啡夸大了其每门店每日的销售额、每件商品的净售价、广告费用以及“其他产品”的收入贡献。仅仅两个月后,瑞幸主动承认财务造假,截至当日收盘,瑞幸咖啡股价暴跌75.57%,市值蒸发超65亿美元,盘中共8次触发熔断。就在大家担心其对中概股信用带来连带风险时,4月8日,好未来教育集团又曝出在例行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些"员工不当行为",除此之外,做空机构(Wolfpack Research)还指控爱奇艺涉嫌通过会计手段虚增营收和夸大用户数量。

投行人士王骥跃指出,要关注瑞幸对中概股信用带来的连带风险,这么严重的造假,可能会让一些投资者对中概股整体的真实性报有疑虑。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圣指出,信用危机不仅体现已经上市的中概股上,未来中资企业赴美上市难度也将加大。这种难度体现在审查、监管更严厉,投资者更谨慎。

据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欣介绍,2011年左右中概股就曾爆发过一次信任危机,导致赴美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度减少,而这一次瑞幸咖啡造假也可能会造成类似的影响,同时此次事件对中概股估值也会产生较大打击。据了解,2011年可谓中国概念股从天堂到地狱的一年。经历过2010年的上市潮,2011年,中概股先是在前6个月中频频出现会计问题,被指“财务造假”爆发诚信危机而被华尔街抛弃,后又出现上市受阻或勉强上市即破发的各种困局。下半年,更是大批中概股遭到做空机构公开质疑,股价狂跌不止,更有多家中概股停牌或面临退市危机。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奥平指出,美国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是注册制,而注册制的核心灵魂,就是强化信息披露,所以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被视作对一个企业价值的核心判断。当一个企业在信息披露上出现诸如财务造假等恶劣问题后,企业价值也将因此出现大幅度下跌。美国资本市场的SEC对于造假行为有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这会让任何在资本市场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彻底丧失一切资本价值。

王骥跃表示,在否认浑水报告后没多久,瑞幸就自爆财务造假,要提请注意的并不在于瑞幸是如何能够造假上市的,而是暴露出造假上市后会怎样处置,诉讼、罚款、赔偿以及对相关责任人和中介的追责,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点。造假上市防不胜防,总会有人在利益诱惑面前铤而走险,只有严厉的追究责任以及对投资者的保护才能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秩序。

瑞幸咖啡涉嫌财务造假到底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金融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刘安认为,可以参考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的案例。如果造假情节属实,公司要遭到美国证监会行政执法的天价监管罚单,退市也将在所难免。

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在2001年,安然公司爆出财务问题被立案调查。调查显示,在1997年-2000年,安然财务虚增6亿美元。丑闻使公司股价大跌,安然公司最终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随后,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被除名。2002年1月19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开始对安然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进行刑事调查。同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安然公司开出近5亿美元的罚单。并对公司主要责任人,CEO杰弗里·斯基林被判刑24年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策划者费斯托被判6年监禁外加2380万美元罚金;创始人肯尼思·莱虽因诉讼期间去世撤销刑事指控但仍被追讨1200万美元赔偿金。刑事诉讼外,还有集体诉讼,安然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高达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

在安然公司财务欺诈案后,美国颁布了“萨班斯法案”,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瑞幸咖啡涉嫌财务造假也许会适用相关条例。萨班斯法案条例显示: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入狱25年,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必须对报送给SEC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表达进行保证,违反此项规定,将处以5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或判处入狱5年。

如何应对?

在美上市的瑞幸咖啡,除了要在美国受到“穷追猛打”外,在国内是否还会被追责以及对国内会造成哪些影响,也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关注点。近日,中国证监会罕见发布公告强烈谴责瑞幸造假事件,表示将按照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有关安排,依法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4月7日,金融委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会议同样提到,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宋向前表示,站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时期,中国监管机构对此次瑞幸事件的态度,可以彰显其执法水平、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决心,也有效反映出中国对猖獗造假、知法犯法者零容忍的态度,以此来重塑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公司”的认知,找回中国品牌的国际信任。

中概股被做空机构盯上,除了少数涉嫌财务欺诈,还有很多是因为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善或者失实。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表示,信息披露的核心是将信息披露的责任与义务落实到能提前得到未公开信息的对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高要求,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根本上还是为了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及时主动的信息披露,更是对做空机构的有力回击。

对国内资本市场有哪些启示?

依照《证券法》(2019年修订版)最新规定,在国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瑞幸咖啡或将成为《证券法》新修后的首例中概股案件。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在招股说明书中虚假披露交易数据的行为,还可能面临国内的刑事追责。

除了监管处罚外,瑞幸还将面临投资者集体诉讼。瑞幸事件曝出后,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愿意代表投资者对瑞幸咖啡提起集体诉讼。

据上海汉联律师所合伙人宋一欣介绍,在美国,发起集团诉讼过程是,发现造假后,律师开始征集,然后起诉,让法院选择第一原告,这一原告代表所有受害者(除非自己表示不参加),受害者只需合乎法院设定条件及时段即可。据了解,美国集团诉讼的核心是“明示退出”,即原告投资者未明确表明退出集团诉讼的,便自动成为原告成员之一。同时,美国的“胜诉酬金制”激励了一批活跃于证券市场的专门代理投资者进行诉讼的律师,美国集团诉讼往往以和解落下帷幕。投资者希望尽快得到赔偿、律师希望尽快拿到律师费、而上市公司希望尽快摆脱集团诉讼带来的负面影响,多重驱动力下,集团诉讼往往以和解的方式结案。瑞幸集团诉讼很可能在支付巨额赔偿金后,免于经历实质庭审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证券法》中规定的“中国式集团诉讼”,只有投资者保护机构可以提起,此点与美国市场上律师作为集团诉讼的最主要推手有极大不同。

中国证监会法律部主任程合红此前撰文指出,长远而言,作为一项基本诉讼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视情况放宽首席原告范围,让更多有充分代表性的受害金融消费者,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自发、持续动力,发起集体诉讼,保护受害金融消费者利益。在立法方式上,可以“一步到位”,修改有关专门的金融法律或者《民事诉讼法》,直接做出规定;也可以考虑“分步走”的做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开展金融消费者集体诉讼试点,总结经验后再修改相关金融法律或者《民事诉讼法》,规定由金融消费者直接代表提起的集体诉讼制度,为金融消费者集体诉讼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此外,正值我国《证券法》施行不久,瑞幸事件对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推行也起到警示作用。宋向前指出,2020年3月1日,中国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其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注册制的试点与逐步开放。注册制的核心之一是轻审批重披露,后者更是前者的基础。只有在高度透明的信息披露之下,真实信息才能够触达市场,并且给予公司合理的价值判断。瑞幸事件很大程度上会加强中国对于推行资本市场注册制的审慎考量。在注册制并轨的窗口期,我国必然会强化对于信息真实性的审查。

“一旦瑞幸此举折耗了中国对于注册制推行的动力,这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将是长远而深刻的。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例,注册制下企业三年内退市的概率在75%左右,退市企业数量占比在6~7%之间。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企业在信息真实性上的顶层制度设计,也将带来沉痛的教训与启示”,宋向前指出。

瑞幸事件后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资本市场
瑞幸事件后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资本市场瑞幸事件后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资本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