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縣團結村:老茶園煥發新活力

“我家有茶園20多畝,家裡的茶葉主要是由父母管理採摘,以前茶葉每年能賣1萬塊左右,家裡經濟收入主要是靠我在外面打工,去年我家加入了茶葉合作社後,全年茶葉收入達8萬多元。今年又受到疫情影響,外出打工出不克,我就在家加工茶葉,現在我已經與合作社簽訂了茶葉銷售訂單,初步估計今年茶葉收入可以達到10萬元左右。”團結村茶農蔡國昌說。

凤庆县团结村:老茶园焕发新活力

地處鳳慶縣北部的團結村,由於地處偏遠,海拔1830米,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優越的自然生態和適宜的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茶樹生長,村內有茶園920畝,古樹茶2100多株。

一直以來,由於茶園疏於管理,缺少技術指導,為了提升茶產業發展,提高古樹茶品質,打造有機茶品牌。團結村以黨支部引領,於2017年3月組建了山窩裡合作社,同時引進鳳慶縣蒲門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茶產業管理運營模式。以脫貧攻堅為抓手,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為載體,把古茶樹保護納入村規民約管理,推行村民自我管理,相互監督。充分利用群眾會議、微信群等途徑加大宣傳,動員茶農積極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古茶樹管護和採摘技術等培訓,杜絕使用農藥,以薅鋤和使用農家肥為主,確保古茶樹的綠色、生態、純真。

凤庆县团结村:老茶园焕发新活力

公司組建茶葉專業團隊,對所有古樹茶進行掛牌管理、保護性開發,指導茶農在不破壞古茶樹生長的情況下,對茶葉進行計劃性採摘,與農戶簽訂茶葉收購協議,以“訂單”確保茶農經濟有收益。

凤庆县团结村:老茶园焕发新活力

截至2020年3月,共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已建成生態茶業基地450畝,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萬元,解決剩餘勞動力100多人次,讓全村茶農嚐到甜頭,得到實惠。

雲南網通訊員 施榮陳 吳正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