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這個女書記村民離不開

“陳書記是個實在人,村裡又沒有沾親帶故,卻不怕泥滑路爛,不怕風吹日曬,一遍遍往村子裡跑,一家家瞭解情況,為我們解決了很多困難。”這是貧困戶李世新逢人都愛說的話。她口中的“陳書記”叫陳慶波,是臨滄市鳳慶縣水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陳慶波(左一)入戶動員群眾建房

2017年3月,陳慶波主動請纓,赴三岔河鎮明龍村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一待就是兩年。

“不給組織丟臉、不給村上添亂、不讓單位操心、不讓群眾失望。”這是陳慶波進駐明龍村第一天召開大會時向全村黨員、群眾代表作出的莊嚴承諾。兩年來,她抓黨建、帶班子,抓扶貧、惠民生,抓產業、謀發展,讓這個名不經傳的小山村舊貌換新顏。

接地氣

剛到明龍時,面對10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564戶2402人,陳慶波心裡仿若一張白紙,她暗下決心,“一戶不脫貧,堅決不撤崗”。

一個月下來,4本走訪日誌、1個脫貧規劃、203個貧困戶幫戶計劃……記錄著陳慶波的辛勞與努力。她平均每個月在村裡吃住25天以上,幾乎每天都堅持入戶走訪,全村脫貧攻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入戶核查農村低保

興龍小組的貧困戶李秀明2016年因材料準備不齊貸不到建房款,對村幹部非常牴觸,不願建房也不願改房。陳慶波知道後,隔三岔五就到李秀明家,宣傳建房政策的同時,不忘噓寒問暖,餓了就在李秀明家吃碗醬菜拌冷飯、渴了就吃瓢冷水。在她看來,老百姓心理最重要的是被理解、被尊重。2018年9月,被陳慶波打動的李秀明終於答應對老房屋進行改造加固,最後一戶貧困戶房子“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

暖心窩

如今,陳慶波和村裡老老小小都熟了,而對於老人和孩子們來說,陳慶波更像親侄女和好阿姨。看見孩子們穿著單薄了、大人們被子蓋少了,她總是大包小包往農戶家裡送,丈夫開玩笑地說:“你是不是要把家裡搬空呀。”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為孩子們捐贈書包

為使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的節日,兒童節前夕,陳慶波籌資1.5萬元到明龍中心校開展“愛心書包”捐贈活動,並籌資1萬元為學校配備窗簾;為讓群眾過上一個祥和的春節,連續兩年發動幹部職工捐款9萬多元開展春節送溫暖慰問活動……看著群眾的笑臉,陳慶波心裡美滋滋地想:“種下一棵樹、收穫的是一片綠蔭,獻出一份愛心、托起的是一份希望,解決一次困難、換來的是一份感恩。”

挑擔子

面對泥濘的道路、渾濁的飲水、破爛的房屋,陳慶波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作為第一書記,她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經過多方溝通規劃,三岔河至康明明龍段8公里通暢油路、大理寨片區6公里硬板路等相繼完工;新建松林坡山腳岔河小橋,對小花橋進行修繕;共架設飲水管道90公里,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實現全覆蓋……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帶領村民們挖路

2018年初,明龍村危房改造沒有啟動資金,陳慶波積極和掛鉤單位彙報,爭取到20萬元;為解決部分貧困群眾公共服務嚴重滯後且建設成本過高的問題,經過多方爭取彙報,建設小花橋安置點,遷出區共涉及4個村民小組22戶83人。

好給力

沒有產業支撐的明龍怎麼脫貧?什麼產業能週期短、見效快、風險小,讓群眾在短時間內就開始有收益?帶著這些問題,經過實地走訪、反覆的磋商研究,陳慶波結合村情實際,科學制定了《明龍村產業扶貧工作規劃》,提出了“高中低海拔相結合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全覆蓋”的工作思路,共發展茶葉4610畝、核桃12110畝、烤煙300畝、澳洲堅果910畝、甘蔗128畝,大牲畜存欄974頭、生豬存欄3486頭、山羊存欄89只、家禽存欄10018羽。明龍富起來了,在外打工的鄉親們紛紛回來投資辦廠,全村共有大小企業10家。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和群眾交心談心

為改變集體經濟薄弱和產業結構單一這一問題,陳慶波採取“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實行抱團發展,將村級產業互助資金、貧困戶產業發展循環資金入股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時,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每年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輸出勞動力400多人;開發並聘請了生態護林員、河道保潔員、道路養護員,僅此一項就能為每人年增收6000餘元。多種方式並存下,集體經濟收入也已達13.4676萬元。

善思考

作為第一書記,陳慶波常常在想一個問題,明龍村作為集鎮所在村,基層黨建不僅僅是抓常規工作,要怎樣提升亮點、吸引眼球呢?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寨子裡的最美“環衛婦女”

一方面,她積極協調,配套整合扶貧項目,擴建村委會院場、新建為民服務站、建設4個自然村活動場所,為開展為民辦事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她牽頭建設全縣第一個黨建書架示範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建成村史館一個,教育引導群眾感黨恩、知黨史、聽黨話、跟黨走。

為改善人居環境,陳慶波一方面向掛鉤的縣水務局爭取資金4萬元,建成垃圾池17個,幫助製作宣傳欄和評比欄20塊;另一方面,除了帶領群眾打掃衛生,她還利用晚上群眾好集中的時間,在每個小組召開群眾會,逐戶逐戶做思想工作。大家紛紛表示:“陳書記,我們聽你的。”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帶領村民打掃衛生

結合各小組人口多少、群眾素質等因素,陳慶波為每個小組“量身訂做”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在背陰寨、等臘關等群眾參與度不高的8個小組推行“1234”模式,即健全環境衛生公約,成立督查評比和環境衛生理事會2支隊伍,完善評比、達標、收費3項制度,建立集體、獎優、罰懶、整改四項措施。在老房子、小令片等群眾較積極的9個小組推行“五有五無”模式,即管理有制度、保潔有隊伍、整治有標準、推進有督查、保持有氛圍,無衛生死角、無亂堆亂放、無汙水橫流、無雜草垃圾、無隨意焚燒。

就這樣,家家戶戶動起來了、村村寨寨也動起來了,村民願意整改自家環境衛生了、願意交納保潔費了、願意參加大掃除了,環境衛生“後進村”變成了“先進村”。

啃骨頭

上寨小組的貧困戶施正榮,因妻子殘疾,弱勞動力,還有兩個正上學的孩子,家庭非常困難。陳慶波多次入戶溝通,從思想上激發施正榮發展的信心和動力,並幫助協調40畝閒置土地,供他夏天種烤煙、秋天利用烤煙矮杆套種甜脆豌豆。

如今,施正榮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底的2000元提高到2018年底的11895.41元。富裕了的施正榮也不忘帶領周邊農戶共同致富,單單種植烤煙的工錢就支付13萬元,並自告奮勇的做起了保潔員、明白人和引路人。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介紹農村人居環境經驗談

群眾你看我我看你,一戶都不願意當“懶鬼、醉鬼、窮鬼、賭鬼”,發展產業的、做生意的、外出務工的,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緊密結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也是陳慶波和村幹部一直關心的。他們組織引導群眾制定村規民約,開展“我脫貧、我光榮”授牌、“最美家庭”和“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結合每戶情況,制定“一戶一策”扶志計劃。群眾你看我我看你,一戶都不願意當“懶鬼、醉鬼、窮鬼、賭鬼”,發展產業的、做生意的、外出務工的,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入戶瞭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

在陳慶波的積極努力和帶動引領下,明龍村順利實現出列,2018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00元。如今的明龍村,村莊美了,房子亮了,產業活了,路好走了,水到家了,網絡通了,民風淳了,農民錢袋子鼓了。

这个女书记村民离不开

帶著孩子和群眾一起聊情況,解決問題。

2019年7月份,全縣調整工作隊員,陳慶波又一次被選派為駐村工作隊員。“我為什麼來、我來做什麼、我要留下點什麼”是陳慶波常在心裡問自己的話,而如今面對連續三年駐村,她只是開玩笑說:“明龍人民離不開我,我還要當鄉村振興工作隊員呢!”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