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在冷戰中,美蘇爭霸除了在軍備,太空,經濟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戰場 ———— 文化輸出。

文化侵襲可是擋都擋不住的。為了防止這些好萊塢電影中的資本主義情節毒害蘇聯人民,蘇聯政府只能不斷強調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是錯誤的、不現實的。

冷戰間物質條件大幅改善之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就成為了蘇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為了繼續製造歡樂情緒,電影工業必須為蘇聯公民提供更多、更好、更開心的電影。然而當時蘇聯電影工業的發展水平卻根本無法滿足這樣的要求,從德國繳獲過來的都是些好萊塢的電影,於是,斯大林就公派了一批蘇聯電影人到歐洲和美國去考察學習。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亞斯基

而擔任這一項重要任務的就是亞斯基,斯大林滿懷信心的告訴亞斯基將要打造屬於 蘇聯的好萊塢。

然而“大清洗運動”,很多內部敵人因此遇害,“蘇聯好萊塢”項目的負責人宋亞斯基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月,他被捕入獄,後於7月處決。從此蘇聯電影工業在此後便一蹶不振,直到後來只能拍攝一些戰爭片。

而美國的多元的電影,開始席捲全球,也是在1959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後,美國的電影才正式進入蘇聯。

文化輸出中,蘇聯死於政治。

前面寫了一堆,是為了要證明,影視從最開始,就是政治下的宣傳力量工具,在這段歷史前,還沒有群眾開始注意到,這個小小屏幕即將給世界文化帶來的巨大改變。

隨著內容娛樂的興起,紐約大學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書中為對20世紀後期,美國文化中最大變化進行探究和哀悼“電視改變了公共話語的內容和意義,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我們處在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所謂的娛樂至死講述這麼一個概念---- 消逝的人格,它指出所有的人,都在被電子化信息包裹後,都成為娛樂的消費者,他們的審美和娛樂性一致,當成人和兒童都成為娛樂的消費者後,於是成人的的娛樂被兒童化,兒童的娛樂被成人化,這一切形成了一個弱智的文化娛樂表達和審美傾向。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波茲曼

波茲曼在寫下《娛樂至死》的時候,只是我們剛剛面對電視的巨大發展,他可能遠遠沒有想到在未來的30年見,數字化媒體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每一個人完全變成娛樂的消費者,這種尺度之大,娛樂內容複雜,始料未及。

千禧年後,我們所處在的互聯網時代,可以常常接觸到一夜爆紅的機會,2004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生,火編全國,這個時候普通人才發現原來 ,通過綜藝節目,我們可以變成明星。十年後當王思聰收購熊貓tv後,網紅文化正式的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如果以前的後舍男生,芙蓉姐姐只是少數人的炒作和自嗨,自2013年後網紅才形成了一個真正具有商業價值的經濟體系,特別是在直播盛行後。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中國有嘻哈

這種一夜潮流,在過去的10年間,發生過無數次,中國有嘻哈,跑男,成都小甜甜,流浪大師,延禧攻略,每一個都是全名年輕人探討的話題,像煙火一樣一個接一個爆發,光彩奪目,然後迅速灰飛煙滅,不留一絲波瀾。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樂此不疲,炸裂的後腦勺和浴缸裡的嘔吐物,至少還是宿醉過後的紀念品,這些比煙花消散的還快的娛樂節目,卻只為新浪微博貢獻了當天熱點。

這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消遣,每個城市的年輕人,努力的工作,吃著外賣,只是放鬆追下劇,做個腦殘粉,這有錯嗎?還要被線上綱?

當然沒錯,這無非是個人選擇的問題,你喜歡帥哥,我喜歡美女,你喜歡深夜宿醉,我喜歡清晨煮粥。

可當所有人的目光的焦點匯聚於此,產生社會效益就產生問題了。

生活節奏快,群眾用娛樂來調劑一下生活無可厚非,但是這種娛樂節目快速的火爆和落寞,反映了一個問題,大眾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能力不夠,《成都》火了,身邊的人都在聽民謠,於是買把吉他,過段時間,嘻哈火了,我覺得很酷,儘管對嘻哈背後的街頭文化只略知皮毛,也琢磨著弄個紋身和髒辮。

這一個接一個的全民狂歡,是少數人的精心設計,輿論引導,和一群不加選擇緊跟潮流的觀眾。乍一看,雙方都能獲利,一點毛病沒有。但是稍微細想一下,就會發現其中被消費的是大眾的時間和注意力,人們被一個又一個精心設計好的娛樂節目吸引住眼球,追完一部電視劇,馬上又會有新的綜藝,人們沉浸在彩色的娛樂泡沫裡,輕鬆又愉悅,這個美好的泡沫隔絕了外面的世界,讓人們意識不到,也不再關心外面的世界。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賦予無數想象的權利

《烏合之眾》有一句:大眾是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我認為在這樣的社會中,無止境的消遣娛樂中,人們的思考能力將會下降,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有碎片化的閱讀,替你總結。在滿屏小鮮肉,明星緋聞的轟炸中,我們的興奮閥值越來越高,沒人會在浪費好些天的時間去讀一本書,像國際關係,醫療福利,文化審查之類的嚴肅話題已經觸動不了大眾的神經,儘管這些話題跟我們生活緊密相關。人們在日益發達的娛樂業中逐漸沉淪,進而喪失了思考與辨別的能力。我們不再對政治、社會報以關注與關心,對一切了無看法,只等他人灌輸。我們不再思考自己的結論,而是跟隨大眾輿論。

時至今日,我們多數人的行為已經被安排好了,大數據發展至今的時代,在阿里,在騰訊,在頭條在眾多互聯網公司中,我們的用戶畫像早已被摸透他們比我們更瞭解自己。你所需要的一切,不需要再費勁力氣才能得到,你所渴求的知識,感興趣的東西,都能被快速找到。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你打電話和朋友說想吃壽司,你打開大眾點評,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壽司。

你在pc搜索連衣裙,淘寶馬上給你推薦連衣裙。 甚至在你能買的起的價格區間,都幫你挑選好。

你在頭條看到一個電視劇片段,你超過1分鐘觀看,她就會經常給你推薦這個電視劇,不知不覺我好想在頭條看完了這部電視劇。明星出軌新聞,接著就有無數條相關的暗線推給你,你能摸清來龍去脈。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app竊聽門

我們看到的都是“想看到的”,這種連貫性的推薦,會越來越讓你沉溺其中,而他的可怕之處在於,這些可能存在危險的東西,看上去是毫無危害的——無論是手機、還是網絡,都像一個滿面笑容的美麗天使,正歡迎著全世界的人在裡面娛樂消遣之中,這是科技之美?

再這樣的”盛世“中,我才想起奶頭樂理論。

1995年在世界上曾經有這麼一場會議,這場會議的主題讓人細思極恐,美國舊金山曾於1995年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名經濟界、政治界精英的會議,與會者包括薩切爾、老布什、CNN、惠普、Sun微系統的老闆等等,該會議的主旨在於【為全球化的世界進行分析與規劃】會議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競爭將使全球80%人口"邊緣化",而這80%“邊緣化”人口與20%搭上全球化快車的人口之間的衝突將成為今後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Sun微系統的老闆格基表示,屆時將是一個“要麼吃人、要麼被吃”的世界。布熱津斯基也及時獻計獻策,創造了一個新詞彙——“奶頭樂”,英文titty“奶頭”與entertainment “娛樂”的組合,意指要使彼80%的人安分守己,此20%的人高枕無憂,就得采取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布熱津斯基

我們的時代,正在朝著這樣的方向邁進著,在5G AI即將到來的今天,我們常常能感到壓力感,購買力降低,機器取代工人,AI取代人工,這樣的詞語不止我一個人能看到,而是實實在在出現在我每個人的生活中,由於生產力的不斷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將不必也無法積極參與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避免階級衝突,方法之一就是製造“奶頭”、喂之以“奶頭”——使令人陶醉的消遺娛樂和充滿感官刺激的產品(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其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思考能力、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

“奶頭”的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發洩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絡遊戲、鼓動口水戰;比如在日本的色情行業,美國的暴力遊戲GTA5,川普經常在推特發表極端言論,比如修建邊境牆,少數族裔的仇恨。

一種是滿足性遊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道明星醜聞,播放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美國好聲音,比如希爾頓動不動的性醜聞等等。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作為互聯網的從業者,我們最重要的一門功課就是—— 用戶行為分析,找到你的興趣點,再通過無數方法實現在你面前,讓你獲得滿足感。通過我們的操作,你的每一步路徑,每一次獲得,都在我們的計算之中。

於是在我們的世界中,多了一些為完全不瞭解的作家去世點蠟燭的人群。多了一個看咪蒙獲得愛情價值觀的人群。多了一個網紅口中一聲“直男”“三觀有問題”,就表示贊同,能把男人劃歸分立的人群。明星八卦長期霸佔熱點頭條,新聞標題越來越聳人聽聞,內容越來越庸俗無聊,各種形式的綜藝變著花樣來爭奪流量。於是大家好像都很忙,忙著為自己粉的明星撕逼,忙著追剛更新的劇,忙著投票忙著站隊忙著跟帖,卻從沒有人感覺自己正在被操控,被奴役。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你的一舉一動都能一覽無餘,大家迷失在過剩的信息和娛樂之中,但意識到這種情況與趨勢下所蘊含的危機的人卻仍在少數。有些人他們嘗試著呼喊,通過印證歷史,分析世界變換格局來引起人們注意,但最後聲嘶力竭猜,反而落得一地雞毛。有些人早已看透,一言不發等待著他們邁向最後的20%的人類的機會。那些在泛娛樂海洋中樂不可支的人群,守著安排好的世界觀,口中操持著有趣的靈魂,腳下踏著詩和遠方的態度而樂不可支,覺得這些人除了裝逼一無是處,內心毫無波瀾。

《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的崛起,正在反應那一部分少量人類對現實的真正發聲,他們的電影無論在文化輸出層面,還是現實刻畫層面,都讓麻木的人看到新的方向。這就是為什麼吳京不被圈子的人待見的原因。原來這幫觀眾,我們可以隨便找個小鮮肉,無邏輯的劇本就能哄得他們很開心,我們創造新的真人秀就能輸出世界觀! 你憑什麼來攪局?

以前我們喂大家屎吃,大家都能接受。

憑什麼你跑過來告訴大夥,其實我們有能力做飯的。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好萊塢6大廠早已與華爾街接軌

人們不再相信“陰謀”了。人們只會相信美國的電影只是美國電影工業實力強大,而忽略了好萊塢幾家大廠背後的資本力量與美國文化的輸出。韓國的總統都是貪汙犯罪,而忽略的背後財團與政治的較勁。印度都是目光短淺的人民和髒亂差環境,忽略了印度與南亞正在接盤中國第三產業。

娛樂化,低智化,遊戲化,低成本輕易的就能獲取刺激性快樂的方法,滿足低層人口的不滿,所以娛樂要越多越好,遊戲要越普及越好,綜藝和真人秀要隨處可見,低智的,無邏輯的,甚至腦殘的,要一部接一部。當著一切都觸手可及的時候,低層的人就會安分下來,快樂的毫無怨言的,無知無覺的繼續貧窮。

互聯網的發展是一場無聲無息的戰爭,作為後發國家,我們國家必定抓住這場機會。二八定律是存在的,全球人類在邁向新的紀元時(量子技術,腦機接口瞭解下),剩下80%的人就是邊緣化人口。我也是一個愛玩遊戲,愛看美女抖音的人,城市的孤獨感讓我玩轉了所有的社交軟件,無數的紅點,讓我應接不暇,我無法睡去,拿著手機即便不知道幹嘛,也會翻來覆去的滑動。但我看完少數人所有的文章後,我才明白這個世界看到的和背後的,都存在著一條隱秘的暗線。我嘗試證明我文章提到的東西,在視覺的刺激下我們不願意看完一篇文章,可以看遊戲直播通宵。

每週看到我手機使用時間平均每日超過6小時,卻不知道我到底在抖音上看到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每次在淘寶上看到12期免息分期的產品時,我都懷疑過這是高層在通過氾濫的娛樂和商品分散你的注意力和財力。

被邊緣化的人口,持續的娛樂至死

每次當我看到一些文章告訴男生女生 ,“一個真的愛你的人應該如何對待感情”“年輕人的奔潰總在深夜”,我的情感就是這樣被觸動的,這樣網絡觀點替你總結分類,告訴你如何生活和愛與被愛。焦慮就這樣無聲的產生,是誰想讓我們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無病呻吟的事情身上?讓我沒有能力去判定生活的現狀,沒有精力去關心政府的新政策,讓我每一天處在“改革開放”中美好的一天。

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就好像尼爾波茲曼這樣的人,在無數的變革中能清晰的用自己的能力不被“政治正確”左右。你可以覺得這篇文章只是浮沉之中的一個屌絲陰謀論的YY之作,也可選擇慢慢放下粗鄙的碎片化娛樂方式,都在你的選擇中。

時代發展總會有人繼續娛樂至死,沒什麼不好,每個人選擇自己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時代尋找自己的位置。

強國只要務在於弱民,但每個都有意圖想讓自己變得不是那麼平庸,如果所站的位置足夠結實,那就能透過一波一波浪潮和浪上浮沉的人看到造浪者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