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媒介嚴重影響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而‘電視創造出來的認識論不僅劣於以鉛字為基礎的認識論,而且是危險和荒誕’。”

——波茲曼《娛樂至死》

01

努力讀書不如當網紅?

前兩天橙叔在刷知乎找素材的時候,看到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看到這個回答我心裡暗暗一驚,怎麼也想象不到一個十三四歲左右的初中小女孩,會有這樣讓人不寒而慄的價值觀。

好像現在的社會有意無意間似乎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努力讀書不如去當網紅,拼命學習不如找個有錢的男朋友。

而這樣的價值觀已經開始越來越“年輕化”,甚至到了讓人覺得可怕的地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在的小孩子們也變得那麼勢利,那麼地想走捷徑?

02

多少人的三觀,敗給了網紅的五官

記得前段時間被封的抖音溫婉,靠一個gucci prada的視頻攬粉千萬。

點贊破千萬,漲粉千萬,評論數十萬條。已經超過了林允等明星的流量。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而這個網紅臉美女,只有17歲。卻被爆出了一系列黑歷史。

高一就輟學,泡夜店,輪換富二代男朋友,讓別人給她買奢侈品,頻繁整容變臉。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一個17歲少女的生日會,充滿了奢侈品和人民幣的成熟味道。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然而看似別人的17歲,什麼都有了。美貌,青春,奢侈品,流量,關注,卻唯獨沒了最重要的東西,學歷。

一個高一輟學,被別人家父母暗指為自家孩子的反面教材的女孩,因為抖音,一個視頻封神,成了新晉女神,成為了許多十幾歲甚至二十幾歲年輕人羨慕得不行的對象。

有個孩子看了就特別羨慕,說我也要去退學整容,夜場蹦迪釣富二代!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十年前,當老師問我們的理想是什麼的時候,我們會回答當老師、當醫生、當科學家,為社會為祖國做貢獻。

十年後,在高中生理想問卷調查裡面,有百分之三十的人以後想做網紅賺快錢。在直播間裡賣賣萌,說兩句謝謝大哥的飛機,一個月也能拿幾萬塊,說不定哪天就跟溫婉一樣走上人生巔峰了。

多少人的三觀,敗給了網紅的五官。

03

短期的快感壓榨了我們的思考時間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知乎上還有另一個問題,有哪些年輕人千萬不能碰的東西?

有個高票的答案是這樣的,“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的東西之一,便是能獲得短期快感的軟件。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時間,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毀你向上的勇氣。”

抖音和快手等的本質,就是用算法的方式,推薦你所感興趣的短視頻,會有源源不斷的信息推送到你面前。每次短短几十秒,你不停地刷,每一個都是你感興趣的,缺乏自制力的人,一刷幾個小時是常事。

朋友圈經常有人說中了抖音的毒,看到分享滿天飛的時代,有時候你不刷你看到周圍的人都在耍你也會忍不住拿起手機刷起來。像橙叔這種不刷抖音的人,走到路上也到處都能聽到抖音的歌,甚至經常遭到朋友的調侃:“你不是不刷抖音嗎?怎麼一哼出來都是抖音的曲。”這些軟件的魔力,就在於以精確算法為核心的娛樂模式。

一個15s的視頻,是怎麼吸引人的?刺激,搞笑,具備這幾個關鍵詞就足夠。而為了吸引流量,能在15s內做出具備這些關鍵詞的視頻,除了能帶給你1秒鐘的快樂外,其他的所謂知識、觸動、溫暖,完全不可能有。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這就好比現在越來越多的選秀節目,人們往往不關注選秀者的才華,而在乎選秀者身上有沒有刺激觀眾的點,例如美貌、身世等等這些用包裝就可以得到的東西。

而可怕的是,在這些流量的刺激下,你的G點越來越高,生活中能帶給你快樂和放鬆的方式越來越少,其實這些都是精神鴉片,讓人無法抽身。我們甚至會感到空虛,無聊,什麼都沒得到,但是過了一天,我們卻又像忘記了一樣,又重新刷起了抖音。

這就是算法賦予這個時代的淘汰機制,原本就有一大批意志力不那麼堅定的人,尚可以每天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博弈中搖擺,可是在算法的推動下,就徹底淪陷了。

別人獲得的是流量和金錢,你獲得的,只是日復一日的虛擬滿足,和無盡的空虛。

更可怕的是,這種娛樂APP已經蔓延到下一代。

04

別讓娛樂至死,毀掉孩子的人生

其實,我們正活在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朋友說:世道變壞,就是從只認可流量開始的。

我想這不是危言聳聽。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楊超越們一直在告訴我:不夠勤奮沒關係,沒有實力也沒關係。你只要長得夠好看,在臺上哭一哭,賣賣萌,就能收穫一大批選票。

溫婉們也在告訴我:十幾歲正是輟學整容、坐豪車蹦野迪的時候。在抖音上搖頭晃腦幾下,就能走上人生巔峰。

還有那個快手的15歲未成年媽媽楊清檸——她的成名也在告訴我:未成年性行為沒毛病。懷孕當個稚氣未脫的媽媽,在快手拍拍視頻就能被人追捧,靠打賞賺一大筆錢。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既然這樣,我為什麼還要被試卷淹沒,在題海里掙扎,等著擠將來那座千軍萬馬的獨木橋?

既然這樣,我為什麼還要每天在職場上廝殺,為將來而奮鬥,期待著有一天能實現自己遙不可及的理想?

當不學無術被飽受追捧,當真正努力的人生存空間被擠壓。當每個人的內心都越來越浮躁,覺得掙到錢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至於掙得是否體面道德,會給旁觀者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根本不列入考量範圍內。

那時候我們即將擁有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娛樂至死,是年輕人樹立的人生理想;賣萌取悅,是他們未來要走的職業道路;整容早孕,是他們自以為能通往成功的捷徑。

無數本來能通過學習這條路,努力打破階層天花板的人因此被毀。

有人說反對楊超越和溫婉的,都是嫉妒她們長得好看。我承認她們是長得挺好看的。但真正讓我感到反感的,其實是他們給大家營造出的一種“成功很容易”的假象。

但有個詞叫“倖存者偏差”。你只看到楊超越和溫婉們的爆火,沒看到她們身後無數模仿和追隨者的炮灰。

很多事努力也不一定有回報,但不努力一定不行。

更何況你還只想躺贏。

「娛樂至死」是什麼在漸漸毀掉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價值觀?

現如今,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房子車子,婚戀生活,無數個加班到崩潰的夜晚,娛樂對所有人而言不是選擇,而是必需。

而其實,真正能讓你成長的,絕對不是那些讓你快樂輕鬆的東西,而都是那些讓你痛苦到極致的東西。

比如每天苦讀到凌晨的高考,比如連續加班一年換來的升職,比如堅持每天跑3000米換來的瘦十斤。

你是選擇停留在舒適區,等著這些娛樂APP毀掉你的自律,還是選擇短時的痛苦換來長期的成長?

或者說,你是選擇順從這個時代的淘汰機制,成為那一批因為自制力缺乏而被淘汰的人,還是及時驚醒,不要讓娛樂至死毀掉你的人生,更不要再讓這些流量毀掉孩子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