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我們的生活是怎樣被娛樂化?

這是一個娛樂之城,在這裡,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

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娛樂至死》我們的生活是怎樣被娛樂化?

在作者寫這本書時,當時的總統是昔日好萊塢的演員,他的競爭對手也是電視節目的寵兒,我們社會似乎到了這樣一個階段:政治家原本可以表現才幹和駕馭能力的領域已經從智慧變成了化妝術。

與其說經濟學是一門科學,還不如說它是一種表演藝術,豐田每年的廣告預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上帝偏待的是那些擁有能夠娛樂他人的才幹和技巧的人,不管他是傳教士、運動員、企業家、政治家、教師還是新聞記者,最讓人乏味的是那些專業的演員。

我們不可能用煙霧來表現哲學,它的形式已經排除了它的內容。美國的第27任總統,體重300磅,滿臉贅肉。我們難以想象,任何一個有著這種外形的人在今天會被推上總統候選人的位置。

在電視上,話語是通過視覺形象進行的,也就是說,電視上會話的表現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語言。電視的形式註定了它同政治哲學是水火不相容的。


作者猜測:那些如今已經習慣用圖畫、雕塑或其他具體形象表達思想的人,會發現他們無法像原來一樣去膜拜一個抽象的神。猶太人的上帝存在於文字中,或是通過文字而存在,這需要人們進行最精妙的抽象思考。運用圖像是褻瀆神祗的表現,這樣就防止新的上帝進入某種文化。

“鐘錶是一種動力機械,其產品是分和秒。”鐘錶把時間從人類的活動中分離開來,並且使人們相信時間是可以以精確而可計量的單位獨立存在的。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圖,也不是大自然的產物,而是人類運用自己創造出來的機械和自己對話的結果。

《娛樂至死》我們的生活是怎樣被娛樂化?

在遵守時間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漠視日出日落和季節更替,因為在一個由分分秒秒組成的世界裡,大自然的權威已經被取代了。


隱喻是一種通過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較來揭示該事物實質的方法。通過這種強大的暗示力,我們腦中也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要理解一個事物必須引入另一個事物:光是波,語言是一棵樹,上帝是一個明智而可敬的人。


我們認識到的自然、智力、人類動機或思想,並不是它們的本來面目,而是它們在語言中的表現形式。我們的語言即媒介,我們的媒介即隱喻,我們的隱喻創造了我們的文化的內容。

卡西爾曾說過:

人們沒有直面周遭的事物,而是在不斷地和自己對話。他們把自己完全包裹在語言形式、藝術形象、神話象徵或宗教儀式之中,以致於不借助於人工媒介他們就無法看見或瞭解任何東西。

(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我們所瞭解的東西都是通過語言、圖片等人類自己發明出的形式瞭解,我們所瞭解的世界,都是人類自己想出的解釋)

《娛樂至死》我們的生活是怎樣被娛樂化?


媒介即隱喻,讓我意識到我的生活已經被各種娛樂化的媒介所影響,每一件事物的背後都會對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世界觀都被這種隱喻的方式所影響

我想,我應該多思考一件事物背後隱喻的東西,來增加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