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帶著偏見看世界

1

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

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醍醐灌頂,人們在娛樂面前,看上去毫無抵抗力甚至有些無法理喻,而這樣的後果可以一點也不娛樂。

“娛樂至死”、“輕鬆休閒論”,生活節奏加快,閱讀碎片化,民眾似乎不再需要嚴肅新聞了。於是,拒絕啟蒙,告別意義,遠離英雄,淡化責任被不少人視為時尚。

娛樂至死,帶著偏見看世界

喪失了儀式感的生活和嬉笑怒罵的年輕人,正在重新定義這個時代,那些曾經崇高的東西被砸碎被踐踏,這當然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馮小剛在《十三邀》的採訪時曾提到,“每代人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那一代人羞於表達,有話不好好說,明明心裡是喜歡古典音樂,就是不願意說,裝得不在乎。”

經歷過許多太假的大事,他們害怕也厭惡假的東西,因此形成的巨大反作用,把所有虛假虛偽的東西打翻在地。

正如馮導所說,《集結號》、《1942》、《芳華》的大獲成功背後正是人們深藏心底又難以啟齒的東西。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是表達方式而非中心思想。

2

很顯然,年輕人們學會這種表達方式,把所有“端著的”,“正確的”,“應該的”事情拿來戲謔惡搞,造成了一種“娛樂至死”的假象。

這種假象是每代人特有的暗號,除非確認過眼神,否則只會因無知而徒增憤怒,甚至指責與謾罵,這便是所謂的代溝吧。

遊戲、綜藝、網劇、直播... 這些代際衝突的前線,到底發生了什麼?一面是不惜代價奮力圍剿的家長,一面是星星之火頑強抵抗的孩子,你又會站在哪邊。

“網絡遊戲”是正面戰場上最慘烈的據點,圍剿部隊佈下天羅地網,包圍圈不只五環,並不斷使用高音喇叭勸降:“摧殘身心”、“社會毒瘤”、“窮途末路”,殘酷的貼身肉搏隨處可見,甚至使用電擊進行毀滅性地打擊。

娛樂至死,帶著偏見看世界

沒曾想“抵抗軍”打得一手好遊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在輿論上也毫不示弱,打出“電子競技”的旗號,嚴正聲明其正當性科學性。

並將成功完成解放的“職業玩家”的先進思想進行傳播,“遊戲主播月入百萬”、“電子競技為國爭光”的口號深入人心。

經歷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經濟獨立了的“抵抗軍”最終還是迎來了全面的勝利,舊思想被作為糟粕被徹底拋棄,不願接受現實的人們,迎接他們的只有無情的批鬥。

3

每代人都在捍衛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他們期望可控厭惡失控,當那些無法被理解的失控被置於熟悉的表達體系當中,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你會發現,區分開敵我的就是表達,當人們擁有了同樣的話語體系的時候,即便觀點截然相反,依然會被當作是同類。

每代人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只是表達各不相同,

尤其是當代年輕人在娛樂化包覆下的表達,更加耐人尋味。

這讓我想起近期爆紅的真人秀《創造101》,賽程過半播放量就接近20億次,引發了無數的社會話題。起初對選秀是毫無興趣的,直到它成為無法視而不見的現象,我決定一探究竟。

娛樂至死,帶著偏見看世界

賽制很簡單,101位選手,最終選出11位出道,全網觀眾參與投票選擇自己喜歡的選手,並且這是唯一的標準。

觀眾接管了比賽,也使得結果出乎意料。

相比於傳統選秀的導師決定或是現場觀眾決定的方式,全網票選更符合去中心化的社會趨勢,但選擇標準也就五花八門了。

觀眾選出的20位人氣選手中,只有少數幾個是傳統意義上的顏藝雙馨,大部分都是有著明顯缺點的普通女孩,所以才說這是個不普通的節目。

4

“全村人的驕傲” 楊超越草根出身,能力不足,眼淚有餘,儘管表演如同車禍現場,依然不能阻止網友支持她成為前三的超人氣選手。“胖虎”高秋梓,沒有膚白貌美大長腿,靠著實力和搞笑也獲得超高人氣。

“異類”王菊,皮膚有些黝黑,而且四肢並不纖瘦,跟場上所有光彩照人的妹子形象背道而馳。經紀人出身,沒有藝人經驗,年齡和顏值都有劣勢,但是從面對群嘲,到逆風翻盤,成為焦點收穫讚美,她只用了短短几個月。

就這樣在網民的共同努力下,女團創造節目被逼成了黑馬養成節目。有趣的是,節目的觀眾群體絕大部分是女生,

而她們所選出女團其實就是“自己”。

娛樂至死,帶著偏見看世界

其實,娛樂讓人上癮的原因很簡單:創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我想不出有什麼東西比做一個神更能讓人上癮的了。

那個世界因為不切實際,而不被理解,娛樂化成了保護色,用瘋狂的,熱鬧的,戲謔的外殼包裹著。更重要的是,他們最終是為了表達什麼。

可以肯定的是,真理不能,也從來沒有,毫無修飾地存在。它必須穿著某種合適的外衣出現,否則就可能得不到承認,這也正說明了“真理”是一種文化偏見,而泛娛樂的表達也成了必然。

娛樂至死,帶著偏見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