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蘇定方在今瑪納斯河西岸擊潰西突厥主力,取得西征勝利

據說當年唐高宗派程咬金出去作戰,一天他們到了一個地方,天氣酷熱,人困馬乏,程咬金觀察到這裡南面是雪山,感覺這裡地下水一定很豐富。因此,他掄起板斧砸下去,果然噴出了水。程咬金也來勁了,一氣砸了幾千下,就出現了幾千個泉眼,這些水最後彙集成湖水,成了今天我們新疆沙灣縣的千泉湖。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

牛就吹到這,下面說正經的:

程咬金、蘇定方在今瑪納斯河西岸擊潰西突厥主力,取得西征勝利

公元 649 年,唐太宗去世,當時受唐冊封為瑤池都督的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部落藉機反叛,擊敗了草原上的乙毗射匱可汗部落,侵犯唐朝邊疆上的庭州輪臺縣(今烏魯木齊)和蒲類縣(今木壘縣)等地。唐為平叛西突厥叛亂,相繼發動了三次遠征,史書稱此為弓月道行軍、蔥山道行軍、伊麗道行軍。重點是第三次遠征!!!

程咬金、蘇定方在今瑪納斯河西岸擊潰西突厥主力,取得西征勝利

第一次西征突厥:

唐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詔左武候大將軍梁建方、右驍衛大將軍契芯何力為弓月道行軍總管。”出兵八萬主攻西突厥之處月、處密部,在烏魯木齊至沙灣之間大破處月、處密。

第二次西征突厥:

唐永微六年(655年)唐高宗頒詔冊拜老將程咬金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統兵二次出征。程咬金率大軍沿天山北路西進,在昌吉至沙灣之間打敗處月、處密,於當年秋天兵臨沙灣以西的榆慕谷(今伊犁果子溝)、咽城(今博樂境內),生俘歌邏祿酋長獲利頡利發及處月部酋長名預支俟斤,進而又同西突厥主力決戰鷹娑川(裕勒都斯河),大勝而歸。

第三次西征突厥:

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命右屯衛將軍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開始第三次西征突厥。是年秋,蘇定方率南北兩路大軍西征,北路自阿爾泰山與西突厥主力相遇,在曳(yè)垤(dié)河(

今瑪納斯河)西岸(今老沙灣一帶),暴發了唐軍出征以來最大規模的平原戰。

這一戰記載於《舊唐書•突厥傳》:

“賀魯率胡祿屋闕啜、攝舍提暾啜、鼠尼施處半啜、處木昆屈律啜、五弩失畢兵馬,眾且十萬來拒軍,定方率回紇及漢兵萬餘人擊之。賊輕定方兵少,四面圍之,定方令步卒據原、攢鞘外向,親率漢騎陣於北原,賊先擊步軍,三衝不入。定方乘勢擊之,賊遂大潰,追奔三十里,殺人馬數萬。明日整兵復進。於是胡祿屋等、五弩失畢悉眾來降。賀魯獨與處木昆屈律啜數百騎西走。(包含大量信息,不明覺厲)

不深扒,簡單翻譯一下就是:

西突厥各路人馬有十餘萬騎,列營曳垤河西岸(今瑪納斯河老沙灣一帶),連綿十里,聲勢頗震。蘇定方只率二萬步騎與之對壘、接戰,定方令一萬步軍據南原,士卒攢槊外向,嚴令遇敵方擊,不準擅離。而後自將一萬騎軍據北原,嚴陣以待。賀魯見唐軍兵少,即全軍鼓譟進擊,先衝擊唐步營,敵衝擊三次被擊退三次。定方見敵軍攻擊連連受挫,已現氣餒狀,即引騎軍自兩翼猛擊,賀魯全軍大潰,唐軍追奔三十里,斬首數萬,賀魯率殘騎數百騎西竄。(指揮官機智,兵卒勇猛不畏死,方以少勝多,建議蘇定方給沒血性的中國男足當教練)。

文中所說的胡祿屋闕啜,就是公元651年後一直統治沙灣故壤的西突厥五啜之一。此一戰對於大唐最終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看來我們沙灣自古以來就是一塊福地。

此戰之後,阿史那賀魯主力盡喪,西奔碎葉水。公園658年阿史那賀魯在石國被唐軍俘虜,西突厥汗國從此滅亡。而阿史那賀魯被高宗赦免,留在長安居住。至此,唐朝與西突厥的邊境爭奪戰告一段落。

程咬金、蘇定方在今瑪納斯河西岸擊潰西突厥主力,取得西征勝利

唐寶應元年(762年),在沙灣烏蘭烏蘇置西海縣,設清海軍,隸屬於北庭都護府。唐代詩人馬雲奇作為唐朝重要官員,被押解到磧西時,曾賦詩《九日同諸公殊之作》,詩云:

一人唱歌數人啼,拭淚相看意轉迷。

不見書傳清海北,只知魂斷隴山西。

登高乍似雲霄近,寓木仍驚草樹低。

菊酒何須頻勸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據《資治通鑑》:唐鹹通七年 (866) 胡三省注:“北庭都護府西七百里有清海鎮。”詩中所云清海,即指庭州西七百里今沙灣的安集海鎮。

小編計劃在下一期扒一扒“沙灣民眾在抗日救亡中的歷史貢獻”,敬請關注。

喜歡本篇文章的朋友,請轉發一下唄!!!

也請在下方點擊一下“在看”,讓更多的朋友能夠了解和認識沙灣。

程咬金、蘇定方在今瑪納斯河西岸擊潰西突厥主力,取得西征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