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不久前,一个父亲向我抱怨孩子的问题:每次孩子“做错事”,他一开始是用好好说的心态去问,孩子嘟囔半天也不开口,他再说重一点或者开骂孩子就哭出来,最后他也只能作罢,做冷处理或者用其他东西哄回孩子。

刚开始他也没把这些事儿放在心上,但反复多次以后,他发现孩子一是越来越怕他,在家里也躲他;二是越来越沉默,没事的时候跟他交流也不怎么答话;他开始担心起来,孩子的心理不会出了什么问题吧?

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同时,与前面这位父亲一样,都急迫想知道如何解决。

但我从来认为,任何问题不先分析其因,直接去找方法,是不可能解决的。

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孩子们为什么沉默?

根据自体心理学理论,孩子沉默的原因很多:如要求总是被拒绝或忽视,情绪总是得不到理解和包容,说话总是被打断,行为总是受到严厉的规范和惩罚。

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唯有保持沉默才是和抚养者保持关系的唯一方式。抵触沟通的力量源于自我保全的需要。同时,孩子对自我的正常感觉的发展被阻滞。

这是一种累积性的创伤,一再被阻断的沟通经历令孩子日后无法发展出成熟而有力量的自我感觉,也无法相信任何人能够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至此孩子就越来越沉默,也越来越读不懂。

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然而作为一个人,内心沟通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于是就出现了想做却做不到的状态。意识上努力做出改变,却敌不过潜意识中巨大的阻碍力量。这种内在冲突持续存在,让人无法释怀,也就构成了所谓的“问题”。

我想,与其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疾病,不如把它理解为一种心灵的痛苦。

如果单纯从父母的角度去看,这种问题的外在表象就是孩子叛逆或者自卑,说了不听或者说了不答。只是,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去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相信很多成年人在与自己的父母沟通时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然而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埋下了同样的定时炸弹。

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没有正确的方法,只有合适的办法

那么,孩子沉默了怎么办?

这种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家长的处理方法完全不同:

有的家长可能是不说就打,坚信棍棒的效果;

有的家长像拷问犯人一样,恩威并施但并不动手;

有的是唐僧型的,不说就一直问,换着法儿问;

有的家长可能是直接置之不理,任之发展。

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控制情绪是第一步

很多家长都是情绪派,孩子一旦出了问题,首先是靠情绪决断,然后才是思考,自己的情绪脑战胜了理智脑,不是打骂就是大吼大叫,亦或者板着个脸,结果当然不言而喻。

所以,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成年人的首要必修课,而且这不仅仅关乎教育孩子,处理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和处理孩子的问题一样,都需要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显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我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重视起来。

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搞清楚来龙去脉

聪明的家长会在事情发生后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纵览全局,搞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处理。

例如:自己的小孩因为玩具跟别的小孩起争执,大部分家长基本上都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分享噢。

这句话仿佛已经是处理这种争端的万能钥匙了,但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可能事件就是因对方而起,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你还要他去分享,孩子的悲观和不被理解的情绪只会放大,大部分的孩子这时候都是负气走开,沉默应对。同时这种情况次数多了,孩子内心一旦上了锁,这时候来补救还有用吗?

试问,如果别人打了你一巴掌还劝你善良,你做得到吗?

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尊重与平等

尊重与平等对待是很多父母的命门,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父母都认为自己是管理者,而孩子是被管理者,所以,当他们与孩子沟通时,自然想以一种压迫的姿态让孩子屈服。

但是,这样的对话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怕你,越来越疏远你,越来越自卑,他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彻底藏起来,他再也不会通过与你倾诉来解决自己的内心沟通需求。

默不作声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沟通?

暖心的话

什么是最重要的内心需求?

理解,孩子也一样。

孩子的感知力远远要比表达力强得多!试想一下,你做错事的时候希望听到的是什么呢?是来自年迈的母亲的教诲,是来自妻子或者丈夫的认真分析,还是一句理解到心窝窝里的话,比如笑着对他说“我敢打赌,你肯定希望这件事重来就没有发生过!

当孩子内心已经知错,本就会因内疚而不敢答话,这时候一句感同身受的暖心安慰,远远大于责备埋怨的情绪释放。

当这件错事已经过去了,重新提起不会引起孩子的担忧的时候,再去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怎样做能避免再次出错,这比犯错时立即教育的效果更好,而且显然能增进亲子间的沟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小小的内心世界,是关上还是敞开,钥匙就在你们的手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悦读父母】,悦读父母,每周共读一本育儿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