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莫言,認識他,一是因為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在國際上獲了電影大獎,是中國人第一次獲這樣的獎。那會兒,我十歲左右,父親在擁擠的人群中就像在洪水中,苦苦掙扎了許久,終於搶到了兩張電影票,跟隨父母進到了電影院。電影當時基本沒有看懂,沒看前覺著應該獲獎,看了之後突然迷惑為什麼會獲獎;當時只是記住了活剝人皮的場景和高粱地裡男女主人公讓人臉突然紅起來,接著影院的觀眾突然騷動起來的情景。多年以後,才知道是根據莫言作品改編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二是因為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莫言不止一次說,諾獎對他的生活影響很大,周圍的人沒有反應過來,他自己也沒有做好準備。但是,他內心還是無比愉悅的。獲獎那天,晚上7點正式宣佈其獲獎,提前半小時,工作人員打來電話問:“我們想把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您,您願意嗎?”他說:“我願意。”工作人員讓他在七點前對此保密,但他還是高興地告訴了家人;並且給山東高密老家的父親撥通了電話,報了喜訊。

獲獎的喜訊,在莫言的心裡最想告訴的,並且是第一個想要告訴的是母親。可是,母親在1994年就去世了。母親去世後,他便著手創作長篇小說《豐乳肥臀》;1995年初春,故鄉的一間小屋,稿紙上寫下:此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隨之眼裡滿是淚水。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沒想到,這本《豐乳肥臀》和在書的扉頁寫下的“謹以此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給他帶來的卻是恥笑和辱罵。豐乳肥臀,這樣形容母親不是太色情化了嗎,母親的形象是偉大和神聖的,書名就是對母親的大不敬,甚至是褻瀆;書裡塑造的母親形象不完美,做了一些違背道德的事,人們接受不了這樣的“母親”。母親應該是神一樣的人物,應該純潔無暇。這樣一個真實的“母親”,這樣一個像“人”一樣的“母親”,人們無法接受。

這樣的一個母親形象問世25年後,人們不理解,一直爭議,他也一直沉默。2016年《豐乳肥臀》再版,莫言因此寫了一首打油詩,來澄清或者是來感慨寫作的本意:

題《豐乳肥臀》

曾因豔名動九州,我何時想寫風流。

百年村莊成鬧市,五代兒女成荒丘。

大愛無疆超敵友,小草有心泯恩仇。

面對譏評哭為笑,也學皮裡藏陽秋。

面對恥笑甚至辱罵,他選擇的是沉默,是“莫言”。“莫言”原名管謨業,山東高密人,“莫言”是筆名。北大一個教授說,莫言能夠取得諾貝爾文學獎,跟筆名起的好有重要關係。童年的莫言,特別愛說話,因為平時多說話,總是給家裡添麻煩。母親常告誡,出門少說話。姐姐在一旁說,沒用的,不讓他說,除非把他的嘴縫起來。多年以後,想起了母親的話,便用了“莫言”做了筆名。《豐乳肥臀》再版時,有人建議書名改成《金童玉女》,這樣也許能被大眾接受。他說:《豐乳肥臀》了快二十年了,也不是什麼洪水猛獸,當今之世,誰還會被這樣一個書名嚇退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如今,做父母都在為孩子拼命,拼命地為他們鋪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陽光大道,讓孩子將來有房有車有錢,一順百順,可是,古人說過,少年怕順。莫言的少年時代不順。

困於貌。相貌,和我們一點關係沒有,因為沒有選擇權;相貌又和我們關係密切,因為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尤其在網紅時代,顏值可以當飯吃,甚至發家致富。莫言相貌醜陋,小時候,村裡有人會當面嘲笑他;在學校裡同學會因此欺負他,打他。不諳世事的他,回到家向母親哭訴。母親說:“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醜也能變美。”後來,進入了城市,在背後或者當面,有些有文化的人嘲笑他的面貌,他想起母親當初的話,自己便心平氣和。

困於窮。莫言的童年正趕上“三年困難時期”,一天他們村餓死過18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輟學。十幾歲的時候,莫言的母親得了嚴重的肺病,飢餓、勞累、病痛,讓家庭陷於困境,看不到一絲光明和希望。此時他有一種不詳之感:母親會尋短見。每次,腳一踏進家門,他便急切地喊,娘——,聽到母親地回聲,他的心像塊石頭,撲通落了地。一次,回到家,喊娘,無人應。他頓時慌了。正房、廂房、磨房找了個遍,不見娘。哇哇地哭起來。此時,娘揹著一捆柴火走進家門。娘看出了他心思,說:“日子過得再沒有樂趣,閻王不叫,我是不會走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人死容易,活難,越難越要活。母親帶著莫言去集體的地裡撿麥穗。高大看麥人,攆過來,眾人一鬨而散,母親是小腳跑不了。看麥人扇了母親一個耳光。母親倒在地上,嘴角有血。看麥人,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母親坐在地上絕望的神情莫言終生難忘。多年以後,莫言在家鄉的集市上碰到了看麥人,他已白髮蒼蒼。莫言想衝上去報仇。

母親拉住他,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困於名。母親去世多年以後,莫言的名氣越來越大,名人是非多,陷入各種各樣的爭議之中,有各種各樣的誤解,有各種各樣的子虛烏有,他想衝進去說話,爭論。但他停住了腳步,選擇了“莫言”,這是母親希望他有的生活狀態——不言,謙卑退讓。後來,他想明白了,那個爭議的人不是他,與他不相干,他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在故事裡已經把該說的話說了,為什麼要衝進去說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21歲的時候,莫言走出農村,當兵。文革時期,從小學輟學後在家已務農十年;去過一次青島後產生了走出農村的強烈願望。當兵是條捷徑,當兵又談何容易?要看家庭成分,貧下中農才有希望,他從18歲就開始爭取當兵機會,因為成分不好,四年後才爭取到。帶著用母親的首飾換來的一套《中國通史簡編》走出家鄉,來到部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相貌醜陋被人嘲笑,母親一句話改變他的人生

在山東高密老家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次肉,部隊裡一星期就能吃上一次;在老家當了十年農民沒有星期天的概念,部隊有星期天,星期天什麼也不幹,這讓他害怕、恐懼,有犯罪感。於是他捧起了書,拿起了筆,讀書寫作。第一個作品在河北保定《蓮池》刊物上發表,得稿費72元。最終,莫言從一片“蓮池”撲騰而出,最後撲騰到了浩瀚的大海。

莫言,困於貌,困於窮,困於名,最後困出一個“高密東北鄉”,反過來,卻把高密東北鄉建設成了自己文學的領地,文學的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