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給援鄂醫療隊員解決編制問題說開去

由给援鄂医疗队员解决编制问题说开去

早上,從政府開完年度考核啟動會回到辦公室,《中國醫院院長》雜誌張記者想就給編制外援鄂醫療隊員解決編制問題,計劃以圓桌的形式,邀請多位醫院管理者、行業專家談談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並詳細闡述下支持這一觀點的考量。

她的問題是:

疫情進入緩和階段,不少地方或醫療機構向疫情防控救治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及時給予獎勵。其中,發放抗疫補助是一方面,“編制”也成為較為突出的獎勵方式。當下,針對獎勵編制,以及全國多地開始啟動一線抗疫醫護入編“綠色通道”,這一做法,觀點不一。

一種觀點認為,大批的醫務人員不問報酬、不畏生死,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線,給予編制無可厚非。當然,這也是編外人員樂意接受的方式之一,相當於既提高了物質獎勵,又給予精神獎勵,是一種二者兼而有之的好辦法。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在去編制的大環境下,給予抗疫醫務人員編制這樣的獎勵,是在開歷史倒車,反而不利於此後公立醫院機構進一步深化改革,將成為後續醫改的絆腳石。

由给援鄂医疗队员解决编制问题说开去

正好我有時間,就通了大約不到半小時電話,表達了我的基本觀點:

① 編制是個“名存實亡”的東西

編制制度已經不再適合當下衛生事業發展要求,甚至已經成為事業發展的阻礙。

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按照這一概念,編制就是上級部門管人管錢的一種手段,核心是控制。

然而,當下基本上所有的醫療衛生機構都存在幾種怪現象:政策編制數很多,實際給的編制很少;實際給的編制很少,但人事部門下文件調進去的人很多;實際幹工作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卻是編制外人員。比如,某省《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給出的編制指導意見是:疾控機構每萬人1.8人以上,婦幼保健機構每萬人2.5人以上,衛生監督機構每萬人1人以上,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依據全縣人口數編制床位,按照每床1.3-1.5人編制職工數。按照這個“標準”,是不是你們縣這幾家醫療衛生機構缺編太多太多,但當地編制部門卻一直認為你們是“超編紅牌”上榜單位,還要清理,豈不扯淡?

② 中央政策早已明確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但下面卻很少有落實的

201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公益服務需求的任務更加艱鉅。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一些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質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監督管理薄弱。這些問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通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以解決。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佈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係和去行政化,創造條件,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建立各類事業單位統一登記管理制度。

2020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關鍵一年。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十二次會議。會議除了對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行重點部署外,還審議通過了幾個重要文件,其中就包括《關於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於這個文件,會議強調,要堅持試點先行,堅持優化協同高效,改革事業單位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探索實行政事權限清單、機構編制職能規定、章程管理等制度。

事業單位這一改革走向是:高校和公立醫院會取消事業編制,保留事業單位的性質,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讓事業單位真正成為幹事業的地方。

改革後將出現三大變化

1.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轉變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完善聘用制度,加強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符合不同行業、專業和崗位特點的公開招聘制度,實現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轉變。

2.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健全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崗位結構比例和最高等級的調整辦法,開展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組織實施工作,完成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推行工作,實現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3.定期調整基本工資標準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正常調整機制,定期調整基本工資標準,逐步提高基本工資佔工資收入的比重。同時,國家將推進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

由给援鄂医疗队员解决编制问题说开去

③ 但從當下看,編制似乎還是一個好東西

領導們喜歡,這是權利的象徵。可以繼續按照編內編外分別對待,營造一個編制很管用的“假象”。

編制內人員喜歡,可以體現無限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同時享受“天然”的某些優厚待遇,儘管越來越少,越來越稀薄,但依然還有。

編制外的,不少也人喜歡。畢竟獲得這個編制是求之不得的事,也是多年的夢想,由於人為設置了很高的門檻,而越是門檻高,不容易進得去,越讓沒有得到的外人羨慕嫉妒恨,得到,便成了終生的夢想。

也許正是基於這些“大家都喜歡”,所以這次有關部門就將給編制作為馳援湖北最美逆行者的特別獎品。

後記:4月14日是個特別的日子

2020年4月14日,是玉樹地震災後重建10週年。雪域玉樹,十年涅槃。成效最顯著的救災行動和重建工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玉樹速度”和“玉樹奇蹟”。

那一年,我在縣醫院做副院長,分管業務,我們醫院響應上級號召,派出由1名醫生、2名護士、2名司機攜帶1輛救護車組成醫療救援隊馳援玉樹,主要負責從西寧機場向市區轉運傷員。在2名護士中,有1名編外人員,那年縣衛生局召開年度工作會,按慣例要表彰一批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我們醫院就推薦了這名編外護士,後來就是因為是編外人員,被取消表彰資格。這事,我一直耿耿於懷。今天再次提起,目的就是想強調一點兒,編制在有關部門腦子裡還是很在意的,特別是實權部門眼裡,因為他們也許就是靠這個活著紅著的。

由给援鄂医疗队员解决编制问题说开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