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將錄

三百年大唐名將太多,只能按照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階段劃分

大唐名將錄


大唐名將錄


大唐名將錄

初唐十大名將(618-689):

衛國公李靖(571—649)、英國公李世勣(594—669)、邢國公蘇定方(592—667)、聞喜公裴行儉(619—682)、遼西郡公薛仁貴(614—683)、燕國公黑齒常之(630—689)、江夏王李道宗(?—653)、涼國公契苾何力(?—677)、樂城郡公劉仁軌(601—685)、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

評說:李靖、李世勣、李道宗均為唐朝開國名將,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勞,後有屢滅外族之功;蘇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裴行儉孤身萬里復西域,又屢破突厥叛亂,堪稱儒將典範;黑齒常之先有屢克吐蕃之功,後又重創後突厥;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滅高句麗敗後突厥;契苾何力為唐初異族將領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屢建奇功;劉仁軌為中日首次大戰的唐軍總指揮,又平百濟挫新羅;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獨擋一面;初唐諸將中,王方翼為裴行儉門生,裴行儉為蘇定方門生,蘇定方為李靖門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於李靖軍中;李靖年老退隱後,初唐諸將大都隨李世勣出征過;二李之後,裴行儉御下諸將各為大唐頂樑柱。

初唐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在以上的初唐十將之外,還有薛萬徹、高侃、阿史那社爾、李孝恭、程務挺、牛進達、李謹行、柴紹、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蕭嗣業、婁師德、執失思力、尉遲恭、程知節、屈突通、秦瓊、席君買、王君廓、孫仁師、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萬均、張士貴、鄭仁泰、劉仁願、劉弘基、張寶相、李大亮、高滿政等名震古今的將領。

盛唐十大名將(690-755):

臨洮郡公王忠嗣(706—750)、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密雲郡公高仙芝(?—756)、南陽郡公張守珪(?—740)、信安王李禕(663?—743)、南陽郡公張孝嵩(?—727)、中山郡公王晙(653—732)、太原郡公郭知運(667—721)、韓國公張仁願(?—714)、宋國公唐休璟(627—712)。

評說:王忠嗣幾乎將盛唐所有敵人都挫敗過,一人佩四將之印,掌控萬里邊疆;哥舒翰為有唐一代進攻吐蕃最輝煌者;高仙芝是大唐西域守護神,行軍千里滅小勃律;張守珪連挫後突厥、吐蕃、契丹經營邊疆;李禕有西破吐蕃奪石堡之功,又東平奚契丹叛亂,不愧為太宗的後人;張孝嵩經營西域,連挫突騎施、吐蕃、大食;王晙的文治武功在開元諸將中名列前茅;郭知運先後居北庭、隴右,甚為蕃夷所憚;張仁願獨擋一面,扭轉了唐朝對後突厥的形勢;唐休璟先策劃了收復安西四鎮,後在洪源屢破吐蕃,為武周朝諸將之首;盛唐諸將和中唐諸將中,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李晟這些千里馬皆出自於王忠嗣這位伯樂的培養和提拔。

盛唐仍然是一個將星雲集的時代,在以上的盛唐十將之外,還有皇甫惟明、封常清、王孝傑、崔希逸、蓋嘉運、趙頤貞、薛訥、蕭嵩、烏承玼、張思禮、王君渙、杜希望、楊思勖、郭虔瓘、牛仙客、臧希液、杜賓客、陳大慈、王倕、張忠亮、郭元振、張齊丘、蕭炅、章仇兼瓊、夫蒙靈察、阿史那獻、來曜、何履光、孫仁獻、韓思忠、張審素、李多祚、程千里、魯炅、張九節等名噪一時的將領。

中唐十大名將(756-826):

汾陽郡王郭子儀(697—781)、臨淮郡王李光弼(708—764)、西平郡王李晟(727—793)、南康郡王韋皋(746—806)、咸寧郡王渾瑊(736—800)、扶風郡王馬璘(721—777)、大寧郡王僕固懷恩(?—765)、涼國公李愬(773—821)、陳國公李光顏(760—826)、北平郡王馬燧(726—795)。

評說:郭子儀、李光弼、僕固懷恩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三大首功之將,成再造大唐之偉業,郭子儀後又屢敗吐蕃,有單騎退回紇的傳奇;李晟、渾瑊、馬燧為平定二帝四王之亂的功勳,又屢挫異族入侵;韋皋有諸葛遺風,在唐蕃第二戰場重創吐蕃,其功為西南據;李光顏、李愬為元和中興的兩員頂級名將;馬璘有從破安史之功,後又屢挫吐蕃入侵;中唐諸將中,自天寶末至貞元初的,皆受過郭子儀領導;中唐後期的名將都各擋一面,鎮一方。

中唐相對於初盛唐,戰績或有缺少,但名將卻不亞於盛唐,在中唐十將之外,還有張巡、高崇文、崔寧、曲環、郝玼、李抱玉、白元光、李嗣業、郭昕、李抱真、範希朝、段秀實、張光晟、王思禮、田縉、史敬奉、嚴武、劉濟、李元忠、杜叔良、李光進、路嗣恭、王翃、李文悅、野詩良輔、張舟、劉昌、桂仲武、張伯儀、李皋、嚴震、王佖、嚴礪、李進誠、來瑱、曹高仕、陽旻等中興大唐的將領。

晚唐十大名將(827-888):

南陽郡公張義潮(799—872)、渤海郡王高駢(?—887)、蘭陵郡王張仲武(?—849)、東陽郡王劉沔(?—846)、河陽節度使石雄(?—847?)、武寧節度使王式(?—867?)、武威郡王李載義(?-837)、歸義節度使張淮深(831—890)、東川節度使顏慶復(?—875?)、平盧節度使曾元裕(?—880?)。

評說:張義潮為晚唐民族英雄,歸義大軍孤軍奮起,六郡山河,宛然而舊,十郡遺黎,悉出湯火,吐蕃自是衰絕;高駢為有唐一代破南詔之首,復安南、鎮西川、擊黃巢;張仲武為晚唐一代名將,破獯鬻之眾,帳盈七千;拓鮮卑之疆,地開千里;萬狄稽顙,百蠻投誠;數擊党項、西羌,大敗回鶻烏介,進討昭義,史贊:孰稱善將?劉沔、石雄;王式有才略以文入武,南復交趾,東定江浙;李載義鎮盧龍,有張仲武之遺風,削藩破奚;張淮深獨擋西北要地,屢抗群蠻;顏慶復統領西南,重創南詔;曾元裕先有破南詔之勞,後有誅王黃亂之功。晚唐諸將,以河西、西蜀、盧龍、河東、嶺南各邊地鎮將為主,擊回鶻、復河西、潰吐蕃、收党項、定交趾、敗南詔、御奚契丹,為唐末五代的中原混戰提供了邊疆安全。

此處評說的晚唐已經在群雄割據的前夕,各地人才日趨歸入地方,忠於皇室的將領越來越少,就整個唐朝名譽下的著名將領,在晚唐五將之外,還有李可舉、楊復光、盧耽、鄭從讜、李鄠、董昌齡、宋威、畢減、張仲至、蕭鄴、史元、赫連鐸、黃景復、李思忠、石公緒、康承訓、崔珙、劉潼、王宰、張璘、高仁厚等人(李克用、劉仁恭、楊行密、王建等進入五代割據的節度使不在其列)。

888年唐昭宗以後的二十年屬於諸侯紛紛建國的時期,天下文武都各為其主,故不列入晚唐的名將評說之列。

總評

唐朝十大名將:(不僅僅以名氣論而應以戰績實力威望綜合來看)初唐入選6將、盛唐入選2將、中唐入選1將、晚唐入選1將:衛國公李靖、英國公李世勣、臨洮郡公王忠嗣、汾陽郡王郭子儀、邢國公蘇定方、聞喜公裴行儉、西平郡王哥舒翰、南陽郡公張義潮、遼西郡公薛仁貴、燕國公黑齒常之。

唐朝第11 - 30名將:

初唐入選8將:江夏王李道宗、涼國公契苾何力、樂城郡公劉仁軌、太原郡公王方翼、駙馬薛萬徹、安東都護高侃、畢國公阿史那社爾、河間王李孝恭;

盛唐入選7將:密雲郡公高仙芝、南陽郡公張守珪、信安王李禕、南陽郡公張孝嵩、中山郡公王晙、太原郡公郭知運、宋國公唐休璟;

中唐入選4將:臨淮郡王李光弼、西平郡王李晟、南康郡王韋皋、咸寧郡王渾瑊;

晚唐前期入選1將:渤海郡王高駢。

唐朝第31 - 50名將:

初唐入選6將:平原郡公程務挺、琅玡郡公牛進達、燕國公李謹行、陳國公侯君集、霍國公柴紹、陽翟郡公郭孝恪;

盛唐入選6將:韓國公張仁願、隴右兼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安西副大都護封常清、耿國公王孝傑、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北庭都護蓋嘉運;

中唐入選5將:扶風郡王馬璘、涼國公李愬、陳國公李光顏、北平郡王馬燧、大寧郡王僕固懷恩;

晚唐前期入選3將:蘭陵郡王張仲武、東陽郡王劉沔、河陽節度使石雄。

筆者私下總計:位列唐朝前五十位的著名將領中,初唐有20位,盛唐有15位,中唐有10位,晚唐前期有5位(晚唐後期的李克用、楊行密、王建等另屬五代十國)。

附錄:五十將候補

(初唐)朝散大夫王玄策、左武衛大將軍梁建方、鴻臚卿蕭嗣業、同平章事婁師德、安國公執失思力、席君買、鄂國公尉遲恭、盧國公程知節、蔣國公屈突通、胡國公秦瓊、彭國公王君廓、席君買、右威衛將軍孫仁師、褒國公段志玄、右武衛將軍段德操、東平郡公程名振、永安郡公薛萬均、黎陽縣公劉仁願、同安郡公鄭仁泰、虢國公張士貴、夔國公劉弘基 ……

(盛唐)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徐國公蕭嵩、平陽郡公薛訥、昌化郡王烏承玼、豳國公牛仙客、北庭副使張思禮、鴻臚卿杜希望、河西節度使王君渙、左監門將軍杜賓客、虢國公楊思勖、潞國公郭虔瓘、渾崖峰騎將臧希液、茂州都督陳大慈、隴右節度使張忠亮、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 ……

(中唐)河南節度副使張巡、南平郡王高崇文、禮部尚書崔寧、陳許節度使曲環、保定郡王郝玼、涼國公李抱玉、朔方兵馬使白元光、武威郡王李嗣業、武威郡王郭昕、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張掖郡王段秀實、振武節度使張光晟、霍國公王思禮、盧龍節度使劉濟、武威郡王李光進 ……

(晚唐)武寧節度使王式、武威郡王李載義、歸義節度使張淮深、東川節度使顏慶復、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平盧節度使曾元裕、弘農郡公楊復光、蘭陵郡公張仲至、雲州刺史赫連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