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最新判斷,鍾南山的信息量很大

可以摘口罩了嗎?無症狀感染會傳染嗎?動物能互相傳染病毒嗎?全球疫情的轉折點何時到來?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門奔赴廣州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專家鍾南山。

關於疫情最新判斷,鍾南山的信息量很大

1、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現在不是摘下口罩的時候。目前,國內外的情況大不相同。由於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中國已經進入疫情的第二階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仍處於疫情的第一階段,而且還在不斷攀升。這意味著人傳人的概率非常高,確診病例的數量增長非常快。戴口罩仍然是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現在摘口罩還比較早。但是,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人員稀少的地方或者露天場所,不必佩戴。

2、武漢過關了,但還有下一關

武漢解封了,我也很高興。疫情暴發時,中央果斷出手,對武漢城市交通進行管控,其他地方採取群防群治措施,是非常成功的,在疫情防控史上,這也稱得上是一個壯舉。

接下來仍然面臨兩個考驗。一個是如何邊防控、邊復工,另外一個是“外防輸入”關。現在國外還處在疫情暴發高峰,一些跟國外交流密切的中國沿海大城市很容易被捲進去又出現部分疫情。武漢的下一個關也是全國的這一關,還需要通過各種防控舉措過關。

關於疫情最新判斷,鍾南山的信息量很大

3、 境外輸入導致中國疫情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很小

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出現,會不會造成社區傳播,引發我國疫情二次暴發?

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一是外來輸入病例有沒有傳播,二是會不會在傳播過程中暴發。境外輸入病例傳播的危險性肯定存在,特別是核酸檢測陽性或已出現感染症狀的病例,傳染性比較強,會造成病毒傳播。

會不會造成疫情二次爆發?估計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在我國,群防群治已逐漸向社區下沉。社區居民自我保護意識強,如戴口罩、與人保持距離等,一旦有人出現發熱等症狀,也可以迅速報告或接受診斷,然後隔離。總體來看,社區傳播的風險肯定存在,但我國第二波疫情爆發的概率很小。

4、 論全球流行病的轉折點為時尚早

從全球看,原來疫情的“震中”在歐洲,特別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現在還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當前問題最大的是美國,最近這一週每天是以一兩萬例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現在看拐點還早。

到不到拐點,要看政府能不能出手進行強力的干預。其他國家有很多不可測的因素,所以現在讓我預測全球拐點,就比預測中國的難得多。照目前這個形勢發展下去,恐怕還需要兩週。

關於疫情最新判斷,鍾南山的信息量很大

5、中國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不會很大

無症狀感染並非憑空發生,通常分為兩組:首先,在疫情相對嚴重的地區,尚未出現症狀但可能已感染的人。另一種是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它們仍佔相對較小的比例。

無症狀感染也有兩個概念。一是起初沒有症狀,但會逐漸發展為症狀性,肯定是有傳染性的。另一種是最近發現在長期觀察過程中沒有任何症狀,但核酸檢測呈陽性。我們正在研究這種傳染性。但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性,一旦出現症狀,其傳染性更強,因此將其作為一組人群進行分離和觀察是正確的。

6、 復陽病人多為非傳染性

所謂的“復陽”,大多數應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需要注意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患者本人是不是復發,假如患者產生很強的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至於復陽患者會不會傳染給別人,則需要具體分析。一般來說核酸片段沒有傳染性。一些學者曾經對復陽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進行培養,沒有培養出病毒。

還有一種很少的情況,病人原本就有很多基礎病,只不過症狀改善了,並沒有完全康復,這些病人不能排除有傳染性。

總體而言,復陽患者帶不帶傳染性,我個人不是太擔心。

關於疫情最新判斷,鍾南山的信息量很大

7、新冠肺炎流感化尚無充足證據

新冠肺炎會不會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

這是一派的觀點。到現在來看,還沒有充足證據。除非病毒傳播出現這樣的規律:它的傳染力仍然較強,但病死率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有長期存在的可能。我們現在需要進行一個長期的觀察,掌握充分的數據、案例,才能夠得出類似這樣的看法。在現在的情況下,我不認為這種預測會是現實。

8、 從動物到動物的傳播還為時過早

狗、貓、老虎等一些動物核酸檢測陽性,究竟是汙染造成的,還是感染的,有待觀察。有些動物身上原本就帶有一些病毒,不一定有症狀,也不一定會傳染。現在就認為這些動物身上的新冠病毒既能傳染人,又能傳染動物,而且都能致病,結論下得太早了,一般來說我不會那麼看。

關於疫情最新判斷,鍾南山的信息量很大

9、還沒有特效藥,但發現一些有效藥

我們正在測試的一些藥物,如氯喹,必須是有效的。我們正在總結結果,可能很快就會發表。還有一些中藥,如蓮花清溫。我們不僅做了體外實驗,而且在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防護3級實驗室,編者按)也有發現。其抗病毒作用不強,但具有突出的抗炎作用,相關實驗結果即將發表。此外,還有中藥血必淨。其主要成分包括紅花、丹參、赤芍等,用於活血化瘀,對重症患者也有療效。我們現在也在總結。

10、 疫苗不會很快提供

真正終結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現在各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發。但我不認為疫苗三四個月時間就能做出來。此外,根據抗擊“非典”的經驗,去掉中間宿主,也能阻斷疫情的傳播。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的傳播鏈是怎麼樣的,搞清楚之後切斷也很重要。

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極的。而且疫苗出來後,也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沒必要全部人群人人都打。

11、中國抗疫最值得分享的經驗是執行力

中國抗戰“疫情”主要採取兩種措施:一是封鎖疫區,阻斷傳播;二是在基層防治,即聯合防控。現在防控的核心也是兩個,一是保持距離,二是戴口罩。

因此,最值得分享的經驗是執行力。許多國家的醫療水平和技術實力遠遠高於中國。他們之所以在疫情面前措手不及,是因為沒有思想準備,沒有果斷採取相應措施,導致許多一線醫務人員感染。一旦防線崩潰,就很容易失去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