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濒死恐惧症”吗?

死亡,一个多么望而生畏的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你将永远离开你的家人,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将与你无关,你将永远感受不到这个世界......

生活中,不知你有没有某时某刻突然感觉死亡马上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也许是在拥挤的地铁公交上,也许是独自蜗居在刚刚打完游戏的电脑旁,也许是......这种“濒死恐惧“会愈发强烈,强烈到使你头皮发麻,手脚抽搐,害怕到你必须马上去做一些其他事情去转移你的这种恐惧。与通常我们所说的过度劳累导致的濒死状态不同,这种濒死体验更像是莫名其妙的产生,而且是发生在大多数健康的人身上,这里我们暂且称之为'濒死恐惧症"或者“死亡焦虑症”。

你有“濒死恐惧症”吗?

其实这种“濒死焦虑”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一、缺乏对死亡的认识

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诉我们怎么活,却很少告诉我们怎么去正确的看待死,导致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恐惧的存在。生老病死其实是自然界的一个正常交替法则,是地球进行自我革新的一个正常状态,无论动物植物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社会学家将死亡分为了几个层次:第一是生物学上的死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脏的停止跳动,脑死亡状态;第二是社会学上的死亡,也就是说你在这个社会上的所有关系都将与你无关,留下的只是亲人朋友对你的思念;最后一个层次我们称之为真正的死亡,那就是百年千年之后,这个地球上再也没有人记得你。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身体上的死亡我们决定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在第三层次,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努力留下自己的名字,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二、你该努力改变了.....

不知道你又没有这种感觉,回首过往的一年,如果这一年中你做了很多很多事情,那么你会觉得这一年特别漫长,相反,如果你这一年无所事事,就是在床上和游戏旁边度过,那这一年你觉得就跟昨天一样。这种时间洞察力的错觉不仅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未来。存在主义学派大师 欧文.亚隆 在自己的书中曾经说过,"你这辈子活的不像你想象那样,不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活,你接下来在临终之前的死亡焦虑就会越来越大”。向天再借五百年,多么豪迈的一首歌,有时候人们焦虑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在有生之年没有做好自己想做的,没有完成自己想完成的。所以,趁年轻,多努力,要活的有意义!

三、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好好给自己放个假

跟第二种情况相反,另外有些人是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给自己设定太多的条件,不是说这种上进心不好,而是我们必须正视自己,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最好,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知足常乐。能够正视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己,你要相信真有别人比你强,要不然人人都会是马云,但马云真的只有一个。

结尾,推荐《直视骄阳》这本书,也许在你对于死的困惑道路上,能为你打开一盏灯!

你有“濒死恐惧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