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又要來了?

為什麼只要存在資本主義制度,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在農業社會,物資匱乏是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工業革命後,生產過剩而需求不足,變成了主要矛盾。


只要有足夠的利潤,企業主可以生產出近乎無窮的商品。問題是,生產出來的商品賣給誰呢?


人的慾望是無窮盡的,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東西。有了自行車想要汽車,有了汽車想要房子,有了房子想要飛機、遊艇......商品賣不出去,並不是因為沒有需求,而是因為沒錢。


因為:商品價格=剩餘價值(利潤)+工人工資;


所以:商品價格永遠>企業主的消費+工人的消費。


企業主就算窮奢極欲,也消費不了多少東西。1000個工人共同擁有1個億,和一個企業主單獨擁有1個億,很明顯前者消費更能促進經濟增長。


剩餘價值的“剝削”,無關乎道德,只是一種市場機制。


如果沒有利潤,企業主就會關閉工廠;如果有利潤,工人獲得的工資並不足以買下他生產的商品。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一個死結。


隨著“生產-消費”循環的持續,工人的工資大部分都拿去消費了,企業主的利潤則大多都變成了資產,結果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如果商品賣不出去,就會被迫降價,最終導致利潤降低。當利潤過低時,工廠破產,工人下崗,下崗之後購買力更弱,隨後惡性循環。


在高中課本上,關於經濟危機有個辛酸的笑話:


兒子:媽媽,我們快要凍死了,為什麼不生火?


母親:我們沒有煤。


兒子:不能買點煤嗎?


母親:我們沒有錢。


兒子:為什麼沒有錢?


母親:因為煤太多,賣不出去,爸爸失業了。


每次出現經濟危機時,都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情形:明明有龐大的生產力,但大眾都在餓肚子;農場主把成噸的牛奶倒進河裡,但大眾喝不到牛奶;電影院座位寧願空著,也不會請大眾免費看電影。


所以,《資本論》得出結論: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可避免的宿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作一次,必須先摧毀社會的生產能力,國家才擁有重新增長的能力,如此反覆循環。


怎麼辦呢?


既然經濟危機是由剩餘價值剝削導致的,而市場經濟運行又必須依靠剩餘價值剝削。那麼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印鈔票,讓工人有錢去消費,或者政府主動去消費。


一旦遇到社會危機,超發貨幣通常是政府的第一選擇,如果失控,就是惡性通脹。


另外,相對於通縮來說,企業主和工人都更喜歡溫和的通脹。如果出現通縮,意味著大家都不願意消費,反正物價會越來越便宜。結果是資本家只能縮小產能,裁減員工,進而惡性循環。對工人來說,也喜歡工資逐年增加,哪怕購買力實際是降低的。


記得以前看過一項調查稱,美國老百姓從1972年至今,40多年工資收入實際購買力沒有增加一分錢。其實,這就是溫和通脹的結果,政府每年用印鈔票試圖熨平經濟週期。


經濟危機,又要來了?


但印鈔票真的能解決經濟危機嗎?


如果印鈔票就能解決經濟問題,津巴布韋就不會崩潰,國民政府發金圓券也不會把自己玩死。


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一次洗牌,一些富人會在經濟危機中隕落,大量中產階層會被消滅。這是資本主義模式對貧富差距的自然淨化。


通過印鈔票製造通脹,似乎保住了表面的繁榮,但也加劇了貧富分化。因為資本家通過剩餘價值佔有的財富會越來越多,而普通人只能勉強維持消費。經濟運行持續越長,貧富分化越大。


而且,濫發的鈔票會流入各類資產,擁有資產的又都是有錢人。比如美股十年大牛市,就讓富者更富,貧者更貧。只有富人才有股票,而窮人每月還欠著信用卡賬單。再比如中國有房的和沒房的,因為房地產大牛市也導致貧富差距變得很大。


在《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一書中,有列舉下圖的數據:


經濟危機,又要來了?


在1928年,美國最富的1%家庭收入佔總收入比例為23.9%,2007年曾達到23.5%。


後來爆發08年次代危機後,這個數字雖然有過短暫下滑,但隨著各國央行的貨幣寬鬆刺激,馬上又有了新的提高。


根據網上找到的數據,在2016年,美國最富的1%家庭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為23.8%,距離1928年的23.9%的歷史最高值只差0.1%。2019年的數據,應該會超過2016年,大概率超過1928年。


世界財富需要一次大洗牌,打破舊有階級固化,這樣才能重新釋放活力。


印鈔票只會暫時延緩經濟危機的爆發,矛盾越積累越大,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經濟活力會越來越弱,一旦危機爆發,威力也就越大。


《商君書》中說:治國能令貧者富,富者貧,則國多力,多力者王。


意思是,治理國家就是要能讓貧窮的人變富,讓富裕的人變窮,這樣國家就會實力雄厚,實力雄厚的國家就能稱王天下。


不僅僅要讓貧者富,更要讓富者貧,這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


當然,有能力制定決策的都是富者,他們不願意做“富者貧”這樣的決策,只想當個裱糊匠,“不過勉強塗飾,虛有道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


對普通人來說,在危機中,最重要的是活著,保持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別失業,儘量別創業。熬過一次危機不死,後面又是十年的黃金週期,希望能和大家同在。


以上是週末的一點思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