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怕不怕?噬菌體瞭解下

導讀

抗生素濫用,正導致細菌耐藥性逐漸增強,甚至出現超級細菌,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安全威脅。而噬菌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細菌的天然剋星。當人類的“抗菌武器庫”捉襟見肘,我們應否利用噬菌體應對超級細菌?

噬菌體,天然的細菌殺手

二戰以後,以青黴素為代表的抗生素被廣泛用於抗菌治療,但幾十年來,細菌也在進化,耐藥性不斷增強。相比之下,噬菌體早在1915年就被發現,後來由於抗生素的發明而被人遺忘,近年來又由於“超級細菌”出現而被科學家重新關注。

“現在抗生素的研發已經跟不上超級細菌產生的速度。”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說,“人類的‘抗菌武器庫’捉襟見肘,我們也是在此背景下才想到嘗試將噬菌體用於臨床。”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長鬍付品教授介紹,目前噬菌體主要用於食品防腐以及養殖業和種植業的殺菌。例如在食品處理方面,噬菌體可殺滅李斯特菌等致病菌,具有效力高、無殘留等突出優點。

相關研究面臨多重瓶頸

多位專家坦言,無論是醫學還是農業領域,我國噬菌體研究及產業化總體上仍處於摸索階段,總體上較為零散,缺乏重大項目連續資金支持,面臨藥物監管上的空白。這些都是噬菌體研究的突出瓶頸。

超级细菌怕不怕?噬菌体了解下

朱同玉表示,噬菌體不像抗生素具有“廣譜性”,一種噬菌體只能治療一種細菌,因此研發新的噬菌體需要大量投入,篩選和準備好足夠的噬菌體,才能滿足臨床需求。“我們到目前為止投入了1000萬元,都是中心自己出的,資金壓力非常大。”

“目前國內對噬菌體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研究還處於‘小打小鬧’階段,缺乏重大項目和領軍人物的支持。”韋中呼籲,國家對該領域加強重視,推動相關研究計劃立項,用項目帶動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此外,危宏平指出,噬菌體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無法享受知識產權專利保護,制約了將其作為藥物進一步發展的積極性。“現代生物藥物開發週期長、投入巨大,對於專利保護的依賴性很高,需要破解這一矛盾。”

專家建議,考慮到噬菌體是一類微生物,有別於其他藥物,監管機構需要建立不同的標準、採取不同的措施,對目前的研究成果進行安全性評估。

“歐洲和美國噬菌體治療發展較早,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監管政策,刺激了一大批研發公司積極投入噬菌體產品的研發。”危宏平介紹,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分別在2015年和2019年允許開展噬菌體體表治療和靜脈注射治療,並考慮將噬菌體藥物納入類似疫苗的監管方式,也就是說,企業可以自行修改噬菌體而無需另行申報。

噬菌體裂解酶藥物化有望成突破口

當前全球細菌耐藥形勢嚴峻。朱同玉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經建立了噬菌體菌株庫,這些噬菌體可以治療95%以上的超級耐藥菌。“我們對86%以上的噬菌體進行了電鏡分析,對15%的噬菌體進行了基因測序,今後將對噬菌體進行改良,使其抗菌譜更寬,更容易殺死細菌。”

“標準化產品就像抗生素,可以覆蓋更廣泛的人群,還能夠利用規模效應降低藥價,實現商業上的成功;而個性化治療由於經濟性、時效性等因素,往往只能用於危急情況下,從患者覆蓋面和商業回報性的角度來說劣勢明顯。”危宏平說。

半月談記者:陳席元 譚元斌 仇逸|編輯:蘇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