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正步,步測出第一張浦東地圖

導言

今年,我們迎來

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

而立之年的浦東

早已“脫胎換骨”——

從蛙聲一片的浦東稻田

到高聳雲天的“大廈森林”

再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跑出的

“上海速度”

令人驚豔的鉅變

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

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30年·浦东故事 |踢正步,步测出第一张浦东地图

人民網上海攜手浦東檔案館推出系列稿件

#30年·浦東故事#

浦東故事|三大開發公司

浦東,一直是上海地圖的“下只角”。在開發開放的初期,浦東地圖的缺失給出行辦事帶來極大不便,直到1993年才有了第一份浦東地圖。而這份浦東地圖,竟是幾個退休人員用腳測量、用手繪製的……

| 用踢正步丈量陸家嘴 |

開發開放之初,不少人不相信浦東的未來發展藍圖,覺得“規劃規劃,紙上畫畫,牆上掛掛”。但實際上,無論相不相信,浦東都已經熱火朝天地建設起來了。

但是當時,浦東還沒有一幅地圖。這給居民出行和外地來滬人士帶來了極大不便。

剛從公交公司退下來的沈入群等四人商議,能否畫一張浦東地圖,讓更多人瞭解浦東。於是四人相約,每天早上8點30分到陸家嘴開始測繪。

四人都當過兵,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用“走正步”的方法開始了測量,一步75釐米。他們就這樣用最原始的測繪方法——步測,分頭走遍了陸家嘴金融貿易區28平方公里的100多條馬路,標出路邊300個單位。

他們白天用腳算出路幅、路距,統計出沿途企事業單位,夜晚彙總信息,手工繪製,每週六再進行數據彙總。經過半年耕耘,1993年7月,浦東新區第一張地圖《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簡圖》正式問世。

30年·浦东故事 |踢正步,步测出第一张浦东地图

但是,他們做第一張地圖時沒有經驗,因為沒有刊號,只能算是“非法”出版物,或者叫非賣品,不能對外銷售。為此,沈入群等人找到了中華地圖學社,說明情況並得到了後者的支持。經過修補,1994年9月,新的浦東地圖誕生了,這張地圖有了自己的刊號,也不再是步量手繪的地圖,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份經過出版認可的地圖。

| 用雙腳追趕浦東發展 |

此後,沈入群發現單一的普通地圖並不能完全滿足居民出行辦事的需要。他又給社發局寫了建議信,希望能繪製一張浦東新區便民地圖,為市民生活、出行提供便利。他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支持,很快,新區16個局、署以及300多個與百姓有關的單位都標在一張地圖上出版,這便是浦東新區第一張便民地圖,它成為溝通政府和老百姓的一座橋樑。

從1993年第一張浦東地圖起,沈入群也參與了上海浦東大大小小十數次地圖的編制工作,用雙腳追趕著浦東新區的發展征途。

浦東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地圖往往跟不上發展的進程。如今,隨著浦東新區的飛速發展,浦東地域每年都發生著不小的變化,一張張浦東新區地圖,是人們瞭解浦東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窗口,也是浦東招商引資、人才招聘的亮麗名片,每一張都承載著浦東新區的變化,每一張都是永久的記憶。

798篇日記!這才是最真實的戰“疫”

上海凌晨巨響,“20年高齡爛尾樓用了7噸炸藥”

來源:浦東檔案館,參考書籍:《2號樓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