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了解吴起变法,让楚国饮马黄河,却仍被认为是失败的变法

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同时,李悝变法也为诸侯们找到了一条新的强盛之路,由此引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运动。魏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齐国齐威王新政,赵国胡服骑射,燕国乐毅变法……变法者强,守旧者亡,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各大战国纷纷加入这一场变法的浪潮之中,各自掀起一朵朵属于自己的浪花。

虽然都是变法,但各诸侯国的变革的形式和程度都是不同的,其中最为深刻的变法有三场,即魏国、楚国和秦国的变法。其余诸侯的变革,或浅尝辄止,或只及一点,或有名无实,大都只能被称之为“新政”,而非变法。在这三场变法之中,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只有楚国的吴起变法显得极为惨烈,不仅中途夭折,其变法的过程与内容记录都很杂乱,甚至连变法持续的时间都无法考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分钟了解吴起变法,让楚国饮马黄河,却仍被认为是失败的变法

一、吴起变法的起因

自春秋中后期,楚国便开始任用公子执政,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强化王权的作用,但也为楚国带了权力分散,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弊病。到战国初期,楚国内部空前混乱,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甚至连楚国的最高统治者楚声王也难逃被“盗杀”的命运。与此同时,北方的魏国率先变法,“三晋联盟”迅速崛起,楚国外部环境空前恶劣。

楚悼王十一年,三晋败楚国于大梁、榆次,楚国不得不贿赂秦国,以求自保。为了解决楚国内忧外患的困境,楚悼王决心在楚国变法,但苦于手下没有像李悝那样的人才。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楚悼王热切盼望人才的时候,吴起因在魏国受人排挤,来到了楚国,楚悼王惊喜之余,迅速命吴起在楚国展开变法。

三分钟了解吴起变法,让楚国饮马黄河,却仍被认为是失败的变法

二、吴起变法的内容

1、均爵平禄,破除世袭。吴起“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励甲兵以时而争于天下”(语出西汉史学家刘向所著的《说苑·指武》)。此项政策旨在改变楚国爵禄世袭的现状,让没有功劳的人不能再拥有爵禄,让有贡献的平民有机会获得爵位,从而提高臣民的工作热情,增加将士的作战积极性。《韩非子·和氏》说楚国“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其禄,损不急之官,以俸选练之士”正是这个意思

2、精兵简政,整顿吏治。吴起在楚国,废黜了许多无用、无能的官员,剥夺了许多王室贵族的威权,让他们不能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楚国的大局。同时,他“废公族之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将王室旁支的贵族全部废黜,节省下来的开支用于练兵养兵,从而节省朝廷的开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3、明法审令,实行法治。

据《韩非子·内储》记载,吴起采用了和“徙木立信”一样的手段——“倚车辕”来取信于民。所谓“倚车辕”,就是立一车辕,能搬动者给予赏金。得到民众的信任后,他就和魏国的李悝一样,制定法令,公之于众,确立法令的威权,在楚国施行法治。

4、贵族之边,开荒拓土。吴起认为,楚国最充足的资源就是土地,但因为人口少,土地开发的程度不高,许多土地荒废,无法有效地转化为楚国的国力。把贵族驱赶到新占领或者还未开发的地方,不但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还能增加楚国对这些地方的掌控能力。

5、削减枝叶,加强集权。吴起认为,“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故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又削弱大臣威权,“禁明党以励百姓”,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

三分钟了解吴起变法,让楚国饮马黄河,却仍被认为是失败的变法

三、吴起变法的结果

吴起推行变法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公元前381年,吴起变法最坚强的后盾楚悼王病逝了,这让那些一直以来被吴起贬谪、压制的旧贵族们看到了复辟的希望。于是,联合起来的贵族们,在楚悼王还没来得及下葬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要攻杀吴起。自知必死的吴起伏到楚悼王尸体之上,被密密麻麻的箭雨穿透。楚肃王继位以后,按律法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四、关于吴起变法的疑问

1、变法持续的时间

吴起变法结束的时间是楚悼王二十一年,也即是公元前381年,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然而变法开始的时间,却未见明确的记载,因此变法到底持续多久,很难考证。在《韩非子·和氏》一文中,有“(楚)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肢解于楚”的说法,认为吴起变法的持续时间是“期年”,而这个“期年”究竟是多久,历来颇有争议。郭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认为是一年,而杨宽先生的《战国史》则认为是一年,都没有明确的证据。考虑到吴起变法所取的丰硕成果,显然一年是不可能完成的,毕竟农业社会,粮食的积累就不可能在一年就完成。

三分钟了解吴起变法,让楚国饮马黄河,却仍被认为是失败的变法

2、吴起变法是“夭折”还是“失败”

对于吴起变法,大多说的观点都是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变法,《韩非子·问田》中说“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鞅而富强”,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由于贵族的势力太大,历时不久的社会变革因吴起而遭遇挫折”,杨宽在《战国史》中说“因吴起死的早,变法时间短,所取得的成就与商鞅有所不同”,郭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也说“吴起变法仅一年,悼亡死,旧贵族攻杀吴起于丧所”。无论何种说法,总之是说吴起变法的时间太短,且最终楚国为秦所灭,吴起自己也为变法殉葬,可见吴起变法应该是失败的。

然而,从成效来看,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改变了楚国混乱衰弱的局面,使楚国迅速强盛起来,渐渐展示出一个地广五千里的大国应该有的实力。变法后的楚国“兵震天下,威服诸侯”,与魏国“战于州西,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饮马于大河”,完成了自楚庄王以后,又一次攻到黄河的壮举。吴起死后,变法阻挠者被杀七十余,变相完成了吴起削减贵族的权力,增加主君的威权的目的,为后来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楚怀王时期楚国的强势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方面看来,楚国的变法算得上是成功的,毕竟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与元气大伤之后的魏国战斗,还要靠商鞅欺骗公子卬才能取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