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群架,过家家似的建个国——沙特魔幻开国史

我们一提起“建国”,肯定脑子里,马上就会想到血雨腥风的战场,还有无数被迫卷入战场,不幸丧命的无辜百姓和士兵。再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的更迭,政权的建立,哪个不是付出了巨大代价,丧失无数生命,才换来的。但是,如果告诉你,打个群架,甚至连群架都算不上,就建立了一个国家。之后,再几百人打个群架,就扩张了领土,最后,这个国家还富得流油,你信吗?

打个群架,过家家似的建个国——沙特魔幻开国史

沙特开国国王——伊本·沙特

四十人深夜偷袭,“沙特”政权建立

在沙特建国之前,这篇土地曾有两个王国先后建立,我们为了区别,分别称为,第一沙特王国和第二沙特王国。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就是来自第二沙特王国的统治者后代——伊本·沙特。

第二沙特王国覆灭后,十五岁的他随父亲流亡巴林,后又到科威特。尽管有庇护之所,落脚之地,但终究是寄人篱下。尤其是从高高在上,风光无限,到受人庇护,看人脸色,这各中滋味,放到谁身上都不好受,更何况是个人生还未正式开始的少年。

年轻,就是敢挑于一切的资本。伊本·沙特亦是不甘于向命运屈服,想挑战命运,决心复国。1901年,伊本·沙特说服科威特埃米尔,并在其资助下,带领兄弟和亲属前往内志地区打击亲近拉希德家族的部落,此举先杀掉了对方的锐气。

打个群架,过家家似的建个国——沙特魔幻开国史

利雅得马斯马克要塞

之后1902年1月,在科威特埃米尔的支持下,伊本·沙特率领约40人,自科威特出发抵达利雅得。首先攻破利雅得马斯马克要塞,之后乘夜潜入利雅得,并将伊本·阿吉兰斩首示众,夺回了原本属于沙特家族的利雅得

攻占利雅得之后,伊本·沙特立即自立埃米尔,重建利雅得埃米尔国(PS:后世称为内志第三王国)。而这场发生在沙特家族旧都的战役,揭开了沙特阿拉伯统一建国的序幕

打了场群架,“沙特”领土扩张

伊本·沙特重夺利雅得之后,其父认为此子,日后必有作为。所以1902年6月其父主动禅让家主之位给伊本·沙特。自此伊本·沙特成为沙特家族的领袖,而其父则退位,只保留了伊玛目的头衔,作为国家的精神领袖。这个时候的伊本·沙特可以说是,风光无限,雄心壮志,想要干一番大事。仅仅一个利雅得,已经装不下他的野心了,他想统一阿拉伯半岛

打个群架,过家家似的建个国——沙特魔幻开国史

沙特废旧城墟

1903年初,伊本·沙特在利雅得留下1,000名士兵,带领3,500人的军队南下扩张领土。路上与4,000名拉希德追兵爆发战斗。最后,沙特军队损失160人获得胜利,拉希德军队则损失250人。之后1904年,双方于欧奈宰交战,沙特军队仅仅损失2人便占领全城,而拉希德军队则损失超过370人。战事惊动了奥斯曼帝国苏丹,他认为沙特家族是个威胁,所以他决定支援拉希德军队。但此后,拉希德军队在同沙特军队交战时,皆不敌对手,为沙特军队“送”去大量的援助物资和军事装备。

之后1906年4月,双方在穆罕纳园(Rawdat Muhanna)爆发了一场规模更大的战斗。结果以沙特军队损失35人,再次获得胜利告终。但在此次战斗中,敌方损失惨重,首领是阵亡的阵亡,战死的战死,没一个有好下场的。而在此之后,虽然敌方仍有反扑,但均由失败告终。

这次的战役,不仅使阿拉伯半岛内地的政治局势就此发生嬗变,而且使沙特家族的影响力和领土进一步扩大

英国最终主动示好,“沙特”实力大增

在伊本·沙特建国之后,他曾多次写信,派人员向英国示好,希望得到英国的庇护和支持,但总是遭到拒绝。直到伊本·沙特统一内志,并向外扩张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后,英国主动向伊本·沙特示好。但这次换成是伊本·沙特不理不睬了,一直摇摆不定,让英国人很是抓狂。

打个群架,过家家似的建个国——沙特魔幻开国史

沙特开国国王——伊本·沙特

但是在1915年1月17日,沙特在与英国的代理国之间的战斗落败后,伊本·沙特正式倒向英国。并与英国代表珀西·考克斯在波斯湾的达林岛(今称塔鲁特岛)签订《达林条约》。条约规定,英国正式承认沙特家族对内志、哈萨、盖提夫一带的统治,并赠送伊本·沙特1000支步枪和两万英镑,此外还每月支付5,000英镑的援助金,为此,伊本·沙特承诺不会侵扰处于英国保护下的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特鲁西尔阿曼。

自此,沙特实力大增,一路扩张领土,而且可以说是有战必胜,打的英国都怕控制不了沙特,向沙特施压,才停止了沙特的扩张。

1926年1月8日,伊本·沙特成为其统治的领土上的国王,沙特阿拉伯宣告成立。之后1927年5月20日签署《吉达条约》,使沙特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并在1932年9月22日,沙特正式宣布统一。1938年3月3日在沙特地底下所发现的石油永远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打个群架,过家家似的建个国——沙特魔幻开国史

沙特现任国王——萨拉曼,后面照片是伊本·沙特

有关沙特王室的成员和权斗密室,我已放到了我的首页的文章中,欢迎前来阅读和指正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