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和你結婚":俄狄浦斯期,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



01 孩子不會開玩笑


老友吐槽她四歲的小女兒,最近出現了"叛變"行為。

當看到父母親暱地坐在一起,她會著急地去坐在中間,防止父母距離太近。

睡覺的時候,她也希望睡在父母中間。

有時候,她會向大家宣佈:我以後要和爸爸結婚!

當她和丈夫發生爭執,小女兒堅定地站在爸爸那邊,吼她:你不許罵爸爸!

她的丈夫得意洋洋,她心裡就不好受了。明明去年上個廁所都要跟著的女兒,怎麼突然就不親自己了,難受,想哭。

我哈哈大笑,勸解她:恭喜你啊,姑娘成長得正常極了。

來,我們慢慢說。


很多時候,我們會見到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對同性父母表現出嫉妒和競爭之心。

我們覺得這是童言無忌,很可愛,很有童趣。

甚至羨慕這位爸爸,覺得他跟他的"小情人"關係真好。

至於聽到的爸爸,心裡更會美滋滋的:一方面感動於孩子對自己表達的無條件信任和依戀,另一方面,暗戳戳地驚喜於自己依然是有魅力的。

但在弗洛伊德看來,這個小女孩是在表達,她要從媽媽那裡奪走爸爸。

她不是在開玩笑,她的這種想法是認真的。


小男孩也是同樣。

我的兒子在三歲半左右的某一天,突然跟我說:媽媽,我想和你結婚。

我當時雖有心理準備,但仍然吃了一驚,同時也有點沾沾自喜,畢竟任何一個老母,都會發自內心地以為自己後代是世界第一等。得到這樣的"求婚"是何其榮幸。

我問他:你覺得和媽媽結婚代表什麼呢?

他說:就是永遠不離開你。

我說:不用結婚,你也可以不離開媽媽的啊。

然後,我心裡清楚,他的俄狄浦斯期來了。


02 什麼是俄狄浦斯期?


我們先大概認識一下"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是歐洲文學史上典型的命運悲劇人物。他是忒拜國王的兒子。

國王深信"將被兒子所殺"的預言,在俄狄浦斯降生時,就下令將他扔到了荒山中。

但嬰兒被牧羊人解救,併為他命名為俄狄浦斯。

隨後,俄狄浦斯被送給鄰國柯林斯國的國王和王后,成為他們的養子,並被定為王位繼承人。

俄狄浦斯長大後,神殿的神諭說他將弒父娶母。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是柯林斯國王夫婦的養子,他感到驚恐,於是離開了柯林斯國,併發誓永不回來。

在流浪中,他偶遇了生父忒拜國王。道路狹窄,兩人不互相讓的爭鬥中,他殺死了忒拜國王。當然他並不知道殺死的就是自己的父親。

當時忒拜國受到獅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的肆虐。女妖讓過路人解答謎語:"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晚上用三隻腳走路的是什麼動物"。解不開的人會被她吞食。

俄狄浦斯進入忒拜城後,解開了這個謎語。答案就是人。分別對應的是幼年,青年,老年。

拯救了忒拜城的俄狄浦斯被推選為國王。按照習俗他娶了此時守寡的王后。

不知不覺中,應驗了他"弒父娶母"的神諭。

俄狄浦斯是一個好國王,他與王后生育了四個兒女。忒拜國在他的治理下一片繁榮。

但後來,瘟疫和饑荒橫行。他去問先知,才知道他曾殺死的是自己的父親,與之結婚的是母親。

王后羞愧自殺。俄狄浦斯則戳瞎自己的雙眼,交出王位,去流浪了。



俄狄浦斯的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心,弗洛伊德認為是因為喚起了很多男人心中的戀母弒父情結。他也因此將戀母情結稱為"俄狄浦斯情結"。到現在,這個詞用來通指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


弗洛伊德認為,人天生有性本能,而快感中心的不同,導致了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即性心理發展)有五個階段:

口欲期,是1歲前,這期間嬰兒的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吃東西和用嘴感知事物,都會給嬰兒帶來快感。這一時期嬰兒發展的是信任。需要母親或撫育者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

肛欲期,是1-3歲,快感中心轉移到肛門部位,這一時期孩子發展的是自主能力。

這個期間有兩個重大意義:一,大便是孩子的第一個創造物,對待這個創造物的態度,會嚴重影響以後如何對待自己的其他創造物。二,大便是人第一個學會由自己完全掌控的東西,這會給孩子巨大的掌控感。

俄狄浦斯期(即性器期),3-6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快感中心轉移到了生殖器部位上,會想佔有父母中異性的一方,而對同性一方產生嫉妒和競爭。

潛伏期,6-12歲,這個階段孩子注意力轉向家外,更重視和同性的交往。

生殖期,12-20歲,即青春期。一個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趨於成熟,最終做好了生殖的準備。


弗洛伊德性心理發展階段理論的重點,集中在前三個階段。他認為一個成年人的人格發展程度和各種複雜心理,可以在6歲前找到各種對應。


03 應當注意哪些不當的言行


嬰兒出生後至六個月左右,認為自己和母親及整個世界是一體的。此時處於一元關係世界。

隨著自我意識發展,嬰兒逐漸認識到母親是和自己並存的獨立存在,將一直給予他良好照料的媽媽內化到自己心中,"心中住下一個愛的人",因此進入二元關係的世界。

三至六歲左右,孩子終於注意到了家裡一直作為"背景"的爸爸的存在。此時孩子進入三元關係世界。


與此同時,孩子的性心理發展進入俄狄浦斯期。開始尋求性對象。

對於幼兒來說,這個對象首先是家庭內熟悉的雙親。

一般情況下,男孩更喜歡母親,女孩更喜歡父親

同時,孩子會視同性父母為競爭對手,對同性父母排斥,嫉妒,就會出現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情形。

現在你都明白了,那些童言,為什麼都是認真的。


而對於孩子的俄狄浦斯期,我們常常見到這些不當應對方式:

一 嘲笑,打擊

比如,當小男孩說:"我以後要和媽媽結婚。"

大人哈哈取笑:

"你有錢嗎?你能養活誰?你拿什麼娶媽媽?"

或者嚴厲打壓:

"你懂什麼是結婚嗎,你能承擔責任嗎?"

"小屁孩亂說什麼,你還小,結婚還早著呢。"

……

這些出自大人視角的粗暴的打擊,會導致"俄狄浦斯衝突":渴望成功,但不敢讓自己舒服或過度成功,因為害怕會招致一個巨大的懲罰(類似於俄狄浦斯最終戳瞎雙眼)。

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很容易在長大後,遇到困難就退縮。


二 不避諱隱私,任其發展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性別意識。

如果異性父母仍像孩子小時候一樣,對孩子毫無顧忌地擁抱,撫摸,親吻,會加重孩子的依戀情緒。

或者,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當著孩子面更衣,一起洗澡……這些行為,都會加重孩子的依戀情結。

任由發展的話,孩子會分不清親子依戀和愛情,繼而很有可能產生倫理道德方面的問題。

在知乎上搜"戀母",看見最嚴重的事例,是這樣的:


三 夫妻關係退讓於親子關係

曾看到過這樣的事例。

夫妻生孩子後,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妻子和孩子睡在一起,丈夫單獨睡。

到孩子幾歲時,夫妻感情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離婚了。

不論在社會關係還是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都應該排在首位。

在某一階段,過度滿足或嚴重匱乏都不好,容易導致心理固著在這一階段。

如果夫妻關係讓位於親子關係,孩子很難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容易導致他們成年後的各種問題。


四 避而不提,繞道而行

有些家長,對孩子進入俄狄浦斯期很難接受。

明明單純可愛的孩子,怎麼就開始有亂七八糟不純潔的想法?

其實這是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發展,不要帶著偏見去視為洪水猛獸。

避而不談,容易讓孩子固著在這個階段,很難進行到下一階段。


04 父母怎樣引導


進入俄狄浦斯期的孩子,對於他們自己來說,是形成性別認同的關鍵時期。

心理學者武志紅老師的建議是:流動而不成為

意思是說,讓孩子的本我、野性流動,不去壓制它,但也不會讓它獲得成功。

具體說來,我們在孩子3-6歲左右的俄狄浦斯期,應該從以下方面注意引導。


一 可以親近

在孩子說"媽媽我永遠愛你","爸爸我要和你結婚"時,接納孩子愛的表達。

讓孩子自然表達對父母的愛,同時給予回應:爸爸媽媽也愛你哦小寶貝。

不要否定和拒絕,讓孩子的愛受挫。


二 讓孩子正確認識家庭關係

讓孩子認識清楚家庭角色的序位:父母才是伴侶,兩個大人組成家庭,一起化解生活中的難題,一起保護孩子。孩子自身,安心做好小寶貝就好了。

媽媽不能讓兒子感覺:我愛你超過愛你的爸爸。

爸爸不能讓女兒感覺:我愛你超過愛你的媽媽。

同時,父母對異性孩子,應當謹慎使用"小情人"之類的稱呼。


三 分床睡

在孩子進入三歲前,應該和父母分床睡。

常見的情況,父親讓出自己的位置,讓孩子跟母親睡在一起。

如果是男孩子,他就會覺得自己"贏了"。這可能暫時滿足了俄狄浦斯情結,但對今後人生的影響不可估量。

知乎上一位網友說,身邊有兩兄弟,三十出頭了,還和母親同床睡。絕不容忍誰對母親有半點非議。三人自成一個小世界,彼此認為是時間最優秀最親密的。

直到兩兄弟都離婚了,還認為是媳婦的錯,母親受了莫大委屈。


四 競爭性的培養

《武志紅的心理學課》裡講,"競爭性是一個人能否良好發展的關鍵,而俄狄浦斯期,孩子就是在家裡發展他的競爭性。"

所以,孩子對同性父母表達競爭和嫉妒時,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要斥責。

這份競爭性,既需要鼓勵,又需要控制,這樣孩子的野性生命力才可以變得人性化,而不是失去它。

這個階段,孩子能認識到三元關係世界的複雜,能同時看到"你我他"各自的獨立意志,也學會競爭與合作。


五 有技巧的親子互動

在與孩子的打鬧嬉戲中,需要有意識地控制競爭的結果。

有時讓孩子贏,讓他們覺得自己更強。

有時平手,讓他們認識到是平等的。

有時讓孩子輸,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大人是強大過孩子的。

這是競爭性完整的表達。孩子在俄狄浦斯期能建立這個基本感覺的話,就算順利。


六 協助啟動"認同"機制

如果孩子在三歲前得到了很好的照料,這個階段對同性父母的嫉妒和恨會溫和得多。

孩子想要佔有異性父母,打敗同性父母。但同時ta明白,父母比自己強大多了。

同時,ta還會為自己有打敗父母的想法而感到罪惡。

弗洛伊德認為,接下來,ta會啟動"認同"的心理機制,去解決這個難題。

"爸爸/媽媽是優秀的,我決定成為他/她那樣的大人,那樣的話,就能娶/嫁給像媽媽/爸爸一樣的人。"

這樣,孩子開始認同同性父母,並逐漸成為具有與同性父母相似特徵的人。


我是咖啡yin公園的菩桃。感謝讀到這裡的你。願天下老幼皆有依託。

長期讀書寫作者/心理學研修者/野保動保環保者。

信佛,喜肉,理性,歡實。做你的傾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