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规医疗到“安乐死”,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

前几天,录了一个关于癌性疼痛服用止疼药的视频,有网友留言说,觉得解除疼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无法治疗的、严重痛苦的病人实施安乐死。这也让我想起了1年前看到的一个新闻,台湾的一个著名主持人因不愿再忍受胰腺癌的痛苦,远赴瑞士进行安乐死,在后来曝出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傅先生与家人齐坐在一起,工作人员拿来药水,老先生两三口喝下去之后,便安静的睡倒在儿子的怀抱中。很多看过这个视频的朋友都有很多的感悟,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死亡的平静与逝者的尊严,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尊严的离去对很多肿瘤晚期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这段视频曝光之后,很多网友都积极的开始了关于死亡问题的讨论,有很多人呼吁安乐死合法化。

从常规医疗到“安乐死”,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

其实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安乐死都是不合法的,主要原因就是涉及到伦理的问题。比如有些国家规定,安乐死永远都不能由患者家属提出,必须是患者本人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在意识清楚、理智的情况下自愿提出申请。申请的前提还包括:要求患者必须要对自己的身体和疾病有足够的知情权,完全参与了自己的治疗过程。安乐死的具体申请部门、执行人员及陪同人员,都需要在法律上有严格的界定。而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很多情况下,病人本人的知情权是被限制的,经常是由家属,尤其是年轻的家属来给病人做决定,病人本人对自己的治疗过程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根本就无从谈起安乐死。

另外,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是我们的养老机制和医疗保障还是有很多不足,安乐死合法化有可能会传递给年轻人一些片面的信息,比如一旦年老多病,就意味着要被社会抛弃。所以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现有的医疗系统,距离安乐死都还有很长的距离,而这段距离的名字就叫临终关怀。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开始积极的探讨临终关怀问题,也建立了一些安宁病房,目的就是让病人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式,不那么痛苦的,平静的离世。原则上三甲医院面对的病人应该都是需要专科治疗的,包括肿瘤的积极治疗,比如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晚期病人,在临终时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却无处可去。这体现出了我们医疗体系当中的一个缺陷,就是我们的临终关怀系统、安宁病房的设施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从常规医疗到“安乐死”,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

临终关怀,我们在医学上称作缓和医疗。现在我们的诊疗系统中的缺陷就是:现代医学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是在疾病上,而不在病人身上,它更多关注的是疾病的分型、分期,从而制定针对某种疾病的诊疗方案。但实际上,对很多临终患者来说,他们惧怕的并不是死亡这件事,而是走向死亡的这个过程,以及在这条路上需要承受的痛苦。这种痛苦一部分来自身体上,一部分来自心理上的。我们说的癌性疼痛,其实就是身体上承受的痛苦。我之前提到过,阿片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癌性疼痛止疼药。但阿片类药物属于毒麻药,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毒麻药品管理规范去使用和监管。在很多社区医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阿片类药物处方都是医生无法开具的,药房更是没有这种毒麻药品的管理权限。所以很多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止疼药,就不得不忍受身体上的痛苦。

从常规医疗到“安乐死”,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

还有很多时候病人的压力来自于家属。一方面,我国很多病人的知情权被限制,大部分的决定都是家属来做,病人本人对自己的疾病状况、治疗过程都不清楚。另一方面,即使病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无法再继续医治后,仍然会选择照顾家属的情绪,继续积极治疗,这些治疗有可能是有创且无效的。同时,患者也只能承受治疗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而错失了缓和医疗时机。反过来讲,家属在照顾病患的同时,也同样承担着心理上的压力,以及体力上的劳累。

所以,临终关怀的问题,是我们在老龄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肿瘤晚期病人群体中不应再被忽视和避讳。推进缓和医疗设施、安宁病房的建设是需要医疗系统、病人、家属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理解。

针对临终关怀这个问题,您的想法是什么呢?欢迎给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