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僅僅是“缺錢”那麼簡單

我們都聽說過,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許多人之所以難以擺脫貧困的現狀,是因為貧困的問題,而不單單是因為沒錢的原因。這篇文章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貧困不僅僅是缺錢那麼簡單?


貧窮,不僅僅是“缺錢”那麼簡單


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貧窮陷阱,也就是貧窮的本質;精神貧窮;貧窮與風險。

1.貧窮陷阱


貧窮,不僅僅是“缺錢”那麼簡單


2019年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寫了一本經濟學的書,叫做《貧窮的本質》,大受歡迎。那書中所說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呢?很久以前一直到現在,很多人把貧窮當成一種罪過,他們認為窮人之所以貧窮,主要是因為他們太懶惰,太愚笨,或者太揮霍。還有,英國前首相撒切爾蹤跡了一個關於“貧窮”的非常經典的解釋,她覺得貧窮是“一種人格缺陷”。不過,像這種對窮人的不當指責,不僅有失公平,而且不能很好的幫助脫貧。相比之下,《貧窮的本質》中的思維更加有幫助。書中引導我們去研究阻礙著人們擺脫貧困的“貧困陷阱”。現實中,“貧困陷阱”有很多具體的例子,比如破舊的生活條件,並且常常因為衛生問題染上各種疾病。也可能是教育的失敗,我們都知道,上學在短時間內改變不了貧困的家庭條件,就像讀書一樣,短期效果不明顯。這就使得窮人家的孩子,早早就選擇不上學,去打工賺錢。還有“貧困缺陷”還使得貧困的家庭沒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好不容易存下的一筆積蓄,就被一個彩禮,或者疾病打回原形。這圈都使得貧困的人難以單靠自己的力量積累財富,過上富足的生活。窮人還會透支自己的時間,身體,還有將來。用巨大的代價去換取那微薄的工資和生存能力。所以,要想達到扶貧,就要把“貧困陷阱填平”。

2.精神貧困


貧窮,不僅僅是“缺錢”那麼簡單


美國一位作家名叫芭芭拉·艾倫瑞克,她曾經體驗過一段窮人的日子,當然,他自己原本是非常有錢的。最終,她把這段晶體寫成了一本書,叫《我在底層的生活》。她認為自己是一個假裝成窮人的中產階級和窮人混成一團,並不影響她用理性思考這個窮人生活。但她想錯了,她整天端菜,洗碗,擦桌子,打掃衛生,然後回到出租屋,累的躺倒床上,此時他想的只有這些:我今天哪裡服務的不好,為什麼那個顧客生氣了,中午去哪裡吃便宜,今天賺了多少錢等等這類問題。很多員工不敢辭職,因為這樣他們就會交不起房租和養不起孩子。總的來說,芭芭拉發現,一旦開始貧窮的生活,那些精神生活,崇高價值,就會慢慢的逃離他們的生活,這就是精神貧困。

3.貧困與風險


貧窮,不僅僅是“缺錢”那麼簡單


這是一個社會學看法,我們都清楚,貧窮的A面,你們會分到更少的錢或者工資,但他還有可怕的B面,你將會承受更大的風險。窮人承擔著更累,更髒,更危險,更沒有前景的工作。很多老闆也習慣讓工人加班,多幹活,儘可能壓榨他們的剩餘價值,讓他們克服一下,給一點薄弱的補助。不想幹也沒有關係,後面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年輕人,這依然說明了貧窮的本質,讓勞動者用健康,用未來去換取那勉強維繫生活的薪水。

所以,貧窮不僅僅是“缺錢”的問題,他還關乎風險,關乎人的意識和精神,也關乎人們為了生存,不得已做出的選擇。

創作不易,請大家點點關注,如果對你們有幫助,那將是我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see y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