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深山訪友|送好友知己這個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玉雕深山訪友|送好友知己這個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每到年末,總有一番“莫讓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的感慨,許久未見的好友,備上清茶,小酌幾杯,寒冷的冬天也充滿了暖意。

每一次去看望朋友時,總是想著什麼才能表達自己的心意,古人表達友情時大多較為含蓄,或是吟詩一首,或是作畫一幅;

在現代,訪友時精心挑選的禮品,不僅表達了對一份情誼的重視,禮品更是維繫摯友保持共同興趣愛好的載體。

古人常說君子溫潤如玉,以玉贈友,非尋常情誼。多數文人選擇以玉會友,卻寒暄“禮輕情意重”,情意重是真的,禮輕那可未必!

玉雕深山訪友|送好友知己這個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此篇,給大家介紹玉雕題材裡,贈友人最合適的一類題材——深山訪友

深山訪友這類的題材靈感來源於一幅山水人文的國畫,現今這幅畫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可見“深山訪友”的創作主題自古便有之,不僅是歷代文人墨客詩歌創作所鍾情的主題,更是玉石雕刻家鍾愛的意境題材。

玉雕深山訪友|送好友知己這個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從一些訪友的詩畫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代文人熱衷尋隱,他們尋的也許是“商山四皓”,也許是“香山九老”……

商山四皓是對汙濁現世厭倦而徹底走入山林的隱士,“香山九老”則是繁華之後歸於平淡的文人典型。

“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往復還。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我們能深切感受古人對遠離世俗,忘情山水,耽於平淡的嚮往。


玉雕深山訪友|送好友知己這個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陳繼儒先生在《小窗幽記》中寫道,“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古人寄情歸隱,今人或許只有閉門讀書了。

其實“閉門” “深山”只是一種象徵,真正要尋找的是一種自我的感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都是由心而造,身居鬧市,渴望心在深山,遠離世俗的喧囂。

無論是否關閉了那扇有形之門,期待感知身處深山的意趣以及內心的安詳。


玉雕深山訪友|送好友知己這個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覓一方淨土,“靜、淨、禪、雅”,於是在玉雕師手中幻化成作品《深山訪友》。玉石原石仿若被天地造化細細皴染的田園山水,雕刻者寥寥幾筆勾勒便再現古代人文的豪放和閒情。

以山水畫為基礎,借景隨形,得自然之趣。巧妙借用石頭的形狀走勢,創作孤松、古寺、山石、文人、隱者等意象,作品感情隱含微妙。


玉雕深山訪友|送好友知己這個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老者所尋訪的友人,何嘗不是雕刻師傅所要尋找的心靈歸宿,更是作者對於高雅隱逸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

深山訪友,我們跟隨著老者,沿著崎嶇的山路,伴著挺拔巍峨的山峰與蒼勁不屈的松樹,沐浴在黃昏陽光下,寧靜、深邃、超逸,去尋找心中那份林泉廣闊的意象,去尋找心中渴望的那份超脫塵世的寧靜歸屬。


玉雕深山訪友|送好友知己這個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單從“深山訪友”這個題材來說,在文學上的表現手法是寓情於景,大多是古代俠士表達壯志難酬,懷才不遇,寄情山水的愜意與豁達;

在藝術上,深山訪友經常作為山水人文的表現題材,尤其是是在國畫中體現得尤為深刻。

而在玉雕文化中,深山訪友更是體現了不被惡俗困擾,但求豁達面世灑脫的態度,祈願生活如意,好運相伴,步步高昇。這樣的雕件難道不是贈與友人的最佳禮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