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重清歡,百千味與夢,都有茶相知

與茶的結緣,大抵都曾因文”痴,與難得的一份相知,而與不同的人事,有了相惜之情。謹以此文,獻給因茶而邂逅過的時光與人。


幾重清歡,百千味與夢,都有茶相知

和不同的朋友敘過不同的茶歡。然而,從未想過會留戀於一個還未成茶館的茶館,沉醉於和一個人有一杯茶的時光......此後,如此時光,或許,難得再來。不如,借這#茶話生活#,憶一次人生中有過的宿夢。

茶,總是在繁華中,洗滌了人的夢境。去了一身浮華,身心越靜安,喝到最後越清醒,直至夢無痕跡,脫胎換骨。只是,誰又會在你換骨時,與你同換身骨至永生?

他說,他想做個類似茶館的空間,茶館裡精心陳列著他這些年積攢的美物:茶、茶壺、茶杯、花草、石頭等。不僅僅是現在店裡,還有家裡的。來到這裡的人們,可以聽聽音樂,喝杯茶消遣時光,也可有些文化交流。這樣的空間,適合普通老百姓走進來看看,有消費能力的可以淘走一倆件喜歡的物件。

或許,正是他的一個夢,讓多少人又一起沉於茶醉,不小心便又歷過一場夢。

與他相識已有一年半載。一切的開始,都離不開茶緣。和不同的朋友喝茶,品的味覺身心感受大有不同。

或許,因為懂得人生需要懂得經營煙火,又懂得塵世外的自在之道.....他硬是在鬧市謀生中給自己營造了一份寂靜的美......與他品一杯茶,不僅僅是世外逍遙的寂歡,也有著五味雜陳的生活,沉於藝術之美,又不能忘卻的生活。人們習慣用一詞述之“茶禪一味”。


幾重清歡,百千味與夢,都有茶相知


什麼時候看人燒水、沏茶、注水.....看他為你端茶盛茶,原來,也是寂靜時光裡沉澱的美事。只是,有時候,茶越喝,時光越逝.....留下的,便只是獨自斟酌過的記憶.....其中,總有一泡茶的時光,最為清冽,綿長.....

猶記得......

有一次,他很是興奮地說要分享一款班章茶。

我也便與他對坐,遁著班章茶几百年的時光,細細品其清歡味,與往日別有洞天,仿似穿越古今,攫取了一份少女紛繁的心事,打開了往世珍藏遺失的時光。

隨著那如甘蔗般的甜味,在唇齒間緩緩炸裂開來,清冽,卻沒有絲毫膩味,如瓊漿玉液,綿綿密密,婉轉悠揚……

我猛然驚醒這甜,或許正因了班章古樹留名在外的霸氣王稱,其味又與以往所品的百年古茶又顯得更強勁。因為是新春製作不久,又帶著一股更強烈的清新之氣。

恰如在愛情之中的人心頭泛發出來的甜味。許多朋友們喝到一款上乘的幾百年老樹茶時,常和我欣喜分享“隔一兩天還有滿口津液甜味”。此滿口醴泉之甜,正如修道之人靜坐導引時而獲得,亦被稱之“救命延年藥”。


幾重清歡,百千味與夢,都有茶相知

如此一念。一顆心正懸於中間,要飛昇不飛昇,要落不落下,滾燙的茶氣與體內升騰之氣,一柔一霸相合。

我有些憐惜不捨,只任那一氣順喉不著力自由緩緩而下,正與體內一股歡騰輕揚之氣在丹田相融合。兩股氣一來一往,一闔一闢,行之一七、二七,丹田氣暖,緩緩在全身瀰漫開來。恰似,陰與陽的相遇,柔與霸的結合。

此正暗合“氣不用煉而自煉”,“煉氣成神,煉神還虛”之道妙。人們常說,得聖愛者如得道。此亦不過如,共得一命一業愛情中的倆人,得“道要”中的雙修之妙。

我不由地感念,讓仙墮人間不忍飛上天的,也便只有愛情。愛,不正是令多少人嚮往品之如飴的玄妙寶貝嗎?是多少人們覓求的清歡?只是,這清歡味又能留到何時終結?而這世間的愛情多帶著金錢功利柴米油鹽的遮掩,迷幻了世人的雙眼,令多少缺火眼金晴的人未瞧出真心,未能共得一願力,修成正果。


幾重清歡,百千味與夢,都有茶相知

“茶喝到最後時,就像是看到一個美麗的女子慢慢年老珠黃。心裡有著無限的惋惜和失落……”他兀自悵嘆。

我笑而不語。茶給不同的人們身心帶來的境界與清歡,各有不同。大多數人們最初習慣從一茶中,品其味、韻,覺。到得中間或最後,又有人發現茶給自我和他人帶來了“修”的覺境,自得清淨,助人覺察自我得失,修得個人身心,生養萬物,包容萬物。又有更具慧根的修者,通過百年茶氣,通身體玄關,發宏願,證得菩提心,成就諸佛菩薩之道。人若修悟到最後的清歡境界,便如得真法三昧之喜,也不再為年老色衰而悲喜失落。

這一款班章,後來的半個月內,我又和六七友人一起飯後共品,大家卻覺得其味尋常,我也悵然若失其味為何歸於俗?隨後,我欲尋其味,與他復品,或獨品,都覺得缺了幾分與他第一次共飲時所得的茶趣、茶味與清歡。

我失落悵然,僅僅是一泡茶,卻讓人見了人間的幾重清歡味,百千滋味泛於心頭。茶之一味,會隨水,人物,時光,環境……有著不一樣的雜陳變化。

幾重清歡,百千味與夢,都有茶相知

是什麼讓所有變得與眾不同?想起,彼時的茶,水,人物,環境,時光…..都最安靜,不染塵世,沒有人事的比較陳雜,

內心升騰的是真正的清靜,歡喜……

曾經,和大多數為理想拼搏的人一樣,走過一條創業路,也因為不知險惡,而變得傷痕累累。知其惡而終懂避其惡。隨後,曾在工作中有過的聰明才幹,也變得萬般皆下品,只怕會無知妄用傷害到他人。而在生存面前,我也突然變成了一個廢物,只能做做最簡單的勞力,躲在他的店裡,擦玻璃,拖地,澆花草……當最初做這些細碎的雜務活時,曾經的三十多年似乎都白活了,最開始我竟然連玻璃也擦不好,拖地竟然也趕不及掃地阿姨專業。

這一切,都被他看在了眼裡。他竟然百般耐心地教我擦玻璃,拖地,澆花草.......怎麼做好一個服務員?我試著一再地壓低強烈的自尊心,從最細微的事物裡來挑戰耐心.......

店內陳列的都是他最愛的美物:茶杯,茶壺,花草,衣飾……外表陽光的他,儒雅,和藹可親,讓四大皆空的我,也覺得身心自在。

令人身心俱靜的古琴,輕揚於室,我常在音樂裡不小心便心遊於太玄,忘了時空……

待搞完衛生後,安靜坐茶臺的他總要泡上喜歡的茶喝。我也便隨緣而喝。

那一次的班章茶,他如遇珍寶般與我分享其中的喜悅,舉手投足間更多了對茶的愛惜不捨與恭敬莊重之心。讓我也更加感覺到莊重,心不覺也懸了起來。

他估摸著平均6克茶的量,從茶餅裡掰了一塊放在電子秤托盤,動作萬分輕柔小心翼翼,像是怕不小心觸疼了愛惜的姑娘。若是有一片葉子掉落,他也是要認真地尋回。


幾重清歡,百千味與夢,都有茶相知

心頭也不自覺開了一陣陣花,懸於黃庭之間。往日以來,雖是有心之人,但卻常不知心藏於身體的哪個部位。或許,因了這樣的體驗,讓我開始能夠感覺到心之所在。我曾在自悟中誤觸一些道門丹要之法。未想,隨著氣息的生髮,卻暗合了張三丰在《玄機直講》中煉丹火候之妙。


原來,茶未變,人未變。只是,在對待一事一物一人時,我們是否懸著一顆更莊重恭敬歡喜之心,不浪費了時光與物……


當我再次一個人在身心靜安時,獨品這款班章,才感覺到味如最初之清歡。

一個人若是身心清靜,不管清水一杯,亦或不喝茶,都可做個修悟於生活,把握好當下的禪者。此時,方感受到天心復歸,身心通透安順,不妄想,不攀緣,只靜心於當下之務。有的禪者不再妄求丹道家們的修丹之法,未想,竟僅憑著一顆本真之心與行,如獲關尹子文始真人所傳,“以無為之法,養性為宗”以氣化神,得“直取大道”之妙。

此時的好茶佳人,對於一個禪者來說,都恰似隨緣而遇的錦上添花之美;是知己與知己相逢的惺惺相惜;或助其再證菩提之道。

多少人為覓得一佳茗而歡喜?但幾百年的佳茗被高價哄抬,普通百姓難得一逢與品味。


幾重清歡,百千味與夢,都有茶相知


不管,千百年還是近十年二十年,茶都是塵世間一個普渡身心的仙子,只要不沾染了農殘等塵雜,不同的茶性都可令不同的人們享用其妙,她生於山野,在貧民百姓家,市井生活裡,簡約素樸,不問來去,歸於大道,與油鹽醬醋共飲,逢客便招待,不管茶藝技巧,幾片茶葉,置於茶杯,與開水衝合……

茶也在廟堂富貴家……此時的茶,更是文人雅士精神交流之語,是高價難覓之品,但其清歡味卻不知追尋刺激之味者,能否真正識得幾重清歡?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幾重清歡味,恰如唐朝詩人盧仝《七碗茶歌》所言。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作者:沁心明蕊,原名:劉穎萍。傳統文化傳習人,身心療愈師,作文老師。

(很榮幸在萬千人海中相識,您若喜歡本文,歡迎轉發分享收藏或在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