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 题/海纳百川,有容乃立:为什么吐谷浑能够立国数百年?
  • 文/金色明月;一位热爱历史的,喜欢写点东西的小人物。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摘要:

吐谷浑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较长的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目前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我认为吐谷浑之所以能够“长期不倒”,发展迅速与其在文化上的兼包并蓄、海纳百川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正所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立。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祁连山脚下的吐谷浑)

“北方的来客”

西晋时期,吐谷浑率领部众走上了西迁之路,从辽东一路向西到达阴山脚下。313年左右,又越过阴山,到达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市一带,以此为据点不断地向四周扩张,逐渐形成了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和青海一部的西北地方割据势力。

329年,叶延以他祖父吐谷浑命名作新国号,建立了一个西北草原王国。吐谷浑王国有国350余年,传承22代,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较长的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之一。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与与其在文化上的兼包并蓄、海纳百川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壁画上的吐谷浑人形象)

其中,吐谷浑文化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服饰的多样性

吐谷浑人源自于辽西鲜卑,经过西迁到达西北地区后,广泛地吸取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男子结发,女子束发,“妇人皆贯珠贝,以多为贵。”男子“通服长裙”、“著小袖”,妇女穿裙襦,与内地汉族妇女相似。

“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

吐谷浑妇女以金花为饰,缀以珠贝,动则摇曳生姿,“煞是好看”,中原人称之为“步摇”,这种“步摇”本为树枝状,源自波斯,传入吐谷浑后,吐谷浑人将“步摇”的形制进行改良,成为了吐谷浑妇女的“特产”。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吐谷浑人的民族服饰不仅传承了自己本民族的袍衫服制,而且在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融中不断融入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逐渐形成了吐谷浑人的新发饰、服饰,这反映出了吐谷浑文化的丰富多彩。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吐谷浑壁画)

思想上对儒学的宽容接纳

吐谷浑人在西迁时只有一万多人,在迁徙过程中不断招纳其他民族,这不仅增加了人口数量,增强民族实力,而且还吸纳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分,尤其是大量吸取了中原地区的汉文化。

如吐谷浑的政治制度与中原王朝基本无异:

“其官置长史、司马、将军”,“司马、博士皆用儒生”。

叶延就十分重视、欣赏汉文化,他曾说:

“我作为一男子大丈夫,没有出生在汉高祖、刘光武那个朝代,与那个时代的大英雄一起驰骋中原,使自己的名字写入青史。”(译)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吐谷浑王城旧址)

到了易度侯为王时期,吐谷浑在学习汉文化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易度侯好星文,尝求星书,朝议不给。”

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吐谷浑在“软实力”方面与同时期的西北地区其他割据政权更胜一筹。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壁画上的内容显示:吐谷浑人也是马背上的民族)

“五湖四海”的人才队伍

相对于西北“土著”而言,吐谷浑人是遥远的“北方来客”,吐谷浑人是在羌人的地盘上立国的,如何处理好复杂的民族关系至关重要,为了生存下去,吐谷浑人在治国方面,坚持了“五湖四海”的用人政策。

在处理羌人的关系方面采用“联羌共治”政策,广泛地吸取羌族部落首领和贵族进入朝中为官,安抚羌人各部,与之“共天下”,就连王庭卫队中的指挥官也有羌人,“联羌共治”政策使得羌族人没有对吐谷浑人生厌,觉得是“客家占地主”,对吐谷浑王国保持着强烈的向心力和热爱。

在吐谷浑王国中,还有大量的汉、西戎、鲜卑等民族的“骨干分子”担任各级官职,他们都愿意服从吐谷浑的法典和“调配”,为吐谷浑王国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开明的文化风气,“五湖四海”的人才队伍是吐谷浑文化的包容性在政治层面的又一大体现。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吐谷浑强盛时期的疆域图)

民族间的通婚体现了吐谷浑文化的相通相融

吐谷浑人与周边各民族的相互通婚反映出了吐谷浑文化的相通相融,尤其是吐汉和亲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596年,隋朝光化公主嫁入吐谷浑,下嫁世伏为妻。

640年,大唐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王诺曷钵,随着弘化公主的下嫁,中原王朝与吐谷浑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许多汉民尤其是商队进入吐谷浑“谋生”,大量的吐谷浑子弟也进入中原学习汉文化,双方“不绝于途,进行修好。”

“罗幂”原是吐谷浑人发明的一种以面纱遮面以防风沙的护面“面饰”,样子别致、轻柔飘逸,传入中原后,风靡汉地,到唐朝时竟然成为了贵族妇女的“常服”。吐谷浑人在与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中不仅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也加深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吐谷浑时期的丝绸残片)

自由的宗教信仰

吐谷浑人原是信仰原始巫术,随着与周边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至慕利延时期,佛教开始传入吐谷浑地区,“国内有佛法”,“求释迦像并经论十四条”。在开明的治国风气的影响下,吐谷浑还有道教、儒教等。

在保留原有的鲜卑萨满教色彩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同时,吐谷浑人还广泛地包容、接纳了其他宗教,各种宗教在相互并存中对吐谷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了促进吐谷浑人社会稳定和民族融合的文化“融合剂”与纽带。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在吐谷浑时期墓葬群中出土的骑射金饰片)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点站

吐谷浑王国“屹立”在祁连山脚下,扼守着东西方交流的传统通道——丝绸之路,得尽天时地利。吐谷浑人以其所具有的文化包容性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取其精华,给自己独有的文化“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吐谷浑文化也并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影响着中原人民。

“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岁冬冰合后,以良牝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曰龙种,必多俊异。”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吐谷浑人以育良马,“出良马”著称,良马称为青海骢,又被称为龙种马,是以波斯牝马与吐谷浑本地的牝马交配而成的良种马,马匹高大神骏,耐劳耐寒,具有龙种马的美誉。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源自辽西鲜卑的吐谷浑人也是以信仰萨满教为主)

吐谷浑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吐谷浑人骑在马上“作音乐”的文化传入汉地后,大大丰富了内地的音乐艺术文化,也由此开创了唐代练舞马的先河,在我国音乐艺术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今青海土族也与其有一定渊源,虽然学术界并未定论,但在土族人的文化民俗中仍能看到一些吐谷浑文化的影子。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土族舞蹈》-陈玉先)

海纳百川,有容乃立

在富饶的西北草原上形成的以辽西鲜卑文化为主,融合了羌、汉等多民族文化并存、独具特色的吐谷浑文化富有多样性、包容性和民族性。

吐谷浑人在不断接受异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可以这么说,吐谷浑之所以能够西迁立国、发展壮大,史上留名,就在于她文化方面的优势,即极具包容性的吐谷浑文化。可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也启示我们要立足本身,放眼全局。同时,要放眼看世界,海纳百川,善于向他人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唯有如此,才可立于不败,得以延续。

今天青海土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美女也很多,用今日头条APP搜索“土族美女”(长按点搜索也可)看看这个美丽的民族吧!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如今搜索也不是什么技术活了,用户最关心的还是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今日头条APP搜索在这方面可谓是业界良心,建议以后有问题可以试试今日头条APP搜索一下。


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为什么能够雄踞西北三百余年至今仍有后裔?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请参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