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前言

說起國畫,想必大家都會莞爾一笑。國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漢代已經有“國畫”一詞,隨著中國的日益強盛,國畫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和讚揚。


水墨畫是國畫的代表。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始將水墨畫與動畫電影技術逐漸融合。1988年,一部享譽全球的中國水墨動畫電影——《山水情》誕生了。


影片講述的是漁家少年撐船渡老琴師過河,老人在岸邊暈倒後被少年救起。老人康復後撫琴一曲,少年聽得入迷並拜師學藝,二人遂結為師徒。冬去春來,少年琴藝大增,老人也該離去。臨行之際,老人贈古琴予少年。二人分別後,山中響起優美的琴音。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山水情》官方海報


此作品一出,同時期的許多動畫大師為之折服,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國,中國也因此獲獎無數。(如下列舉)


1988年首屆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片大獎、1989年首屆莫斯科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勇與美”獎、1990年第十四屆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短片獎、1991年印度孟買國際電影節最佳童話片獎等12項國內外大獎。


當然,同時代還有很多優秀的水墨動畫,如《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


《山水情》被後人稱之為“中國水墨動畫之絕唱”。因為一些複雜的因素,後來中國水墨動畫的發展陷入窘境。


《山水情》這部水墨動畫,具有極高的視覺藝術性,是中國傳統水墨畫與現代動畫製片技術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現。它所體現的民族風格、民族特色、民族氣派是中國藝術走向世界的鏗鏘吶喊。

同時該作品反映出20世紀80年代的時代背景,體現出中華民族必將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人民願景。


由此可見,《山水情》在中國乃至世界動畫電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時具有深刻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


《山水情》這部作品為啥好,好在哪?今天咱就用通俗的語言,從作品靈活巧妙的視聽語言、水墨丹青裡的散文敘事、一琴多音的山水隱喻這三方面做一個剖析。


先放一條劇情線,以供大家參考。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靈活巧妙的視聽語言,將音、畫、情三者有機結合

① 聲音

影片開頭只見一老人在岸邊尋渡,北風一吹,他抱著古琴裹緊衣服。隨而竹笛聲響起,鳥兒飛向天空,表明漁家少年正撐船駛來。(這裡的笛聲已經與老人所抱古琴相對應,暗示出老少二人對音樂的志趣相投,為之後成為師徒做好心理鋪墊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鏡頭拉近,老人抱琴裹緊衣服


老人被少年平安送至岸邊,下船後伴隨著一聲急切的琴聲,老人暈倒在地。(這裡的琴聲其實是突出悲切、意外之感的畫外音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老人暈倒,此時突然傳來一聲琴響


老人從一處茅屋甦醒,抱著古琴審視周圍,此時遠處傳來婉轉流暢的鳥鳴。(鳥兒唱歌意味著喜悅,這裡傳達出一種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的畫外音


② 音畫合一

影片最美之處莫過於音樂和水墨丹青的有機結合。


二人成為師徒之後,少年每日練琴。此時季節更替、四季輪轉,畫面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表現多樣。(此時少年的琴聲為筆墨丹青所描繪下的山川河流伴奏,畫外音則是讚頌著新中國的壯美山河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少年練琴的時候,老人在不遠處釣魚,魚兒漸漸被琴聲吸引,反而不去吃水裡的蚯蚓。(這裡將少年琴藝不斷提高的事實巧妙展開,讓我們明白他的琴藝已經大有精進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魚兒被少年琴聲吸引


③ 水墨丹青的國畫風

《山水情》的優勢在於將水墨和動畫二者結合,以此製作一部中國特色的電影。


《山水情》邀請著名國畫大師吳山明和卓鶴君親自設計。技術層面上,該類作品的製作難度很大。傳統動畫一般為單線平塗手法,而水墨動畫裡墨跡的濃淡,很難把握火候,主要依賴高水平人工繪畫,每一幀都需慎之又慎、精而又精,因此在技術層面上很難藉助於軟件自動繪製。


師徒二人離別的片段,採用畫家現場作畫,攝影師現場拍攝的手法,最後與動畫鏡頭合成。這其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是正常動畫片的幾倍有餘。


水墨動畫更強調寫意

而非寫實,這也是民族藝術與現代技術的巧妙結合,源於古老國粹,又在新時期實現國畫的新發展。這樣的作品所傳達出的精神在於:中國有能力產出具有民族風格的優秀作品。(這其中的民族自信油然而生)


④ 豐富多樣的鏡頭運用


遠景:《山水情》裡關於鏡頭的運用非常巧妙。開頭是一片霧濛濛的朦朧鏡頭,隨後由遠及近,鏡頭推進到抱緊古琴的老人身上。(由開頭的遼闊山野逐漸推進到一位老人,既凸顯冬日蕭瑟,又很容易使我們注意到老人動作)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朦朧鏡頭,給人以霧濛濛的感覺


正所謂“江山如此多嬌”。遠景還用於展現水墨繪畫的宏偉山河,特別是師徒二人遊山玩水之際,很多空鏡頭勾勒出中國的山川河流,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近景:少年看望老人之時,見老人正撫琴而奏,眼前一亮。我們很容易意識到少年對古琴的喜愛。(電影中表現人物面部特徵、面部表情,特別是眼睛時,會選擇近景,這樣能夠更好地展現人物心理)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少年的眉間流露出琴的喜愛


近景,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畫面。


特寫:影片裡每當老人和少年彈琴時,手指在古琴上來回撥動,鏡頭往往給出特寫。導演如此安排,在於強調老人的精湛和少年的勤學苦練。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彈琴特寫


⑤ 三處隱喻蒙太奇

影片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法,主要在隱喻上比較鮮明。


第一個是少年學藝。短短19分鐘,影片卻將少年的練琴鏡頭和一年四季不同特點的山水鏡頭所結合,讓我們看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這裡隱喻的正是時間輪轉。


第二個是老人站在山頂,看到一隻老鷹和一隻雛鷹正翱翔天空,而影片結尾鏡頭再一次轉向天空,只見雛鷹長大,獨自飛向遠方。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鷹的隱喻


老鷹和雛鷹隱喻師徒二人,而雛鷹的命運也暗示著老人最終離開的結局。


第三個是影片後半段,老人和少年一同出遊。溪水潺潺,少年無憂無慮地戲水,而老人則站在一旁,面無表情。兩相對比之中隱喻師徒離別。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清·鄭燮《新竹》


解讀:一個人能夠超過老師和前輩,是因為老師和前輩的養育和培養。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水墨丹青裡的散文敘事,是一老一少的人間佳話


整部作品的劇本是偏向散文化

的結構,沒有太多的戲劇衝突,主要通過描繪老人和少年的一段經歷,平鋪直敘地講故事。


① 中國傳統老師與傳統學生的形象


影片從開頭到結尾只有兩位人物,也就是老人和少年。而影片的人物設置是極具典型化的:少年是一個善良、刻苦學習、有感恩之心的中國少年(中國傳統學生)的形象,而老人則是鑽研技藝、待徒如子、慈祥無私的中國傳統老師形象。


少年岸邊相救老人,並將老人帶回茅屋休養,足可見他的善良之心;四季交替,少年刻苦練琴,可窺見他勤奮好學之心;拜別恩師後,少年拿出古琴彈奏一曲,以謝師恩,足可見其感恩之心。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少年救扶老人


老人醒後撫琴,琴聲悠揚,可見他的古琴造詣非常;他毫無保留地教授琴藝,誨人不倦,臨別之際將喜愛的古琴贈給少年,可見他對少年的關愛;慈祥老人形象則通過與少年的日常相處所表現。


② 是師徒,更是伯牙子期


影片所直接展示給觀眾的是二人的師徒關係。老人誨人不倦,將畢生所學傳授給少年,而少年也孜孜不倦地學習琴藝,不斷突破自己。這層師徒關係既體現在故事裡,也與20世紀80年代的教育體制改革遙相呼應,它將中國傳統文化裡“尊師重道”的思想含蓄地表露出來。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兩人更是知己關係

,開頭少年吹笛,老人抱琴足可見二人的志同道合。而臨別之際,老人將心愛寶琴贈予少年,已然將少年看做知己,足可見一份珍貴的情誼。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贈琴


古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今有老琴師贈琴予少年。


③ 暈倒是開始,贈琴是終局


從情節設置上不難看出,正是因為老人的暈倒,才有了後面一系列事情的發生,少年救了老人的性命,老人也十分感激。二人又對音樂感興趣,老人收少年為徒合乎情理。這裡暈倒可以看做一個節點。


它起到了烘托少年善良品質、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以及為下文二人相識相知做鋪墊的三重作用。


而贈琴這一個節點則表明老人的離去。老人身體逐漸恢復,而少年琴藝大增,老人離去無疑是為影片畫上一個句號。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

——唐·王勃《滕王閣序》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寄情山水的多重隱喻,叫做一琴多音


《山水情》既是講山水,也是講人心,而整部影片的物質載體就是古琴。古琴所彈奏的聲音其實有三種,即師徒音、知己音、山水音。而古琴自身也帶著三種意味


① 三種聲音

其一在於凸顯老人和少年的師徒情誼,通過講述琴藝傳承這件事,既突出老師的誨人不倦,又展現學生的孜孜以求。


其二在於知己情誼。二人對音樂的共同追求體現了無數熱愛音樂(或者藝術)的人的美好追求。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追求也是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踐行,是80年代的人們對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追求之一。


其三在於山水之情。水墨動畫所勾勒的壯美河山表現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山水情實質上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的讚美,是中國自信的不斷提高,也是中國逐漸走向世界的時代體現。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中華山水


② 古琴的三種含義


其一是琴藝的傳承。從社會層面講,琴藝的傳承就是中國傳統古老技藝的傳承,特別是水墨動畫這一珍貴技藝。


《山水情》誕生的兩年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開始自負盈虧,受到經濟因素影響,很多員工離去,水墨動畫的生產宣告停滯。


影片所傳達的精神在於傳承,導演如此設置也是向後世表達這樣一種態度,優秀的中國藝術,要傳承與發揚。中國技法的匠心獨運,中國的匠人精神,絕不能失傳!


如今,越來越多的古老傳統技藝受到的國家的高度重視,並與現代的短視頻、直播、包裝銷售、旅遊觀光等元素結合在一起,散發出新的光芒。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少年彈琴謝師恩


其二在於古琴所彈奏的音樂。古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器樂,古琴文化在古代中國備受推崇,無論哪朝哪代,無論儒釋道,都將琴文化推崇之上。


在今日的中國,仍需要對古琴多加重視,弘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優秀文化,民族風格的古琴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其三在於古琴所傳達的感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器樂走向世界,實質是中國藝術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認可和接受,被世人熟知和喜愛。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魯迅《且介亭文集》




《山水情》:從視聽語言、散文敘事、山水隱喻,聚焦中華技藝傳承


結語


改革開放之後的20世紀80年代,新中國正在走向繁榮。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騰飛,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中華民族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弘揚中華民族特色,而推出具有民族風格的中國水墨動畫電影是我們的方式之一。


《山水情》這部作品通過講述老人和少年的故事,展現出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折射出中國傳統價值觀中的師生關係、知己關係,同時反映了中國特色文化藝術的發展追求。


《山水情》所寄託的多重情感,在我看來,這也是特偉導演那一輩人的心中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