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3月已过,由于疫情打破了正常的商品市场流通节奏,线下消费的好多场景都转化到了线上,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作用明显增强。数据显示,1-2 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3%,其中,食品网上消费更是增长26.4%。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5个百分点至 21.5%。网上零售的爆发,反映出疫情正在倒逼零售业加速变革。网络销售将成为未来零售业发展的最重要趋势。


对于网络零售的研究,其中物流快递一环必不可少。顺丰控股作为快递物流业业龙头企业,是每位消费研究者把握未来消费趋势必须要研究的一家企业。接下来,斑马君就对顺丰控股的现状及预期进行梳理。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顺丰的物流帝国


作为国内快递物流行业头部企业中首家采用直营模式的企业,顺丰用时效性缔造了不错的个人用户端口碑。并且对马云视而不见、把国际顶尖投行拒之门外的一系列故事,给顺丰的当家人王卫涂上了非常浓重的神秘色彩。顺丰不止是出名的企业,还拥有出名的企业家,顺丰很牛。这是人们对顺丰的普遍看法。


顺丰确实很牛,其不仅用户满意度连续11年稳居行业榜首,而且连续七年蝉联快递服务全程时限排名第一。顺丰控股不止是国内领先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更是一家具有网络规模优势的智能物流运营商。近几年,顺丰控股对天网、地网、信息网的持续投入建设,三网合一的基本盘资源实力已经非常雄厚,顺丰的快递物流帝国更加强壮。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顺丰控股共在飞58架自营全货机,其中767有8架、757有31架、747有2架、737有17架。旗下顺丰航空为我国首家民营货运航空公司,现今已发展为国内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2019年,顺丰控股全货机加散航总计航空线路达到2,102条,航班总数154.55万次,日均4,234班次。航空发货量总计约135.32万吨,日均发货3,707吨。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除航空天网外,2019年顺丰控股业务已经覆盖全国335个地级市、2,834个县区级城市。国际标快以及国际特惠业务已经覆盖美国、欧盟、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东盟、印度、巴西、墨西哥、智利等62个国家。国际小包业务已经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地网的纵贯连横顺丰已经取得绝对的先发优势。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然后,顺丰控股在结合物流场景和业务需求构建覆盖全球业务的高速网络,将业务信息实时汇聚顺丰智能终端,形成信息网。2019年顺丰业务数据量已经超过40PB级,日均计算量超过1PB。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分析决策,统筹指调,实现“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顺丰智能物流帝国终成。


虽然顺丰很牛,然而顺丰近几年的发展实际上并不算顺利,质疑和挑战也一直存在。


二级市场表现并不出众


相比于近几年企业业务布局体量的增长,顺丰控股的二级市场表现却并不出众。自2017年借壳鼎泰新材登陆A股市场以来,前复权股价在借壳当年3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的72.96元/股,之后便开启起了一路下跌,最低跌至19年6月份的28.46元/股,直至近日也只能说是依然在低位徘徊。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当然我们要知道,任何一家企业的股价走势,都是技术面和基本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技术面看上看,当年顺丰借壳鼎泰新材的事项公布前,市场就已经透支了这种利好预期,并且在借壳过程中已经出现数月回调。直到2017年2月更名顺丰控股、3月股价冲刺创新高,恐怕这里边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流通盘太小、企业太好,被游资炒作造成的。所以在斑马君看来,顺丰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的股价下跌更应该看成是一种二级市场价值的回归。


从基本面上看,顺丰被诟病最多的就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才取得一些列措施。这些措施当中除了劳务派遣之外还包括“伙伴计划”。实际上,人员相关成本作为顺丰最大的成本支出,在此采用更新颖的管理手段无可厚非,只要这种手段是合法合规的。


虽然“伙伴计划”将大量业务外包给相关业务供应商,部分职工薪酬、运输成本及车辆和机器设备折旧等不在由顺丰承担,但是顺丰对各个业务供应商的把控能力仍然是非常强的,并不会削弱其直营业务模式的竞争优势。


另外从行业基本面看,近些年快递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主要由电商业务崛起繁荣贡献。而大部分电商卖家在选择物流供应商的时候首要考量因素是价格而不是时效。而成本更高,时效更好的顺丰收入增速是要稍慢于行业增速的。然而,随着规模效应的持续积累、成本的更精确管理,顺丰主要针对电商的经济件业务已经不再是短板。


数据显示,2019年经济件业务实现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32%,已经跑赢行业收入增速。2019年,顺丰控股不仅经济件业务增长强劲,新业务也是个个开花,增长亮眼。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2019年新业务开花、物流帝国崛起


2019年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121.93 亿元,同比增长23.37%,实现归母净利润 57.97 亿元,同比增长 27.23%。其中,新业务增长情况尤其亮眼。2019年顺丰快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5%;冷运及医药业务同比增长32.5%;同城急送业务同比增长96.1%;供应链业务同比增长11倍。新业务收入高速增长也让新业务占总收入比进一步提高,顺丰业务多元化更加均衡。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新业务以及经济件业务的高速增长直接让顺丰在2019年实现业务量以及业务量份额的逆袭。数据显示,2019年顺丰控股业务量达到48.31亿票,同比增长25.84%。也就是说2019年,顺丰成为了无论从收入端还是份额端来讲双料领先的行业龙头。2019年绝对称得上是顺丰的崛起之年。这表明顺丰前期的大额投入以及一些列变革正在迎来收获季。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2020年疫情来袭,受益于直营模式更高效的管理能力,顺丰成为行业内复工复产最快的企业。激增的电商消费需求,也让顺丰录得2月份业务量118.9%的高增速,成为当期行业内唯一增速正增长的企业。


现在是顺丰控股股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还是帝国衰落的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至2019年虽然快递物流行业发展非常快,但是扎堆上市融资以及不断下跌的单票运价都表明,行业内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2019年顺丰单票收入从去年的23.26元下降到21.94元。虽然单票运价还在下滑,但是业务量以及份额的逆袭,已经表明顺丰取得了行业内竞争的初步胜利。


另外可能有的人还会注意到,顺丰主要针对商务用户的传统优势业务时效快递收入2019年增速只有5.9%,明显的增长动力不足。实际上,电子签章、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的发展确实对该业务构成了挑战。但是也不用过分担心,只要企业自身能够实现迭代升级,新的业绩增长点很快就能培养起来。


顺丰志在何方?


人会有新陈代谢,企业也会有迭代升级。人停止新陈代谢带来的后果是死亡,企业停止迭代也是同样的结果。但是,从顺丰新业务的增长情况来看,顺丰是一家迭代升级能力很强的企业。


实际上来讲,航线在我国并不是稀缺资源。行业内的几家头部企业,很容易通过新业务布局形成时效快递的同质化竞争,从而把这一业务拉入更深层面的价格战。也就是说,占顺丰总收入一半以上的时效快递不只面对的是电子签章、电子合同等新技术发展的挑战,同业的竞争也是未来的重要挑战。


讲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困惑。既然时效快递业务前景不明朗,顺丰为何还要投入巨资布局航空资源。是的,顺丰近几年对航空资源进行了巨额的投入,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鄂州机场项目的建设。


公告显示,该机场飞行区跑道滑行道系统计划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高达330万吨的目标设计。航站楼、转运中心等设施计划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的目标设计。


这个规模到底有多大呢?2018年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为377万吨;首都机场货邮吞吐量也就只有207万吨。对比可见,鄂州机场的建设规格非常高。其总投资金额达320.63亿元。显然,商务时效件业务和电商经济件业务低毛利很难支撑的起如此庞大的项目投入。


那么只有能够贡献高毛利的医药冷运业务才能支撑如此庞大的机场建设。对比国外医疗冷运行业,美国头部前三家企业占据了行业90%的市场份额。而我国的医疗冷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主要参与者包括国药控股、上海医药等企业。也就是说,更高附加值的冷运业务可能才是顺丰的未来志向所在。冷运行业市场容量足够大,发展前景足够迷人,足以实现对时效快件业务的迭代。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耗资巨大,但是一旦构筑完成,顺丰的航空资源将成为顺丰的绝对护城河,为企业带来更长久的繁荣。现在,就是顺丰物流帝国崛起的前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