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並不想分封,看李斯是如何幫他反駁群臣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掉六國,成功統一天下以後,開始尊稱秦王為“皇帝”,全國劃分郡縣,拆除了各國郡縣之間的城牆,大修馳道。也沒有分封子嗣、族人,更不把功臣封為諸侯王。

於是丞相王綰向秦始皇諫言說:“各國諸侯剛被消滅,燕地、楚地、齊地山高路遠,如不在那些偏遠的地方分封諸侯王,誰來管理那些不毛之地呢?請陛下分封諸子為王,到各地去代陛下管理,伏請恩准。”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並不想分封,看李斯是如何幫他反駁群臣


秦始皇把這個球踢給了群臣,讓他們發表看法,大多數人都同意分封。這時,廷尉李斯跳出來反對,說:“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國家之初,分封宗族功臣,但是後來隨著薪火相傳,血脈親情早已淡薄如水。更嚴重的,竟然像仇人一般的相互攻擊討伐,周天子卻根本無力管。”

“如今,陛下賴上天護佑,統一天下,而且都已經劃分為郡縣,皇帝的子嗣、族人以及功臣都由國家賦稅重重賞賜。以實際情況來看,劃分郡縣治理,非常簡單高效。天下統一,人民歸一,這就是定國安邦的法則。所以,再次分封諸侯是根本不可實行的。”

秦始皇聽完李斯的發言,心裡暗喜,緊接著說道:“多年來天下苦於戰亂,就是因為諸侯王之間不能同心同德。賴有神靈的護佑,祖宗福廕,天下剛剛得以平定,如果再分封諸侯,這無異於自樹強敵,日後還可能安寧無事嗎?廷尉所言極是。”

李斯壓中了寶,秦始皇的確是不願意實行分封的。李斯幫著秦始皇說話,秦皇皇應該是很高興的,當著眾人的面誇讚了李斯。李斯得到了秦始皇的承認和賞識,所以後來才有可能官拜丞相。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並不想分封,看李斯是如何幫他反駁群臣


幾年後,秦始皇設宴款待群臣,中途就有人出來歌功頌德,盛讚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秦始皇正樂呵呵地聽著這些溜鬚拍馬之人的讚美之詞,這時候來自齊國的淳于越出來掃興了,向秦始皇進言道:

“商朝和周朝之所以能夠享有天下千百年,就是因為分封子弟功臣為左膀右臂,輔助治理國家。而如今陛下富有四海,子嗣卻都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現像田氏篡齊、三家分晉那樣的禍亂,朝中假如也沒有強有力的股肱之臣,靠誰來挽回局面呢?行事如不借鑑古人所留下的經驗和教訓,是很難不出差錯、很難長期統治天下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並不想分封,看李斯是如何幫他反駁群臣


秦始皇見又有人舊事重提,氣的都不想搭茬,直接交給現在已官拜丞相的李斯去懟他,於是李斯反對道:

“這種說法荒謬至極!堅決不能用!古時天下名為一朝天下,實則是一盤散沙。諸侯彼此之間互不服氣,所以矛盾漸起,相互攻打。近來國中有一些無事生非、長舌之人,自以為學問高深,都喜歡借古諷今,以花言巧語來混淆視聽,人人都說自己的主張正確,都以自己的學說為治國良策,以此來否定國家政令法度。”

”如今天下一統,是非明辨,四海之內普天之下,都無比尊崇皇帝陛下,而諸子百家的學子各持己見,糾集在一起,隨意大膽的批評國家法令和制度。朝廷每頒佈新的政令,立刻就以自己的學說義憤填膺地議論它、否定它。”

“他們通過彼此之間議論紛紛、胡言亂語來洩心中私憤。以敢提出不同意見、敢批評政府、敢否定政令來博取名聲,以能提出他們認為正確的治國方略來顯示學識高。更有甚者,還擅自組織無知群眾造謠生事,長此以往,不加禁止,陛下的權力威嚴將受到很大負面影響。”

“這種不利的影響也會逐漸地蔓延,隨之將會各種亂黨派別林立。因此,這種言行應當絕對禁止。我建議,將民間私藏的《詩經》、《尚書》,以及諸子學說著作,下令三十天內,一概收集,統一焚燬。若有人不服從,擅自私藏禁書,就處以黥刑(黥刑就是在臉上刻字),並罰苦役。但是醫學、占卜、農學類的書籍不在此範圍內。倘若有想學習治國之策、法令制度的,就以官吏為師,嚴禁私學、亂學。”我想,這大概就是焚書的原因之一吧。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並不想分封,看李斯是如何幫他反駁群臣


李斯可以說是摸準了秦始皇的脈搏,但他心裡究竟是不是這樣想的,還是隻想取悅秦始皇,那就不好說了。不過李斯已經實現了他學業完成,就業時的夢想,現在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子女全都與王室聯姻,可以說是名利雙收。人這一生,真能實現夢想的並不多,所以這一點來看,李斯讓人很是羨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