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綏芬河:探訪東寧要塞(4)日軍遺蹟遍佈河山

日軍前後在東寧駐紮十二年之久,有三個師團,一個國境守 備隊,及兩個面向吉林的聯隊,最多時十三萬人,兵種有步兵、騎兵、坦克兵、裝甲兵、通信兵、航空兵、舟橋兵、高炮兵,服務性設施有陸軍醫院、軍馬醫院、被 服廠、兵工廠。這樣長期、複雜的活動,留下了大量殘跡。從大型要塞、公路、鐵路、飛機場,到軍火地雷刺刀衣物地圖。進入東寧縣,就如進入了戰爭博物館。


東 寧縣域面積7137平方公里,轄6鎮102個行政村,幾乎舉手投足,角角落落,都是二戰的影子。碉堡、崗樓、水泥彈藥庫隨處可見。目前東寧縣有30多個保 存完好被當地政府改作他用的原日軍軍火倉庫,如八里坪村已改為糧食倉庫的25個,佔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仍然保溫防潮,鋼筋水泥四壁、地面完好無損。
早 在1990年代,東寧就是中國的公路先進縣。別的縣只有一條公路時,東寧已經鄉鄉通公路了——原因很簡單,東寧到處是日軍修築的永備軍事公路。這種砂石 路,保存的非常好。東寧每道河流上,都有日軍修築的鋼筋水泥橋樑,儘管戰爭結束五十年,這些幾乎沒有維護的橋樑仍在使用——這些橋是以通行坦克的標準做 的。用當地百姓話說,比現在的橋結實得多。大型交通設施,也有棄置的,比如十處飛機場。東寧縣城有新舊城之分。舊城,完全是水泥路面,看得出規劃整齊,今 天可能有些落後,但五十年前,極可能是亞洲最先進的縣城。
日 本侵略者留下的石碑就發現了11處。這些碑不僅是為死亡的侵略官兵修的,在東寧綏陽二段林場原日寇戰車駐地發現了“戰車碑”。在大肚川鎮新城子溝村原日寇 軍馬醫院遺址發現了為軍馬立的高達5米的墓碑,魏碑體的“馬魂碑”三個大字極漂亮,落款是“陸軍中將沼西多稼藏”。這樣一個對自己的馬都極有感情、書法可 稱藝術品的人,卻是雙手染滿中國人民鮮血的侵略者。沼西多稼藏曾任第二十二師團長。而這個師團,曾駐東寧。

1999 年6月8日上午10時,採訪車在大雨中駛過泥濘的鄉間土路趕到東寧鎮民主村。幾經打聽,又在農田裡趁著陣雨的間隙跋涉了半小時,終於找到了一處已倒伏的 “忠魂碑”。這裡是當年日本侵略者的炮兵駐地,據東寧要塞調查組工作人員介紹,這座碑是為24名日軍炮兵官兵立的。
我 還有幸看到當地文物人員收集的300餘件侵華日軍遺留物資。這批文物中包括槍械、戰刀、炮彈等武器,大衣、飯盒、牙刷等生活用品,以及炊具、衣櫃等。從要 塞裡還找到了當時很奢侈的照相機、留聲機。一支近一米長的鐵烙鐵令人心悸——這個專門用來摧殘被捕者的刑具現在只能從電影電視中看到。據東寧縣文物管理所 原所長馬書學介紹,一塊正反兩面都寫有“伊藤五郎”字樣的鐵皮牌比較有研究價值,他分析這個粗糙的有孔可以掛在牆上的10釐米長鐵牌是日軍士兵值勤時的名 牌。
  
所 有文物中,最有價值的是各種檔案。建國後,東寧縣武裝部成立時將自己的彈藥庫設在一處日軍遺留的工事中,當時將一批包括一隻鐵卷櫃在內的雜物堆到了一邊。 1998年7月,東寧縣武裝部清理這個倉庫,在這隻50多年沒打開的鐵卷櫃中發現了侵華日軍遺留的31.5幅軍事地圖,這一消息迅速被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 播發,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震動。而東寧要塞的全部發掘,也由此開始。

當地百姓傳說,戰爭結束時日本侵略者曾在地下掩埋過戰車。東寧文物所原所長馬書學分析,隨著考察工作的逐步深入,有望找到從未發現過的秘密要塞和軍用倉庫,裡面的遺留物資可能很豐富。
日軍曾經在東寧開闢慰安所,也就是萬惡的慰安婦項目。多年前,我曾經探望過健在的慰安婦,後繼的血火東寧系列中將有專文。東寧的二戰遺留,不僅僅有旅遊和文物價值,戰爭遺留軍火還在繼續傷害當地百姓,這方面也將有專文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