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行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這樣做對投資者有什麼益處呢?

雪之道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主要是為了降低銀行風險,避免因債務違約最終影響到金融穩定。


如果說對投資者有什麼益處,如果堅持的話,那就是讓相對保守的投資者選擇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民營銀行存款等替代選擇,本金和利息更有保障。


2013-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金融機構已兌付理財產品中,虧損產品數量佔比一直低於0.06%。也就是說,1萬隻理財產品中,只有6只是虧了本金的,且本金損失率低於10%。


超低的虧損率,使得銀行有底氣來進行剛性兌付,並且還能有不錯的利潤。


到了2018年,為了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要求金融去槓桿,過去依賴貸款生存的殭屍企業、連續虧損企業遭遇貸款困難,債務違約問題開始頻頻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理財產品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如果再繼續堅持剛性兌付,有可能會有銀行因理財產品虧損甚至破產。


除了企業債券違約頻現外,2018年起房地產行業也迎來變局,黃金時代徹底結束,嗅覺靈敏的大型房地產企業開始尋求轉型,對應的則是居民家庭負債率過快攀升。從這一角度講,居民購置房產的潛力已經嚴重透支,未來房地產市場有望量價齊跌。理財產品資金中相當比例進入了房地產市場,同樣面臨到期難以兌付的問題。


打破剛性兌付,這是監管未雨綢繆做出的提前防範。對於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敲響了警鐘。


如今的理財產品數量已經大大減少,2020年年底之前保本理財產品將徹底消失。不僅如此,理財產品也將從銀行業務中剝離出來,由銀行成立的理財子公司專門負責,從法律層面進一步與銀行撇清關係。


對於消費者來說,未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更加不穩定,虧本概率大大增加,並且有可能出現較大程度的虧損。


從理財角度講,未來與其選擇理財產品,就不如更合理的配置資產,拿出少量資金投資股市或者指數基金,謹慎選擇下虧損也許還會更少。


財智成功


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旨在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以確保銀行業的長治久安。銀行成立“理財分公司”,能夠更加靈活地開展專業投資,提高客戶的投資收益。

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等機構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 “ 資管新規”及後續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等配套措施,開啟了我國銀行業深化金融改革的序幕,將創新我國居民投資理財新的模式。

“ 資管新規”明確取消銀行保本型理財產品;為了平穩過度,正式執行時間為2021年元月1日。在此過渡期內,有些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取消了“剛性兌付”;儲戶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銀行需要對其進行風險等級評估。

如果客戶的風險評估結果,與其購買的理財產品等級匹配,才有資格購買對應的理財產品。否則銀行的電腦系統,不支持此項購買行為,使之無法成交,下圖即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與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評級:

根據圖標上的風險匹配度,一些理財經驗比較豐富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中高風險”或者“高風險”的產品,從而使得風險和收益成為正比。而未來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可充分依靠其專業能力,根據客戶的需要,為客戶提供各種風險類型的產品。

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可能適當持有一些優質基金或藍籌股;不僅使得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收益增加,還能夠利好證券市場。

未來的銀行理財產品客戶,勿能再有“萬無一失”的陳舊觀念;購買理財產品再也不看“說明書”了;不瞭解風險情況,做甩手掌櫃的好日子,還有一年半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客戶們應該好好學習、抓緊時間認真領會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行情和特點。

未來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不僅能夠降低銀行的金融風險;而且還能夠提高客戶的理財能力,使之成為一個明明白白的投資者。


陸燕青


題主犯了方向性錯誤, 銀行理財打破剛兌,是對銀行有利而不是對投資者有利。顯而易見的是,銀行對所有的理財實行剛兌,那麼作為投資者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哪裡會反對?!

銀行發行理財,其本質是替客戶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會受到市場的波動影響,從而影響到預期收益的實現,有時候甚至會危及本金。如果實理財行剛兌的話,對銀行會有以下幾個壞處:一是銀行包袱越來越重。前面說過了,銀行投資也會遇到市場風險,如果這些風險都讓銀行自己消化,那麼銀行內部積累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以致最後形成系統性風險,危及整個銀行業。二是銀行存款越來越少。如果理財剛兌形成共識,那麼相信沒有多少人會願意存款,因為二者除了收益高低沒有了其他差別。銀行可供貸款的存款越來越少,而作為表外業務的代客理財卻越來越多,實體經濟難以獲得低利率的資金輸血,經濟會受到影響。三是銀行理財水平差距無法體現。大小銀行都實行剛兌,那麼銀行理財水平根本看不出差別,市場沒有競爭,於是沒有銀行願意投入人力物力進行投資研究,不用進行風險和收益的匹配,客戶選理財也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收益率的高低。

購買理財就是委託銀行投資,投資就有收益率的高低之分,有收益率的高低意味著與之匹配的風險程度有高低。如果實行剛兌,一切風險都被抹殺,理財本身的存在意義就沒有了,反而會給銀行帶來風險。因此,理財打破剛兌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如果一定要說打破剛兌對投資者有益處,那就是投資者教育,讓他們明白收益和風險對等這一原理。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財譚


投資者就是市場參與者,剛性可以增加投資者對於風險的管理,並十足看到市場變化。如今,市場結構出現精英管理團隊。市場產量嚴重萎縮,繼續進行保本管理。中國的體量大,稍微的變化就會產生巨大的利差。如果市場沒有辦法覆蓋利息,生產連資本金都不夠。


計然在農村


誠信基礎都未建設好--打破剛兌是對不良企業和操縱者的縱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