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三和書院雲南校友會、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探訪

《滇南本草》作者蘭茂家鄉紀行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2019年8月18日,三和書院醫道傳承·雲南校友會組織了赴《滇南本草》作者蘭茂的家鄉—昆明市嵩明縣楊林鎮拜謁蘭先生祠堂的活動。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也應邀參與

剛一到達,雲南中醫藥大學的韋群輝老師就給大家開展了一場《蘭茂與》的講座。

韋群輝老師內容詳實的講授,讓所有人見識了《滇南本草》的前世今生。《滇南本草》是雲南歷史上最早的、價值最大的中草藥專著,它早於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42年。雲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將《滇南本草》整理出版,現仍繼續使用。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通過拜謁蘭公祠,我們瞭解到:蘭茂一生,不僅是醫學大家,還是一代鴻儒。生性聰穎,勤奮好學,少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終身隱居楊林鄉里,採藥行醫,潛心著述,設館授徒,人稱"小聖"。

蘭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卻不多。蘭茂辭世40年,明正德《雲南志》記述蘭茂著有《玄壺集》等十九種書;這份蘭茂著述一覽表記述的有關書目,也有二十多種。流傳至今的只有《韻略易通》《滇南本草》《醫門攬要》《玄壺集》《信天風月通玄記》和170多首詩作。

中央電視臺的“經典傳唱”,其中有“天對日,雨對風。九夏對三冬。祥雲對瑞雪,滴露對垂虹。楊柳池塘風淡淡,梨花院落月溶溶。等等”這出自蘭茂先生所著的《聲律發矇》。這是一部用韻語寫成供童生學習音韻對仗的專用讀本,早於李漁《笠翁對語》約200年。該書“吟誦之下,恍覺景物山川,皆成佳趣”。由於通俗易懂,語言精煉,音律鏗鏘,琅琅上口,廣受歡迎,因而成為當時滇中的啟蒙教科書。並且蘭茂以“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的《早梅詩》加以概括記誦了當時北方話20個聲母的發音。由於它切合實際,便於應用,流傳很廣,被收入清代《四庫全書》。當代著名學者方國瑜先生說:“蘭茂的《韻略易通》,在中國音韻史上豎起了第二座巍峨的里程碑。”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他的詩詞著作頗多,尤以《止庵吟稿》和《玄壺集》為代表。他的詩,或寫景狀物,或闡述人生哲理,或抒情言志,或諷喻現實,或評古論今,風格清新,膾炙人口。景泰五年(1454)蘭茂寫成南曲劇本《性天風月通玄記》,堪稱雲南最早的劇本。蘭氏取材於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即唐三藏)去西域取經事由,寫成《續西遊記》,其成書年代更比《西遊記》要早百年左右。

蘭茂是還是教育家、理學宗匠。蘭茂在楊升庵被貶雲南之前就提倡道德文化教育,是他開始在雲南啟蒙文化,推廣普通話音韻。在正統年間(1436—1449年間)及其前後,蘭茂在楊林設堂講學。之後的雲南第一所書院—碧瀾書院就誕生於楊林。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蘭茂在醫藥學上的重大成就,來源於他的刻苦鑽研和辛勤實踐。蘭茂從為母親治病起,立志學醫,一發而不可收拾,一生浸泡於藥物學和醫學中。嵩明的“藥靈山”,就是他採藥常去的地方。他邊採藥,邊學醫,邊著書。從永樂丁酉年(1417年)至正德丙辰年(1436年)20年的時間裡,他四處覓方採藥,結合積累的治療經驗,終於完成了《滇南本草》(含《醫門攬要》)這部鉅著。

《滇南本草》最早的抄本載藥274種,整理本載藥544種,附方600餘首。是一本藥物與方劑結合,便於使用,有獨創性的藥物學專著。蘭茂為了著書採藥,幾乎踏遍了雲南全境:東至滇黔川邊界,南達中老邊境,西臨中緬邊界,北至金沙江兩岸。

《醫門攬要》共二卷。上卷專論脈法,載望、聞、問、切四診,總論及脈訣歌。下卷論方症,主張療疾要從實際出發,診斷要全面慎思。每症先論病理,再予臨床處方。其複方配伍精當,單方簡易實用,無不體現蘭茂淵博的學識和精到的診療經驗。

李孝友稱蘭茂《滇南本草》及所附《醫門攬要》,“系蘭茂對古代邊疆民族地區常見病、多發病臨床經驗的總結,對中國民族藥物的發掘與研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1世紀以來,雲南省省內外醫藥學家對《滇南本草》的多種藥物經臨床配方應用,證明確具特效。此如馳名中外的雲南白藥,專治風溼的虎力散,祛風除溼的腎福寶,專治偏癱的燈盞花等等,都是各醫家和藥廠採用《滇南本草》的藥物配方研製。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三和書院 雲南校友會合影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也派代表發言,內容如下:《滇南本草》作者蘭茂,字廷秀,號止庵,晚年崇善釋老之

學嘗自稱和光道人。滇省嵩明縣楊林千戶所石羊山人氏,祖籍河南武陡先輩遷滇。生卒年月不詳,據考證約生於明太祖洪武30年公元1397年),卒於明憲宗成化13年(1476年)。畢生為一平民學者,是雲南歷代最負盛名的醫藥學家和語言學家。蘭氏從事醫藥實踐之時較之醫藥學大師李時珍尚早一百多年。據云南省志所載,他天資潁慧“年十六,書史過目輒成誦”,學識淵博、興趣廣泛,既精通醫藥,又熟諳聲律,且善吟詠。“生平所著詩文甚多”,計有中藥學《滇南本草》,中醫學《醫門擘要》,音韻學《韻略易通》,詩詞《玄壺集》,南曲《性天風月通玄記》,政論《安邊策條》等。其中實踐價值最大者便是他為了“救民病傳後世,永遠濟世”之作《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撰成於十五世紀中葉,該書收載滇中常見且習

用之中草藥物458味,附方600餘首,其中複方配伍精當,單方簡易實用,體現了蘭氏的淵博學識與豐富的診療經驗。然五百多年來,《滇南本草》迭經輾轉遞抄、增補、翻刻,故書中附方也在定程度上滲入了蘭氏門人或再傳弟子的一些有用經驗。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拜謁了蘭茂先生的衣冠冢之後,來到了後院的植物基地。大家紛紛感嘆:原來在雲南路上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皆能入藥啊!雲南是動植物王國,中藥王國。除了《滇南本草》收錄的以外,雲南民間、各少數民族尚有很多驗方偏方有待挖掘整理。醫道傳承,任重道遠。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大家中午品嚐了楊林酸菜魚後,下午遊覽了海潮寺。該寺始建於明代,在海潮寺可遠觀藥靈山,俯瞰嘉麗澤全景。相傳蘭茂划船釆藥於兩地之間,閒暇之時,便在象鼻嶺垂釣,好生愜意。

遊學活動的第二天,恰逢醫師節。不管是否從醫,每一個熱愛中醫的人,都為我們民族瑰寶—中華醫學而自豪。雲南有這麼多人熱愛中醫,大家都深信:三和學子,會將三和精神,傳播給更多的人,更大地造福社會。

尋蹤大醫路,我輩更應奮起而求索!

正如蘭茂精神所倡之,

與諸位後學共勉:

醫心體聖,酒韻詩風,

情懷嵩土,德化大眾。

懸壺濟蒼生,詩書澤後人。

大醫精誠,壯我庶民,

聖心啟蒙,強我國音。

滇南本草醫藥研究所丨問道蘭公祠,尋蹤大醫路

最後,歡迎各位多多交流,學習心得,醫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