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四種模式” 建設六大垃圾處理終端

4月16日,在三河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建設現場,鍋爐第一榀鋼架開始吊裝,全廠最重要的里程碑節點按期實現。“本項目於2019年9月底全面開工,現正在進行主體工程建設。我們將加班加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確保年底前投入試運行。項目建成後,將為三河市域乃至京津區域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三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張瑞明表示。

以抓實抓深抓細“三創四建”活動為載體,三河市積極探索建立集“監管、考核、付費、評價”於一體的公共環境衛生服務體系,牢固樹立對標京津、協同發展理念,採用“四種模式”建設六大垃圾處理終端,力爭2020年底在全省率先建成種類齊全、工藝先進的垃圾終端處理體系,為垃圾分類奠定堅實基礎。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總投資14.1億元,佔地115.13畝,設計日處理規模20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73萬噸,年發電量4億度。”項目建設方三河康恆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心軍介紹。這個採用PPP模式建設的發電廠選用兩臺日處理規模1000噸的機械爐排爐,單臺處理規模全國第一,煙氣排放標準執行歐盟最嚴排放限值,全廠工業廢水零排放,還採用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最先進的技術組合,可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建設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和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項目。三河市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中心項目以市場化手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功引進北京建工集團投資建設,是廊坊市首例集消納和再生於一體的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項目建有3條建築垃圾再生產品生產線,年處置能力為70萬噸,目前日均處置建築垃圾3000噸,實現了建築垃圾“再利用”,變廢為寶。

採用社會投資模式,建設三河市農業生產廢棄物處置中心。該中心是目前國內單體投資最多、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生物天然氣項目,以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等農業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項目一期佔地109畝,達產後,年消納秸稈11萬噸、畜禽糞便3萬噸,年產生物天然氣700萬立方米、沼肥有機肥6萬噸。謀劃的二期年產1800萬立方米生物質燃氣項目,被列為河北省重點前期項目。建成後,年可消納城鄉有機廢棄物近60萬噸,年產生物燃氣1800萬立方米,從而實現農業生產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能源化利用。三河市餐廚垃圾處置中心同樣採用社會投資模式建設,該項目採用厭氧發酵產生生物天然氣,建立了完善的源頭收集、集中運輸、終端處置的餐廚垃圾處置閉環體系。

採用政府投資模式建設的三河市糞便無害化處置中心已建成投產,日處理糞便100噸,總投資2755萬元,採用好氧發酵技術產生有機肥。

“六大垃圾處理終端的建設,標誌著三河市垃圾處理方式及運營管理模式邁出了新的步伐,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品位,為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改善、城市可持續發展翻開新篇章。”三河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組成員、主任科員李文閣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