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賣鴨蛋失去信心,每個蛋掙1毛,到超市利潤卻翻了15倍

地裡種什麼?農民迷茫了。

在農村,你很少看到年輕人留在家種地,大多數年輕人都遠離農村去大城市找工作謀生,因為農民種地不掙錢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光靠種地無法養活家人。但一些老農民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起早貪黑給地裡的莊稼施肥除草。

農民賣鴨蛋失去信心,每個蛋掙1毛,到超市利潤卻翻了15倍

由於農民不懂市場,不能把握農產品的銷售情況,因而總為種植與養殖什麼犯愁。

去年大豆漲價,農民明年都開始種植大豆,到了豐收時大豆價格暴跌,最終血本無歸。不僅是大豆,大部分的農產品從播種到收穫,不知道要流多少汗,但豐產不豐收卻是常有的現象。賣不上價錢的農產品,深深刺傷了他們的心。

農民賣鴨蛋失去信心,每個蛋掙1毛,到超市利潤卻翻了15倍

廣州台山的農民老鄭,聽說養鴨能賺錢,興致勃勃的養了一群鴨子,鴨子也爭氣,每天都會下80多斤鴨蛋,但也同樣面臨滯銷。

由於品類單一等原因,與超市對接成本太高,所以只能賣給經銷商。60多克的鹹鴨蛋成本1元,賣給經銷商1.1元,到超市就2.5元,他這樣根本掙不了什麼錢。

農民賣鴨蛋失去信心,每個蛋掙1毛,到超市利潤卻翻了15倍

正在他一籌莫展之際,有一位名叫陳麗川的商人給他打電話,要把他們家的鴨蛋全部都收購,然後製作成鹹鴨蛋銷往全國各地,並承諾公司會為他提供飼料讓他養鴨,提前預支了10萬元。

農民賣鴨蛋失去信心,每個蛋掙1毛,到超市利潤卻翻了15倍

沒過幾個月,老鄭就聽陳麗川說,他們的鴨蛋在拼多多上賣了1000多萬,照這樣的趨勢的話,老鄭今年最少能掙20多萬,到了明年,就能給他的兒子買更大的房子了。一想起這,老鄭更有心勁養鴨子了。

從老鄭的例子來看,農貨賣出去了,收穫的莫過於千千萬萬的農民,加上拼多多的補貼,這些都進了每一戶農民的口袋,讓這些凌晨就揹著揹簍,在地裡勞作的農民在家賺到了錢。

以河南中牟大蒜來說,活動價9.9元5斤的大蒜,拋去種植成本0.69元、包材成本0.16元、快遞成本0.7元,每筆淨賺1.85元,大蒜成為爆款之後,蒜農在短短几日就會有10175元的收入。

農民賣鴨蛋失去信心,每個蛋掙1毛,到超市利潤卻翻了15倍

還有貴州六盤水的紅心獼猴桃、廣西北海的鹹鴨蛋、四川大涼山的甜石榴、贛南臍橙....看著新聞上農民因農貨節的“豐收”露出一張張幸福的笑臉,這些讓人溫暖的瞬間,平凡而又顯得倍感有力。

正如互聯網為糧倉存儲帶來了便利高效,同樣互聯網也能為農民帶來豐收致富,拼多多讓千萬農貨走出大山變“網紅”,農民也能跟著改善生活,讓日子過的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