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供應鏈探祕(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疫情的“陰霾”籠罩,讓身處寒冬中的汽車行業“雪上加霜”,回看2020年的第一季度,車企、供應商交出的成績可以用慘淡來概括。而這種大背景下也有例外,一直利好消息不斷的特斯拉,不僅自身擺脫了困境,而且帶動了國產供應商(上市公司)股價的逆勢大漲。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深入研究我們發現,特斯拉國產供應商的經營現狀,正是國內汽車供應鏈的眾生相。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本文特斯拉國產供應商報告第二期,咱們接著聊與眾不同的電驅動和電子系統。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電驅動系統

首先,特斯拉驅動系統方面的與眾不同,主要體現在電動機的體積小和壽命長,在不少品牌驅動電機效率紛紛在95%的基礎上,這兩個特點屬於“加分項”。具體來說,特斯拉即便體積和重量不佔優勢的感應電機,在相同動力水平中,體積同樣並不遜色;另外使用壽命先於動力電池、早就達到了100萬英里。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正因如此,特斯拉電動機相關的專利沒有授權給任何一家企業,無論是國產Model 3的永磁電機,還是進口Model Y的異步電機,特斯拉的驅動核心均由自己的工廠內部組裝,所以這部分的供應商一律為材料供應商或者說配套商。

而特斯拉電動機現在的結果,源於兩個人。先是此前位居CTO之職的JB Straubel(現在是無人機行業的“大神”),他在電動車市場還是一片空白之時,給最早“吃螃蟹”的特斯拉定下了“快速迭代、邊學邊做”的基調。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接著是2012年加入的Konstantinos Laskaris,他只用了三款感應電機,就滿足了伴隨Model S從40到P100D以及後期Model X車型,在逐步進化過程中對動力性能、效率方面的需求。並且讓Model 3車型永磁電機,也享受了體積小、壽命長兩大電機專利特性的福澤。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不過,特斯拉電動機優勢明顯,卻也並非盡善盡美。其在多次全力加速方面的表現,此前因沒有明顯的對比而並未暴露,如今保時捷Taycan來了,問題也隨之顯現。海外媒體進行的特斯拉Model S Performance(未量產的三電機高性能版)和保時捷Taycan Trubo S加速測試結果對比,詳見下圖。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以下為國產特斯拉驅動系統供應商重點企業詳解

電動機及逆變器殼體材料:東睦股份

東睦股份主營業務粉末冶金製品佔總營收的90%以上,軟磁材料不到10%。而這兩塊業務都是特斯拉需求的,東睦股份提供電動機及逆變器殼體制造過程中,需要鐵粉、銅粉以及其它金屬粉末,還有充電樁中需要的軟磁材料。與特斯拉合作,兩方面業務未來都能有可觀的增量。

電動機磁體材料:橫店東磁(Model 3永磁電機的永磁體)

橫店東磁主營業務分為太陽能光伏、磁性材料(永磁和軟磁)兩部分,兩項業務營收各佔一半左右。現階段只給特斯拉提供電動機內部所需的永磁體材料,未來不排除會在光伏儲能領域進一步展開合作。在春節之後特斯拉概念股大漲之中,它的漲幅排名第四。

電動機和傳動系統的精密鋁合金配件:旭升股份

旭升股份主營精密鋁合金汽車零部件,屬於汽車輕量化細分領域,產品包含電動車主減速器(燃油車變速箱)的箱體和動力電池保護殼。公司2013年就開始與特斯拉合作,向Model S/X車型供貨,同時也是美產Model3的供應商。

近3年,旭升股份對特斯拉的銷售收入佔總量的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2018年更是超過了60%以上,接下來爭取到國產Model Y的訂單,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但對特斯拉的高度依賴,使得賣給特斯拉的產品價格在不斷下降,根據調研數據顯示,其產品價格的年均降幅在6%-9%之間,只能靠供貨量來保證營收增長。

繼電器等電路控制部件-宏發股份

宏發股份:營收90%以上來自繼電器產品,全球繼電器供應商第二,僅次於歐姆龍(日本),領先於施耐德(法國)。產品包括繼電器主體以及相關的電路控制部件,從2018年就開始給特斯拉供貨。Model 3單車就需要8個直流繼電器,後期Model Y也會國產,所以宏發股份未來這方面的增量有不錯的前景。

電子系統

特斯拉電子系統的與眾不同,一方面在於其模擬人體神經系統的電子架構基礎,其OTA升級不僅涉及娛樂系統等常規功能,就連剎車系統都能進行優化:2018年Model 3通過OTA升級之後,100km/h-0剎車距離減少了6米。另一方面,擁有高水平半自動駕駛Autopilot,且現階段已自研該功能“大腦”FSD芯片的車企,有且只有特斯拉。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FSD芯片代工:三星(西安)芯片工廠

特斯拉把Autopilot系統最核心的FSD芯片此前由英飛凌(德國),如今打破核心技術的壁壘、將其掌握在自己手裡,解決了最大的難題。不過還存在著製造的小難題,特斯拉芯片為10nm封裝工藝,現階段可大規模量產的車規級芯片最高水平可達7nm,亞洲製造水平達到標準的,只有韓國的三星和中國臺灣的臺積電。

所以,特斯拉國產車型的芯片雖然也是在中國製造,但並非“根紅苗正”的國內供應商企業,而是由三星與陝西政府合資的西安芯片工廠代工。是Made in China,但不是Made by china。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車載高精度芯片(10nm及以下封裝工藝)主要掌握在國際供應商巨頭手裡,只有國內第一的華為海思追趕勢頭的比較猛,技術層面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在商業落地的客戶以及產能方面,均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車規級芯片產品對比可參見圖片中的表格內容。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更多詳情敬請點擊閱讀:《黑客價值鑑定 | 車載計算平臺榜單:“造手機的”比“造車的”還懂自動駕駛?》

IGBT芯片:斯達半導

IGBT芯片,即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用於電動汽車上的作用是控制驅動系統電壓、電流以及能量回收的CPU(中央處理器)或者說大腦。該行業的領先企業同樣集中在國際巨頭手中,如英飛凌(德國)、三菱電機(日本)、富士電機(日本)、東芝(日本)以及進口特斯拉原有的意法半導體(瑞士),國內行業領先的是比亞迪(自研IGBT4.0)和中車株洲。

這其中,比亞迪一直是自給自足的模式,IGBT芯片尚未有“出海”計劃。而為什麼國產特斯拉沒有選擇中車株洲?原因有兩點:一是斯達半導本身的產品技術過硬,且成本有優勢。二是特斯拉希望在供應關係中有更高的話語權。

第二點很好理解,斯達半導畢竟在體量上,無法與特斯拉相提並論。第一點則源於“車規級”這個關鍵詞,與斯達半導體量相近的同行業競爭對手,IGBT芯片主要用於電子消費類產品,沒有車規級的產品。

特斯拉供應鏈探秘(二) 兩項“與眾不同”引發的思考

於是,斯達半導這家主營芯片的研發和生產業務的企業,成為了國產特斯拉車規級IGBT芯片的獨家供應商。並且驚人的結果:今年2月4日才A股(上證)正式上市,就伴隨著特斯拉概念股大熱連漲了22天,從18.35元/股“火箭升空”到了160元/股以上,市值翻了接近10倍。被券商、金融機構定義為國內汽車芯片行業的“獨角獸”。

攝像頭及配套集成電路:聯創電子

聯創電子的主營業務分為觸控顯示類產品和光學元件產品,其中攝像頭等光學元件只佔總營收的不到20%。國內做車載攝像頭的企業很多,但是聯創電子2018年7月份就通過了Mobileye(現為英特爾控股)的資格認證,一開始是Mobileye的供應商,即特斯拉的攝像頭二級供應商。

而特斯拉Autopilot由自研FSD芯片控制,解決了核心處理器、軟件系統集成方面來自供應商掣肘,伴隨而來的是,聯創電子也從二級供應商變成了直接供貨的一級供應商。

PCB電路板(印刷電路板):滬電股份

滬電股份是專門做PCB印刷電路板的企業,國內同行業第一,全球前十,出口海外的比例佔64%左右(主銷國外)。產品涉及通訊板(通信設備的高頻、高速板)、中高階汽車板、工業控制板和消費電子板這四類,營收佔比分別為66%、28%、5%、不足1%。特斯拉選擇滬電股份,首先是因為行業第一,另外其江蘇崑山工廠距離特斯拉上海工廠很近,所以成為了PCB印刷電路板的獨家供應商。

新能源車對印刷電路板的需求是燃油車的10倍以上,預計接下來10年內,這個產業的需求量將提升4倍以上。在這種大趨勢下,滬電股份汽車業務有望大幅提升,但也超不過營收最多的通信設備,因為5G建設也將會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

寫在最後:特斯拉國產供應商研究報告第二篇,主要圍繞“與眾不同”這個關鍵詞展開。

一方面是特斯拉電動機專利的獨特性,由此可以看出,電動車的驅動系統不求高水準,車企確實可以直接從供應商處採購,否則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對體現差異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繞組銅芯等原材料,國內的獲取難度不高。

另一方面,在車企中“有且只有”高水平半自動駕駛Autopilot、自研芯片的特斯拉,在打破了供應商掣肘之後,給選擇國內供應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相比第一篇動力電池相關供應商的蓬勃向上的發展趨勢,電子系統核心芯片國內企業水平落後的現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關於特斯拉國產供應商研究報告,接下來還有第三篇,有興趣的朋友敬請持續鎖定搜狐汽車·黑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