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兩個人物,性格相似卻十分不同,為何?

《三國演義》的張飛和《水滸傳》的李逵,一直被大家歸到同一個類型,但二人從根本上說是不同的。

二人出生在不同的年代,歷史也都卻有其人,而且在兩部名著中各自出現,影視作品也都“百拍不厭”,因此二人的知名度不小。但二人究竟有沒有可比性,卻還是一個大問題。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兩個人物,性格相似卻十分不同,為何?

二人沒有一個特定的衡量標準,出身上,張飛是將軍,統領千軍萬馬,縱橫天下;李逵只是個草莽英雄,嘯聚山林,打家劫舍,蝸居梁山而已。而且二人的時代各不相同,這樣又決定了二人思想意識的不同。

張恨水曾評價吳用,是味道絕美的黃鱔魚,雖然絕美,但只是河中之物,據不能和海中的臥龍先生相提並論。張恨水說的是二人的格局問題,把他用在張飛李逵的身上,也是同一個道理。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兩個人物,性格相似卻十分不同,為何?

但說到根上,人與人之間要相對比,而其要跨越時間、地域、階級等等的侷限,那麼就是人性的對比。二人的性格,雖然有交集,但並非差不多。

二人的形象上看,確實都是先鋒勇將型的選手,都以忠誠、好戰和勇武著稱。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兩個人物,性格相似卻十分不同,為何?

但張飛並非是暴虎馮河的匹夫之勇,他雖然粗魯,但也有智謀,曾經在長坂坡當陽橋上,故布疑兵,喝退了百萬曹軍;又在攻取西川時,用計捕獲嚴顏,可見張飛有自己的智謀。

張飛好酒,重視文人,卻虐待士卒。張飛因此丟了徐州,最後還喪命於範疆張達的手上。此外,張飛也是個書法家。

而李逵卻大不相同。李逵沒有智謀,但卻殘忍好殺,曾經砍死了朱仝看護的小衙內;並屠殺了扈家莊上下老小。李逵的板斧,絕對沒有仁慈二字。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兩個人物,性格相似卻十分不同,為何?

此外李逵莽撞,元夜鬧東京,壽張坐衙,都可以體現出來,可見李逵身上有很多張飛沒有的缺點。

但李逵有比張飛還可愛的地方。

李逵比張飛更忠誠,他殺小衙內、屠扈家莊,都是宋江和吳用的主意,他只是充當打手。李逵卻心甘情願,都是因為他對宋江的忠誠。張飛對劉備的忠誠也當然無可非議,但顯然每到像李逵那樣,殺人放火玩陰謀的地步。此外,李逵一人兩斧,隻身劫法場,並非是為了戴總,而是為了宋江,隨後宋江讓李逵喝下毒酒,李逵也毫無怨言,放開江湖義氣的方面說,李逵對宋江的忠誠程度,可稱為梁山第一。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兩個人物,性格相似卻十分不同,為何?

此外,最難能可貴的是,李逵有一顆赤字之心,這正是施耐庵匠心獨運、羅貫中藉以發揮、金聖嘆讚不絕口之處。李逵的赤字之心,正是為了反襯宋江的用心深遠險惡。每次宋江一說道貌岸然的話之後,一定是李逵的真言快語,道破宋江的原形,有時候也盡顯李逵的可愛。用李逵之真反襯宋江之假,二人存在這樣一個對比的作用。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兩個人物,性格相似卻十分不同,為何?

李逵雖然好殺,但作為打家劫舍的強盜,李逵之殺卻是理所當然,反觀宋江,明明是草莽頭子,卻口口聲聲說自己忠義無雙,虛偽和險惡可見一般,宋江才是真正的大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