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禪宗以外的佛學各流派對日本文化的影響的範圍,幾乎僅僅限於佛學生活,只有禪宗超越了這個範圍,這是意義深遠的事實。禪深入到國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層次中。--鈴木大拙

在日本,禪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佛學範疇,而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我們常所說的禪是日本的靈魂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日本禪文化的發展歷程

“禪”這個字本身有兩種意思,一種是表示和佛教相關的食物,一種則是指禪房的意思。禪也是梵文“禪那”的略稱,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

靜坐調心、制御意志、超越喜憂以達到“梵”的境界。修禪,可以靜治煩,實現去惡從善、由痴而智、由染汙到清淨的轉變。使修習者從心緒寧靜到心身愉悅,進入心明清空的境界。--《奧義書》

日本的禪文化起初是源自於中國,中國古代本來是沒有禪寺的,自從隋唐以來,修禪者只可以在庭院裡面生活。直到五代時期,吳越王錢鏐皈依禪法,開始將江南各寺之教寺改為禪寺,於是禪寺逐漸多了起來。到了宋代江南禪寺突然興盛,在宋寧宗的時候,根據魏王史彌遠的奏請,江南禪寺開始區分等級,設立了禪院五山十剎。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在南宋滅亡之後,元朝和明朝的皇帝都以五山十廟為世界著名廟宇,永樂時期將延慶寺升格為神廟。明朝中期以後,隨著官寺制度的衰落,五山十廟被遺棄,直到徹底的消失殆盡。另一方面,清朝咸豐時期,農軍與江南的戰爭對江南的經濟文化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幾千年來,著名的山地寺院被洗劫一空,寺院變成了燒焦的土壤。

但是,南宋精緻莊重的佛寺,其中就包括了“宋風禪”,都是以移花接木的方式傳到日本的。在日本的中古禪寺中,宋元時期的大量佛經、書籍、書畫就珍藏其中。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前去日本的中古禪寺參觀。

唐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兩個朝代,日本人對宋代文化的熱情絲毫不亞於他們對唐代文化的渴望。南宋時期,禪宗不僅吸引了許多的日本僧侶到中國學習禪宗,還促進了中國僧侶赴日傳禪。禪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宗教實踐,而且昇華為思想、哲學和生活態度,成為日本中世紀文化發展的重要精神源泉。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在某種程度上,禪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禪也表現了日本的性格。” --鈴木大拙

和禪宗一起東傳日本的,還有宋代繁榮昌盛的文化和藝術。由此可見日本對於我們的禪文化是多麼的崇敬,中國和日本這兩個“風月同天”的好鄰居,在自然、人文上有很多歷史的傳承和各異的演變。

日本禪文化為何可以深入到日本國民文化生活之中

當我們在日本遊玩的時候可以發現,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實都已經融入了禪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庭院,日本的庭院有很多元素都是來自於“禪”,而禪宗思想與日本美學的結合,影響著日本園林藝術的園林設計和審美情趣。那麼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或許這跟現代工業化社會的到來是密不可分的。

現代工業社會的最大特點就是分工的不斷細化

現代工業化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分工的不斷細化,因此人的工具性也不斷被強化,而且越發得單一。人的一生的目的逐漸被單一的工具性異化,工具目的取代了人類作為生活整體的一部分的目的,使人們感到一種分離的痛苦。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人成了永恆的流浪者;他被迫前進,不倦地致力於填充自己知識的空白,從不知變為知。--弗洛姆

這句話大致的意思就是他被驅使去克服這種內在的分裂,但是他是渴望"絕對的",渴望另一種和諧,一種消除與自然、與他的同伴和他自己分裂的邪惡的和諧,並且為此而努力和痛苦。這樣的過程看上去顯得有點過於痛苦,但是隻要可以學到知識又有何妨呢。就好比我們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習,我們自然是很不情願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逐漸發現我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實現了從無知到認知的轉變。

禪本身其實就是一種試圖克服這種分裂的嘗試

禪本身其實就是一種試圖克服這種分裂的嘗試。禪宗試圖建立一種無敵的、"絕對的"的心態,沒有無敵的自我,沒有表象,建立一種和諧的和諧狀態,在這種和諧狀態中,雙方相互進入,不受阻礙地交融。

在這裡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據說佛祖釋尊在29歲就出家了,在苦修6年以後,他便在菩提樹下坐禪開悟,而他開悟的第一句話就是“萬物與我同根”。 老子說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而禪宗,正是印度高遠的形而上學與中國的實踐理性的完美結合。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日本禪文化影響國民的日常生活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們通常所說,只有和人在一起才不會感到孤獨,但是禪卻指引了日本人認識到自然也是一個有聲有色而富有情趣的伴侶。日本的禪文化也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日本的日常生活,這其中就包括了日本的俳句、日本人的生活藝術和日本人的工作中。

日本人所寫的俳句就深受禪的影響

我們可以發現日本俳句中的季語,就是在相應的季節,用當季的花鳥魚蟲、風嵐雨雪融入到詩句裡面去,這使得他們不斷到自然中去發現驚奇,每一次發現都是一次親密的邂逅,這就像禪悟一樣,給他們提供了無盡的融合和迴歸的空間,以克服現代的身心分裂。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他們在春天寫道“春雷陣陣鳴,鯉魚結苔老”“月在夜空行,手掌散落櫻”;在夏天,他們寫道“夜捕螢火蟲,少年指尖綠”。

我記得去年5月份,我日本的朋友給我寄了一瓶日本伊藤園出產的“十六茶”。在我在還沒有開始品茶香之前,就先被茶瓶上寫的一首俳句所吸引——“落葉中流出禪問答”,這是一首獲獎俳句,作者是兵庫縣蘆屋市60歲的大和田彌惠子。我不由得深深感銘於日本人的禪心禪骨,原來普通人也能寫出與自然季節如此貼近而又有禪意的俳句。

日本人的生活藝術跟禪也密切相關

日本在處人處事方面的態度可以說是十分的恭敬的。他們在面對自然的時候可以放棄傲慢的態度,可以在自然中發現無限的秘密與共鳴。他們可以通過對自然進行創造性的回應,可以克服現代人“無家可歸”的那種異化感。對此相應的這也和日本人密不可分的生活藝術息息相關,比如說茶道、花道都是如此,無不體現著和禪意密切相關。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我記得去年國慶期間我在日本遊玩,我走進了一家動物園,我發現裡面有很多的遊客都在駐足的觀賞小動物的生活習性並且拿筆記錄下來,還有很多的一些身患重病的人士,他們由家人帶領著參觀動物園,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抱著樂觀的心態嘗試去和這個世界和解。又譬如說日本的餐飲禮儀、酒店禮儀等方方面面,無不體現著禪意。

日本在生活藝術方面的例子也有不少,最經典的就是茶道文化了,日本非常喜歡喝茶,尤其是抹茶。我曾京都一家抹茶店親自體驗了一下抹茶的整套程序,其步驟紛繁複雜,但是在這背後其實體現了禪意對其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說日本人的生活藝術跟禪也密切相關。

日本還產生了一種“工作禪”

日本人的內心宇宙其實是非常開放的,這並不說是和現代文明對抗和批判的方式所展開的,禪強調的其實是“平常心是道”,也就是說,禪無處不在,而心中有禪與無禪,都得看自己的心態和做法。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日本鎌倉時代著名禪師道元認為:歷代佛祖皆凡夫,佛道就是實踐,悟道不要執迷高遠的事情,每件細小的工作中都包含著悟道的契機。

正是在這種禪的精神的指引下,日本產生了一種"工作禪",即手邊的手頭工作能夠達到禪宗的意境,雖然我們說你的工作很可能使你反映出一種工具性,反映出與生活本身目的分離的統一性,但如果你能把你的智慧和祈禱投入其中,你就會得到一種生命的完整。

舉個例子,當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如果只是單一的把一份工作完成,那麼你就是單一的一種工具性,但是如果你可以加以深度思考,那麼你就會得到生命的一種整體性。正如禪宗所說的那樣,把一枝草為丈六金所用,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其實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綜上所述,日本的“禪”已經深入到國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了,而這使得日本的每一個製品,哪怕只是一把梳子,也可以做的精緻像一個藝術品一樣。不論是日本的每一樣物品還是每一個文化細節,都已經被“禪”給深深的影響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